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及详解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本质要求的是(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本质要求的反映,是衡量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2.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理想信念也就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其中,人们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是( )。
A.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D.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答案】A
【解析】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体现在: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就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信念品质和理想追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 )。
A.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B.生活理想与道德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D.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的关系
【答案】C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 )。
A.争取民族解放
B.谋求国家独立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护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
A.人文精神
B.时代精神
C.创新精神
D.民族精神
【答案】D
【解析】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植根于辽阔的华夏大地,植根于亿万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6.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境界
【答案】A
【解析】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7.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下列关于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与他对社会的贡献无关
C.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D.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答案】C
【解析】AD两项,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B项,一个人的贡献越大,他实现的社会价值就越高。
8.在东西方传统文化中,都有重视荣辱的思想观念。莎士比亚曾说:“生命是每一个人所重视的,可是高贵的人重视荣誉远过于生命。”下列格言中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
A.礼之用,和为贵
B.宁可毁人,不可毁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B
【解析】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就有很重视荣辱的思想观念,将荣辱放到与人格同样重要的地位。“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都是包含荣辱意识的格言警句。
9.关于道德起源问题,人们曾有过许多探索。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 )。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C.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D.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答案】C
【解析】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0.恩格斯曾经指出,道德“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这主要说明的是( )。
A.道德可以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B.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
C.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D.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答案】C
【解析】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各阶级的道德总是按照自己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发挥作用,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恩格斯的这句话恰当的反映了道德的这一作用。
11.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道德建设的原则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原则
B.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团结互助为原则
C.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以知荣明耻为原则
D.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12.大力倡导和弘扬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努力践行与人为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美德;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损害他人、损公肥私、假公济私、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这体现了“八荣八耻”( )。
A.“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要求
B.“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要求
C.“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要求
D.“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要求
【答案】C
【解析】“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要求大力倡导和弘扬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努力践行与人为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美德;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损害他人、损公肥私、假公济私、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13.职业产生于社会分工,每种职业都有它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由此产生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这导致了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 )。
A.稳定性
B.专业性
C.强制性
D.统一性
【答案】B
【解析】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即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具体规定,即各自的职业规范,甚至各个工种、岗位的职业规范都不一样。
14.“真正的爱情在个人的生活中是永恒的,它排斥昙花一现的钟情,也排斥另觅新欢的轻率。”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爱情具有( )。
A.平等互爱性
B.专一排他性
C.强烈持久性
D.纯洁严肃性
【答案】C
【解析】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题中,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爱情具有强烈持久性。
15.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和( )。
A.办事公道
B.邻里团结
C.爱岗敬业
D.服务群众
【答案】B
【解析】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主要包括:①尊老爱幼;②男女平等;③夫妻和睦;④勤俭持家;⑤邻里团结。家庭美德建设既是家庭生活质量的保障,又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根基。
16.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其中,伴随着道德认识出现的内心体验,比如助人行善后产生的愉悦感、见难不助后产生的惭愧感,属于(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规范
【答案】A
【解析】A项,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如有了助人为善的认识,在实践中助了人,心中产生愉悦感;B项,道德意志是人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C项,道德信念是人们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变成个人行动的指南和原则;D项,道德规范是对基本道德要求进行的高度概括,是人们判别是非善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
17.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属于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方法中的( )。
A.省察克治
B.陶冶情操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答案】A
【解析】省察克治,即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孔子这句话是在反省自己有没有不忠于朋友,有没有对朋友不守信等等,都是体现了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18.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个环节,做到相同的情况相同对待,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这集中体现了( )。
A.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要求
B.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D.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法治公平正义的主要标尺,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理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求做到相同的情况相同对待,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
19.下列有关法治与人治区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人治是众人之治
B.法治是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人治是对社会事务的管理
C.法治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简称,人治是人民民主制度的简称
D.法治强调法律高于个人意志,人治强调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答案】D
【解析】ABC三项,人治,是指依靠个人意志的作用来管理政权实行政治统治,是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权威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0.按照法的原理、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称为( )。
A.法治理念
B.法律思维
C.法律程序
D.法律文化
【答案】B
【解析】A项,法治理念是指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B项,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的原理、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C项,法律程序是指人们遵循法定的时限和时序并按照法定的方式和关系进行法律行为;D项,法律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体。
21.下列社会规范中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是( )。
A.道德规范
B.宗教规范
C.纪律规范
D.法律规范
【答案】D
【解析】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虽然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的实施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力,但这些强制力与国家强制力无法相比。
