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及详解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称为( )。
A.幻想
B.理想
C.信念
D.信仰
【答案】B
【解析】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2.中国有句俗话,“望山跑死马”。期望自己一觉醒来发现理想已经实现,这种便宜事是不可能出现的。这说明,理想的实现具有( )。
A.自发性
B.简易性
C.长期性
D.偶然性
【答案】C
【解析】“望山跑死马”,意思是说,看起来山离我们很近,似乎马上就能到达山脚下,但实际上把马累死也难以迅速到达。这句话说明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当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A.对理想失去信心,“告别理想”
B.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
C.对现实大失所望,逃避或反对现实
D.坚定信念,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答案】D
【解析】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①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②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当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应该坚定信念,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4.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A.墨守成规
B.改革创新
C.趋利避害
D.明荣辨耻
【答案】B
【解析】时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也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5.历经数千年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的考验,整个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外来势力冲不散,帝国主义打不垮。这里固然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根本的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具有悠久的( )。
A.爱国主义传统
B.社会主义传统
C.个人主义传统
D.自由主义传统
【答案】A
【解析】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人民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6.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除了需要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外,还需要( )。
A.热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
B.鄙弃我们国土的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C.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D.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答案】D
【解析】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①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③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7.人生观制约着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其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人生态度回答的是( )。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C.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D.怎样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答案】B
【解析】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而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8.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却可以不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A.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D.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9.任何人都要面对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下列选项中,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是( )。
A.人高于自然
B.人独立于自然而存在
C.人消极地依赖自然生活
D.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
【答案】D
【解析】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是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就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10.健康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是每一个人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必备条件。下列选项中,反映了健康生理状况的是( )。
A.自我评价客观
B.善于与别人相处
C.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
D.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
【答案】C
【解析】一个健康的人,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健的体魄,身体发育匀称,生理功能良好,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一般性疾病的侵袭;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11.在与人交往中,做到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这主要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 )。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答案】A
【解析】即使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在与人交往中,做到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
12.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完善而进步发展的。现时代最先进的道德是( )。
A.传统道德
B.宗教道德
C.资产阶级道德
D.社会主义道德
【答案】D
【解析】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现代最先进的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3.毛泽东曾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今天的祖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根据这一说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 )。
A.与国际社会相接轨
B.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
C.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D.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包括: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③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题中,“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这句话就是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14.下列选项中,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的是( )。
A.为人民服务
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
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
1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是( )。
A.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要求
B.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C.落后的小团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D.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①最高层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②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先公后私,先人后己;③我国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6.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关爱他人、扶危济困、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做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这体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 )。
A.“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要求
B.“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要求
C.“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要求
D.“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要求
【答案】A
【解析】“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情系人民、关爱人民、扶危济困、助人为乐,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尽力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以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为耻,坚决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
17.在公共交往中,尊重人、理解人,对于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员,予以特别的关爱和照顾;在个人礼仪上,穿着整洁,举止得体,不油腔滑调,不污言秽语;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这体现的是社会公德中( )。
A.爱护公物的要求
B.遵纪守法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答案】C
【解析】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的内容,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穿着整洁,举止得体,不油腔滑调,不污言秽语,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18.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参与竞争,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奋发向上,永远进步。这是良好个人品德中( )。
A.敬业好学的表现
B.勇于进取的表现
C.文明礼貌的表现
D.正直无私的表现
【答案】B
【解析】良好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包括:①正直无私;②忠诚守信;③勇敢进取;④敬业好学;⑤勤劳节俭;⑥谦虚谨慎;⑦遵纪守法。其中,勇于进取主要表现在: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参与竞争,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奋发向上,永远进步。
19.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有多种途径和方法,而其根本途径是( )。
A.学思明理,提高道德认识
B.陶冶情操,启迪自我心灵
C.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D.闭门思过,认真开展自我批评
【答案】C
【解析】良好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这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的训练,这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根本途径;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这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重要途径。
20.“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二者的分野主要在于( )。
A.法律条文是否健全完善
B.法律运行中是否承认人的因素
C.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是否可以相互妥协、相互补充
D.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否强调法律高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
【答案】D
【解析】法治与人治的分野不在于是否承认法律运行中个人的意志,而在于当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21.下列关于法的本质和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是由社会舆论保障实施的
B.法体现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意志
C.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法不受一国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认为,法的本质和特征主要包括:①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③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④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2.一个国家全部法律规范在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的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
A.法律体系
B.法律渊源
C.法律汇编
D.法律编纂
【答案】A
【解析】A项,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B项,法的渊源,又称法律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也称法的效力渊源;C项,法律汇编是指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作出系统排列和汇编成册的活动;D项,法律编纂是指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同属于某一类的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
23.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称为( )。
A.法律适用
B.法律执行
C.法律遵守
D.法律制裁
【答案】A
【解析】A项,法律适用,又称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B项,法律执行,简称执法,狭义的执法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的活动;C项,狭义的法律遵守,简称守法,是指一切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D项,法律制裁是指法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国家机器来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作用。
24.下列关于违法行为构成要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主观上一般有过错
B.客观上实施了违反法律的行为
C.客体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D.主体仅限于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答案】D
【解析】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其中,作为犯罪主体的自然人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5.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制定、修改普通法律更严格,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中的( )。
A.1/5以上提议
B.1/3以上提议
C.1/2以上提议
D.2/3以上提议
【答案】A
【解析】按照《宪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6.下列机关中,作为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是( )。
A.国防部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全国人大
【答案】C
【解析】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员组成,实行主席负责制,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27.根据所体现的利益的性质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下列选项中属于财产权的是( )。
A.姓名权
B.继承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答案】B
【解析】我国的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主要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主要包括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28.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经济法的是( )。
A.合同法
B.商标法
C.公务员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答案】D
【解析】经济法主要包括计划法、预算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AC两项属于行政法;B项属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9.犯罪客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各种要件的总称。其中任何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答案】A
