更新时间:2025-04-28 10:55:05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文前
前言
阴阳学说对《毛传》解《诗》的影响
一 《诗经》“讹言”解
二 阴阳学说的思维模式及其对《毛传》解《诗》的影响
“九龄风度”与张九龄的经典化
一 从《旧唐书》到《新唐书》:“九龄风度”内涵的变化
二 改写策略的背后:欧阳修、宋祁对新型文士的期待
三 典范的确立:宋人对“九龄风度”的集体性接受
杜甫草堂诗的绘画呈现
崔徽事迹的文学呈现及其演变
一 唐宋诗词中风流忠情的崔徽形象与文人情趣的表现
二 明清作品中崔徽故事“向内转”的趋向
三 女作家对“崔徽写真”场景的改写及其自我表达
四 余论
宋太宗朝士大夫文化人格、精神风貌以及诗歌创作的新因素
一 言志诗:“康民致尧舜”的抱负与慷慨、磊落的气质
二 讽喻诗:关注民生、行以践言
三 写景抒情诗:独立人格的投射
略论田锡对文学经典的传承和士人精神的塑造
一 谏忠直之言
二 树君子之党
三 复儒术古道
四 斯文之先觉
五 天下之正人
六 余论
论王禹偁骈文的“古意”与“独步”
一 “犹古意也”
二 “贞元、长庆风格”
三 再论“五代体”
四 论王禹偁的“独步当世”
论柳永、周邦彦羁旅词的时空结构
一 前言
二 柳永、周邦彦羁旅词的时空
三 结语
由《孙子兵法》注家身份浅析梅尧臣
一 “知兵心自许,见谓百夫雄”
二 “遗编最爱孙武说,往往曹杜遭夷芟”
三 “诗工镵刻露天骨,将论纵横轻玉钤”
洛阳少年与少年洛阳:梅尧臣、欧阳修西京书写的历时考察
一 唐宋“洛之士大夫”的传统与变格
二 少年洛阳的空间生成
三 作为集体记忆的洛中生涯
不断被讲述的“进奏院狱”
一 元丰改制前都进奏院及其制度
二 不断被讲述的“进奏院狱”
三 宋仁宗与士风整饬
论欧阳修之不朽观及其对人生实践的影响
一 未来之观众
二 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三 善善恶恶之志
四 别来几度春风
五 结语
刷尽文章色相的诗心雅韵
一 黄州散文的丰厚内涵
二 黄州散文的艺术特色
苏轼诗中的自嘲:举重若轻的自我表达
一 自嘲:举重若轻的体验传达
二 “吏民笑我”:自我认识的印证与自我定位的低姿态
三 回归主体的视角:苏诗中的自嘲之于诗人个体研究的意义
朝鲜文人重演“赤壁船游”考论
一 绪论
二 朝鲜文人重演“赤壁船游”的实际情况
三 朝鲜文人重演“赤壁船游”的目的及其意义
四 结论
中国古代自传文学在北宋政治语境下的变异
一 《颍滨遗老传》的创作方式与内容构成
二 “颍滨遗老”形象的显与隐——政治符号与个人色彩
三 《颍滨遗老传》的精神内涵及所获反响
张耒诗典范化的启示
一
二
三
小结
论周邦彦词中的“倦客”形象
市声:范成大诗歌声音描写的新开拓
一 观照世俗生活:现实化的声音描写
二 市声:新型意象的生成与深化
三 声与梦:对传统诗歌意境的挑战与开拓
“因地兴感”与“以诗纪行”
一 地灵见于人杰
二 “早书实历还山考”:宦游影响下的纪行观念与纪行诗
杨万里《锦绣策》考
一 《锦绣策》之性质
二 《锦绣策》之作年
由私人空间到公共话题的文学途径:《雪巢记》与雪巢书写
一 雪巢主人林宪生平考
二 《雪巢记》:尤袤的慷慨歌颂与雪巢文化意义的彰显
三 雪巢书写的多维度延伸
王安石诗李壁注引朱熹说小考
一 从李壁注、《朱子语类》中的“元丰官制”说起
二 李壁注中他处所见《朱子语类》
三 李壁注中的《四书章句集注》
四 李壁注的诗学阐释方式
真德秀文章选本体例的变革及深层诱因
一 真德秀《文章正宗》的文体分类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