22.通过法律实施,法律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发生了积极影响,这说明法具有( )。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预测作用
D.制裁作用
【答案】B
【解析】A项,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B项,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C项,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通过了解法律可以预知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后果;D项,法的制裁作用是指法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国家机器来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作用。
23.我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实体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答案】C
【解析】实体法是对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或职权和职责作出规范的法律制度的总称。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①行政法律制度;②经济法律制度;③民商法律制度;④社会法法律制度;⑤刑事法律制度。C项属于民商法律制度。
24.法律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非正式解释对法律适用有参考价值,但不具法律约束力。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 )。
A.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
C.国务院对有关行政法规的解释
D.中国法学会在法学研究中的解释
【答案】D
【解析】法律解释是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ABC三项,属于正式解释。D项,非正式解释,又称为无权解释、学理解释,这种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主要适用于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制宣传等方面,对法律适用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5.法律公布以后,还涉及法律完善的问题。下列选项中,具有立法性质的法律完善阶段是( )。
A.法律清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编纂
D.法律宣传
【答案】C
【解析】法律编纂是指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同属于某一类的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法律编纂属于国家立法活动,它可以改变原来规范的内容,还可以增加新内容。
26.法律的实施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其中,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
A.司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立法机关
D.社会团体
【答案】A
【解析】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是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法的适用的主体,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适用法律。
27.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其参加民事活动、作出民事行为,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预。这指的是我国民法中的( )。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答案】B
【解析】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平等原则;②自愿原则;③公平原则;④诚实信用原则;⑤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民事活动,作出民事行为,自主决定民事行为的形式和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强迫或胁迫。
28.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的直接支配其特定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属于民事权利的( )。
A.物权
B.债权
C.继承权
D.人身权
【答案】A
【解析】A项,物权是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直接支配其特定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B项,债权是一方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C项,继承权是继承人依法享有的、能够无偿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D项,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29.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犯罪主体只能是有生命的、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B.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C.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目的、动机等因素
D.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所持的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答案】B
【解析】A项,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B项,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决定了犯罪行为的性质;C项,犯罪客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各种要件的总称;D项,犯罪主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
30.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 )。
A.人民法院审查决定
B.人民政府审查决定
C.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D.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决定
【答案】C
【解析】公诉是指依法享有刑事起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并给予相应的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 )。
A.思想性和实践性
B.时代性和阶级性
C.虚幻性和易变性
D.多样性和共同性
【答案】ABD
【解析】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①思想性与实践性;②时代性和阶级性;③多样性与共同性。
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有( )。
A.坚定对中国一切传统文化的信仰
B.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任
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D.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答案】BCD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③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33.作为一种优良传统,爱国主义始终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答案】ABCD
【解析】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主要包括: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②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③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4.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它必然带有一些自己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B.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C.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D.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答案】ABCD
【解析】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主要包括:①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②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③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④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⑤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⑥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⑦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5.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社会经济关系相同必然导致道德规范完全相同
B.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D.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答案】BCD
【解析】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 )。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C.君君臣臣,重视等级纲常
D.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答案】ABD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②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37.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就必须保障( )。
A.国体和政体的稳固
B.国家统治职能的实现
C.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D.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
【答案】ABCD
【解析】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保障国家安全包括:①保障国体和政体的稳固;②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保障国家统治职能的实现;④保障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
3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中国特点和时代特征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建国以来制定的全部法律规范组成
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所划分的法律部门组成
【答案】ABD
【解析】C项,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39.合法行为要求行为的内容和形式都与法律的要求相一致,它主要表现为( )。
A.禁令的遵守
B.积极义务的履行
C.正当权利的行使
D.法律条文的规避
【答案】ABC
【解析】合法行为是指主体在自己意志支配下实施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从而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其主要表现为:①禁令的遵守;②积极义务的履行;③正当权利的行使。
40.下列选项中属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答案】ABD
【解析】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主要包括:①《著作权法》;②《专利权法》;③《商标权法》。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答:确立理想信念是人生各个阶段都可能遇到的问题。青年时期是确立理想信念最集中和突出的时期。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自觉地确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1)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
大学生处于专业学习阶段,各有各的专业,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还应该读一点关于宇宙人生大道理的书,学点哲学理论、政治理论,读点马克思主义的书。
