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诗学关键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当代史诗学关键词”。需要说明的问题有两个。第一,“史诗”概念的界定问题。史诗有其确定的属性和界域。本书第一章对“史诗”进行界定,认为史诗是生成和发展于特定民族幼年时期的一种口头叙事传统和动态民俗生活事象,以程式化的韵文形式叙述特定民族有关人类起源、天地形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诸多重要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歌颂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为氏族、部落、部族及整个民族而英勇斗争的英雄及其光辉业绩,风格崇高、篇幅宏大,呈现出主题的民族性、体裁的宏伟性以及画面的全景性特点,在传统社会或接受史诗的群体中具有认同表达源泉的功能。第二,“史诗学”的命题能不能成立?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学界对史诗的认识始于20世纪初期中国学者对域外史诗的介绍。国内以史诗为研究对象的史诗学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展开。1991年4月17日,藏学家王沂暖先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格萨尔学集成》首发式上提出:“《格萨尔》就其质量来说,可以与《红楼梦》红学相比拟,与敦煌学相比拟,可以称之为《格萨尔》学。”[8]当时,具有中国特色的《格萨尔》学的科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9]如今,不仅《格萨尔》学的研究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玛纳斯》《江格尔》以及诸多南方史诗的研究队伍也已形成并逐渐壮大,研究呈现逐步细化和深化的发展态势,研究成果也蔚为壮观。从研究对象、研究队伍及研究成果来看,说中国史诗学的研究格局已经形成是实事求是的。经历各种不同的学术实践,史诗学业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中相对独立的分支。

中国当代史诗学主要由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域外史诗研究组成,而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是其主体,因此本书主要立足于国际史诗学研究、具体少数民族史诗传统研究、综合性及专题研究等研究现状,对中国当代史诗学关键词进行研究。所谓“中国史诗学关键词研究”,主要对史诗学理论进行研究,将中国当代史诗学的重要概念、范畴、范式、问题域,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所选的关键词是“史诗”“口头诗学”“歌手”“演述”“文本”“文化记忆”。研究的时间范围限定在当代,即1949年以后中国的史诗学研究,着重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中国史诗学研究。

本书通过关键词对中国当代史诗学进行研究,大而言之,要在理论层面对这些关键词及其所涉及的问题域进行梳理、阐释和理论抽绎,涉及史诗学学术话语、学科建设、学术规范及学科走向等;小而言之,是要探讨关于中国当代史诗学的理论问题、观点、范畴、概念、术语乃至理论体系等。本书通过研究,试图回答当代史诗学体系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史诗的起源与界定、史诗的轴心研究方法与范式、史诗的样式与形态、史诗的传承与保护、史诗的内涵和功能、史诗学学术史,等等。因此,对具体史诗的基础研究、史诗的调查与搜集整理、科学版本的校勘和出版、特定歌手或歌手群体的长期追踪和精细描摹及相关制度保障、对机构工作模型和学者个人工作模型的设计和总结、在音声文整理收藏和数字化处理方面建立符合新的技术规范和学术理念的资料库和数据库工作、史诗资料学建设方面等基础研究则不纳入本文研究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