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秘色龙吟(上)
戌时的龙泉山浸在青灰色的雾霭里,远望去如一只未上釉的素胎大瓮,倒扣在暮色沉沉的旷野上。鹿鸣立于山脚,指间摩挲着那枚越窑瓷哨,哨身冰裂的纹路在月光下泛着鱼鳞般的幽光。
山风掠过时,带着龙窑特有的松柴焦香。她想起《天工开物》里“窑火通明三日不绝“的记载,此刻却觉得那风里还裹挟着别的东西——像是无数碎瓷在暗中摩擦,发出细碎的“咯咯“声。
“呜——“
第一声哨音破空,惊起老樟树上的夜鸦。那些黑羽生灵却不飞远,反而在月下盘旋成《宣和画谱》里的“百鸟朝凤“阵。鸦羽间漏下的银光,在地上投出《考工记》“匠人营国“的九宫格,每个格子里都浮着个釉里红写的古字:
天、地、人、时、音、律、历、星、野
第二声哨响时,山体传来“咔咔“的脆响。一道青白色的裂痕自樟树根部蜿蜒而上,裂纹中渗出《茶经》所述“千峰翠色“的釉光。
鹿鸣俯身细看,发现那裂纹边缘竟生着细密的冰裂纹,每道纹路里都嵌着粒粒晶莹——分明是未熔化的玛瑙釉料!
“原来北宋官窑的冰裂纹是这么来的......“她指尖刚要触碰,整片山岩突然如哥窑开片般绽开。
“小心!“
宫装女子的声音自头顶传来。鹿鸣抬头,见那女子正立在十丈高的窑口,裙裾上的雨过天青色在月光下流转如星河。更奇的是她足下踩着的窑砖——
每块都布满《南窑笔记》失传的“蛇皮釉“,釉下暗藏的五代越窑“秘色瓷“龙纹正随着她的步伐时隐时现。
“这龙窑......“鹿鸣突然明白过来,“是叠压在北宋官窑遗址下的吴越国秘色瓷窑!“
女子广袖翻飞,袖中落下一串秘色瓷铃铛。那些铃铛坠地即碎,瓷片却自动拼成《景德镇陶录》里的“火照子“——测试窑温的瓷片正泛出诡异的橙红色,仿佛有岩浆在窑内奔涌。
“戌时三刻,地肺生烟。“女子指向龙窑深处,“有人用《墨经》光学陷阱扭曲地磁,强启了这座本该永封的'天地之窑'......“
话音未落,窑洞深处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隆隆“声。
一道黑影如鹞子掠食般俯冲而下。来人玄色斗篷上绣满《营造法式》的榫卯结构图,那些精巧的“燕尾榫““龙凤榫“在月光下泛着金线,随他动作时竟如活物般自行拆解重组。
最骇人的是他的脸——戴着副刑窑白瓷烧制的傩面,面具眼角垂着两行《饮流斋说瓷》记载的“泪釉“,在暗夜里泛着鬼火般的青光。
“蚀文会使者,奉三彩长老命献礼。“
他怀中抱着的青铜鼎不过巴掌大,鼎身却布满《格古要论》描述的“金丝铁线“。那些裂纹间渗出的不是铜锈,而是北宋官窑特有的玛瑙釉虹彩——正是传说中宋徽宗为炼制“雨过天青“而特制的“冰裂纹鼎“!
鹿鸣突然想起师父说过的话:“玛瑙入釉,蚀骨焚心。“
傩面人猛地掀开鼎盖。鼎内沸腾的釉液竟如活物般窜起,在半空凝成《梦溪笔谈》记载的“胆巴升仙图“。
那些飞溅的釉滴所到之处,岩石立即瓷化成官窑典型的“紫口铁足“,一丛野草被釉液沾到,瞬间化作晶莹的瓷雕,草叶上的露珠凝固成定窑“泪痕“般的釉滴。
“闭眼!“
宫装女子广袖翻卷,七片越窑青瓷残片从袖中飞出。那些瓷片在空中拼成《武经总要》的“猛火油柜“图,边缘燃起《天工开物》所述的“琉璃火“。玛瑙釉液撞上瓷片的刹那,爆出漫天流火,将方圆十丈照得如同白昼。
鹿鸣仍被几滴釉液擦过左鬓。霎时间,她眼前闪过无数记忆碎片:
——师父握着她的手辨识汝窑天青釉时,老人虎口那道被瓷片划伤的旧疤;
——修复《永乐大典》时,灯花爆裂溅在桑皮纸上的焦痕;
——童年打碎的青瓷碗,祖母用米浆粘合时哼的吴越民谣......
这些记忆正被某种力量腐蚀,如同褪色的古画!
“官窑玛瑙釉专蚀'补天手'传人的记忆。“女子扯下披帛缠住鹿鸣额头,那素帛上竟用隐形药墨写着《本草纲目》解瓷毒的方子,“尤其是你们这些血脉里带着'素手'基因的......“
傩面人突然发出夜枭般的厉笑。他摘下面具——露出的竟是张没有五官的脸!平滑如新烧的素胎,只在眉心处嵌着片《饮流斋说瓷》记载的“蚯蚓走泥纹“瓷片,那纹路正诡异地扭动着,如同活物。
鹿鸣怀中的金错刀突然发出龙吟般的震颤。刀鞘上《水经注》的河道纹路疯狂延伸,转眼化作《禹贡》九州水系将傩面人团团围住。黄河水纹缠住他左腿,长江浪痕锁住他右臂,每条水脉都泛着青铜器刚出土时的孔雀蓝锈色。
无面人却不慌不忙,从鼎中舀出一勺沸腾的釉液,在空中写下《墨经》光学篇的“影倒“二字——
“轰!“
金错刀突然转向,刀气劈在山体上。整座龙窑剧烈摇晃,窑顶的匣钵如暴雨般砸落。那些五代时期的窑具在触地瞬间竟自动排列成《菽园杂记》所述的“七星葬“,而崩裂的山壁间,赫然露出七具明代风格的匣钵坟!
每个匣钵都密封着赤红色陶泥,泥上深陷着《陶冶图》记载的“手印为记“。最骇人的是匣钵表面密布的跳刀纹——那些同心圆状的刻痕竟与金错刀柄上的纹路一模一样,连每毫米七道的细密节奏都分毫不差!
“明宣德七年,七位陶工自焚封窑......“宫装女子声音发颤,《龙泉县志》的记载在她唇齿间化作带着窑烟气的白雾,“他们用肉身封印了......“
傩面人突然割破手腕。流出的不是血,而是《南窑笔记》记载的“祭红“釉料!那些猩红液体滴入鼎中,激起丈高釉浪。沸腾的玛瑙釉在空中凝成数百个《三礼图》记载的祭器形状,朝匣钵坟呼啸而去——
千钧一发之际,鹿鸣染血的指尖按上了最中央的匣钵。
“咔嗒。“
匣钵表面的跳刀纹突然开始旋转,如同密码锁的转盘。七具陶俑般的遗骸在月光下显出真容:每位匠人胸口都插着片带铭文的青瓷,拼起来正是《天工开物》失传的“骨董瓷“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