【解析】犯罪客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各种要件的总称,一般包括:①危害行为;②危害结果;③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危害行为是任何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
30.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在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案时,可适用( )。
A.特别程序
B.简易程序
C.督促程序
D.普通程序
【答案】B
【解析】诉讼案件的审判程序主要包括:①普通程序;②简易程序;③第二审程序;④审判监督程序。普通程序、简易程序是第一审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可适用简易程序。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是各级法院审理一审诉讼案件通常所适用的审判程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下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
A.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集中体现
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C.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D.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答案】BCD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 )。
A.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
B.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
C.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
D.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答案】BCD
【解析】A项,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BCD三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它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33.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CD
【解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都体现了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4.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
A.献身于争取民族解放的事业
B.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C.献身于全面恢复传统文化的事业
D.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
【答案】BD
【解析】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需要立足于国内外形势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既承接历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依据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任务,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和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
35.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种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一种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下列有关人生的社会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社会价值就越高
B.一个人拥有的个人财富越多,他的社会价值就越大
C.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
D.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的人生实践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答案】AC
【解析】B项,一个人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越高,为他人和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所能实现的自我价值就越高。D项,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的人生实践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36.道德不是亘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道德发展规律的有( )。
A.道德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B.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C.道德能够决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D.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答案】ABD
【解析】道德发展的规律主要包括:①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②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③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37.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我国每个从业人员都应奉行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 )。
A.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B.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C.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D.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答案】ABCD
【解析】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38.法律运行是从法律的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 )。
A.法律制定
B.法律实施
C.法律遵守
D.法律监督
【答案】ABCD
【解析】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制定、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①法的制定(立法);②法的实施(守法、执法、司法);③法律监督。其中,法的实施有三种基本形式:①法的遵守;②法的执行;③法的适用。
39.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运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原则。我国现行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
A.有罪推定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
【答案】BCD
【解析】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①罪刑法定原则,即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都必须依据刑法的明文规定;②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③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是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和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
40.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依法审理和解决行政案件的活动。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
A.司机甲不服交警对其作出的违章处罚
B.商贩乙不服城管对其作出的强制处理
C.公务员丙不服上级对其作出的任免决定
D.律师丁认为国务院某项行政法规存在问题
【答案】AB
【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①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执行不服的;②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③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④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⑤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等等。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答: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理想信念的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向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它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精神振奋。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能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一个人有了自觉的理想和信念,就会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意志坚强,热情高涨,精力旺盛,从而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在人们遇到特殊困难或重大打击,甚至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不为巨大的困难所压倒,而且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
42.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
(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①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统一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集中代表着、实现着、体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主要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基本要求。
③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a.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认为自己一切都好,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先进东西,盲目排外,闭关锁国。
b.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和现实,认为中国一无是处,主张“全盘西化”,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
④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统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⑤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统一
时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在任何时代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都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
⑥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国。作为新时期普通的中国公民,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依旧可以转化为具体的、实在的行动,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43.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答: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在现实生活中,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主要包括:
(1)对待人生的顺境
面对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2)对待人生的逆境
面对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顺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只要我们采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中面临的境遇,对生活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善于创新。
44.简述道德的含义和主要功能。
答:(1)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①调节功能
a.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其目标是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
b.道德调节的形式主要是道德评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道德调节的主体是社会一切成员,不是由专门的部门组织和人员来完成。这使得道德调节成为一种经常性、深刻性、普遍性和灵活性的调节。
②认识功能
a.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b.道德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向善避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引导人们正确选择道德行为,积极创造完美的社会关系,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
45.简述法的本质。
答:在我国,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法的本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制定和认可是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
①制定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的规范;
②认可是指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范予以承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2)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①从表面看,法反映的是国家意志,但实质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总是将自己的意志通过立法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一般并不是统治阶级内部某个党派、某个集团或者某个人的个别意志,也不是这些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不同,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虽然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的实施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力,但这些强制力与国家强制力无法相比。国家强制性是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什么是家庭美德?联系实际论述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答:(1)家庭美德的含义
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的道德建设与美满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稳定状况和文明程度。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努力使人们自觉遵守家庭美德,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大事,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基,事关重大,具体表现为:
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a.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b.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②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a.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和谐美满的家庭无疑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婚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社会利益休戚相关,婚姻家庭生活应融合和协调社会的利益,应该有利于社会的利益而丝毫不能侵犯或损害社会的利益。
b.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就婚姻生活来说,男女双方的性结合产生新的生命,新生命的产生,关系到人类种族的健康繁衍,关系到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增进和优化家庭功能,对提高社会人口的文明素质,对人类社会持续地繁荣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47.论述公民如何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答: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国家安全是个人安全的前提;一方面,国家安全有赖于每个公民的自觉维护。
(1)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宪法》以及《国家安全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公民和组织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在维护国家安全中享有检举,控告的权利。
(2)公民都要进行国家安全教育,使公民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
①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
②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③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④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
强调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
⑤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义务。为此,应当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保守国家秘密,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