(2)理想信念的确立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人的理想和信念最终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它既离不开人的生活体验,也离不开人的实际行动。大学生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并尽可能寻找机会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增强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3)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理想与信念相结合,就是美好的想象与深刻的认同相结合,就是明确的目标与执着的态度相结合。因此,当形成自己的生活、职业、道德和社会理想的时候,同时也应确立起生活信念、职业信念、道德信念和社会信念。
②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之中的,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
③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当代大学生在确立自己人生的理想信念的时候,要运用自己的理智,掌握正确判别的标准,对不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要进行比较和鉴别,选择科学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而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在理想信念上的正确选择。
42.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答: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只有做到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在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
①培育爱国情感,首先要在直觉上增强爱国情感的体验。其次,要在理论上增强爱国情感的体验。这就需要学点历史。最后,要在实践中增强爱国情感的体验。只有这样,爱国情感才能升华为爱国情操,“祖国”才会在人们心目中真正成为一个神圣、崇高的概念,人们才能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始终保持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②民族自尊是指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真正的爱国者,一定会把民族自尊作为爱国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
③民族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
④民族自强是指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2)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①促进民族团结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珍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自觉地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维护者、促进者。
②维护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四分五裂,断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维护祖国统一,既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保障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3)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
①刻苦学习,掌握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过硬本领
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急需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每一个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责无旁贷。一定要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把自己的学习活动与祖国的安全和建设事业联系起来。
②端正思想,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不仅要立志攀登科学文化高峰,而且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使自己的知识能够真正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③躬行实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实现爱国之志、成长为真正爱国者的必由之路。只有走进社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成长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才能真正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43.简述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答: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①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a.道德和法律又相互渗透,有内容上的部分重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b.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为制定法律提供根据,又导向更高层次的要求。
②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社会规范体系中,道德与法律是两种不同属性的行为规范,但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和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服务。
③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前提,同时又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又是重要补充。只有把法治和德治二者结合起来,使“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使“以德治国”深入人心,才能使人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既是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立场。马克思主义也是从旧文化吸收其先进的文明成果中发展起来的。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
44.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体现在: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①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它在人民革命事业中的历史作用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代表,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任。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决不能削弱党的领导。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②发扬人民民主,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①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②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5.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答: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全体公民必须认真履行宪法的这一规定,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2)遵守宪法和法律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和反映,遵守宪法和法律就是尊重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任何公民都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保守国家秘密
保守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团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事。我们应当遵守国家保密制度,保守国家秘密,增强保守国家秘密的意识。
(4)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国人民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全体公民的神圣义务,任何公民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不仅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幸福,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6)依法纳税
公民依法纳税,对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保证国家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和经济建设资金的需要,对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纳税义务的履行也是纳税人享受权利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每个公民都应自觉遵守和履行国家各项税收法律制度。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答:整个人生就是在各种不同的境遇中发展前行的。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1)顺境和逆境,对不同的人来说,并不是均等的
人在顺境中,一般没有什么大的坎坷和挫折,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认知、情感、意志等处于良好开放的状态;人在逆境中,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磨难,正常的生活秩序难以维持,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受伤害,面临严峻的考验。
(2)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
在顺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又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甚至得意忘形、“大意失荆州”。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阻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
(3)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并终身勤勉,才能在顺境中不断奋进和成长。
(4)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顺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当今社会,成千上万的英模人物,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曲折,以坚定的信心在逆境中奋起,最后赢得了成功,成为了新时期学习的榜样。
47.试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答: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①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②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的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
③爱护公物
爱护公物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这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④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⑤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这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①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人必须自觉遵守。
②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a.社会公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层次和要求,既是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也是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道德境界的基础。
b.社会公德在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和秩序方面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更加突出,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③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