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正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8章 卷五十四·晋元帝纪

司马睿,字景文,是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的儿子,于咸宁二年在洛阳出生。他出生时伴有奇异的神光照亮整个屋子,连所铺垫的干草都如同刚割下时那般新鲜。等他长大些,左额角处长出白色毫毛,鼻梁高挺,有帝王之相,眼睛明亮有神,顾盼之间光彩照人。十五岁时,他继承了琅邪王的爵位,从小就有美好的声誉。

在晋惠帝时期,王室变故频繁,司马睿常常以恭谨、俭朴、退让的姿态处世,才得以避免灾祸。他沉稳敏锐且有度量,行事不张扬,所以当时很多人并未看出他的不凡之处。只有侍中嵇绍觉得他与众不同,曾对人说:“琅邪王的气质骨骼非同寻常,恐怕不是做臣子的面相。”元康二年,司马睿被任命为员外散骑常侍,之后多次升迁,担任左将军,还跟随军队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在荡阴之战失败后,他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被司马颖杀害。司马睿害怕灾祸殃及自己,打算出逃。出逃当晚月色明亮,禁卫森严,他根本没有机会离开,十分窘迫。可没多久,云雾弥漫,雷雨突然降临,巡逻的守卫都松懈了,他这才得以偷偷逃出。司马颖之前下令各个关卡不许贵人出城,司马睿到河阳时,被津吏阻拦。他的随从宋典随后赶到,用马鞭轻抽司马睿的马,笑着说:“舍长,官府禁止贵人通行,怎么连你也被拦住了!”津吏信以为真,便放他们通过了。司马睿回到洛阳,接了太妃一起回到封国。

东海王司马越在下邳招募士兵时,让司马睿暂任辅国将军,不久又加任他为平东将军,监管徐州各项军事事务,镇守下邳。很快,司马睿又升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司马越往西迎接皇帝大驾时,留下司马睿驻守。永嘉初年,司马睿采用王导的计策,开始镇守建邺。他任用顾荣为军司马,贺循为参佐,王敦、王导、周顗、刁协等人作为心腹骨干,以宾客之礼对待有名望的贤才,关心当地风俗民情,江东百姓渐渐归心于他。后来,太妃在封国去世,司马睿上表请求奔丧,葬礼结束后返回镇守之地,朝廷给他增加宣城郡二万户的封地,加授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他接受司马越的命令,讨伐征东将军周馥,把周馥赶走了。

等到晋怀帝在平阳被囚禁,司空荀藩等人向天下发布檄文,推举司马睿为盟主。江州刺史华轶不服从,司马睿派豫章内史周广、前江州刺史卫展讨伐并擒获了他。晋愍帝即位后,加授司马睿为左丞相。过了一年多,又进位为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马睿派遣将领们分别平定江东,在宣城斩杀叛将孙弼,在湘州平定杜弢之乱,秉承皇帝旨意赦免荆、扬二州。等到西晋都城长安失守,司马睿出兵在外露宿,亲自穿上铠甲,向四方发布檄文,征召天下兵马,约定日期进军讨伐。当时,临安出现玉册,江宁发现白玉麒麟神玺,上面刻着“长寿万年”的字样,太阳出现多重光晕,大家都认为这是晋朝中兴的征兆。

建武元年春二月辛巳日,平东将军宋哲到达,宣读晋愍帝的诏书:“国家命运艰难,皇纲不振。朕德行浅薄,继承大业,却不能祈求上天赐予长久国运,延续中兴,以至于凶恶的胡人竟敢率领乌合之众,进逼京城。朕如今被困在这穷困之城,忧虑万千,恐怕城池一旦崩溃。你前往丞相处,详细传达朕的旨意,让他总理万机,及时占据旧都,修复皇家陵庙,以雪国耻。”三月,司马睿身着素服外出,举哀三天。西阳王司马羕以及群臣僚属、各州的征牧守等都请求司马睿称帝,他没有答应。司马羕等人以死坚决请求,再三劝说。司马睿感慨落泪,说:“我是罪人,只有坚守节义、以死明志,来洗刷天下的耻辱,或许才能赎回应受的刑罚。我本来只是琅邪王,各位贤能之士却逼迫我不停!”说完就招呼私人奴仆备车,打算返回封国。群臣不敢再逼迫,请求依照魏晋旧例,让司马睿先做晋王,司马睿答应了。辛卯日,司马睿即晋王位,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但犯杀害祖父母、父母之罪,以及刘聪、石勒等人,不适用这个赦令。各位参军被任命为奉车都尉,掾属被任命为驸马都尉。他征召了一百多名掾属,当时的人称之为“百六掾”。于是,他设置百官,在建康建立宗庙社稷。当时四方纷纷进献祥瑞,司马睿却说:“我肩负着天下的责任,却没能反思过错,哪有什么祥瑞征兆呢?”丙辰日,他立世子司马绍为晋王太子,任命抚军大将军、西阳王司马羕为太保,征南大将军、汉安侯王敦为大将军,右将军王导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将军,左长史刁协为尚书左仆射,封儿子宣城公司马裒为琅邪王。六月丙寅日,司空、并州刺史、广武侯刘琨,幽州刺史、左贤王、渤海公段匹磾,领护乌丸校尉、镇北将军刘翰,单于、广宁公段辰,辽西公段眷,冀州刺史、祝阿子邵续,青州刺史、广饶侯曹嶷,兖州刺史、定襄侯刘演,东夷校尉崔毖,鲜卑大都督慕容廆等一百八十人上书劝司马睿称帝。

大臣们说,上天生育万民,为他们设立君主,目的是让君主敬奉天地,治理百姓。圣明的帝王明白这个道理,深知天地不能缺少祭祀供奉,所以委屈自身来敬奉;知道百姓不能没有君主,所以不得已承担起统治的责任。当国家遭遇危难,就靠皇室宗亲来平定危局;要是宗庙祭祀有时废弛,就由贤明的宗室子弟继承祭祀。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弘扬久远的风范,稳固国家万代基业,从三皇五帝以来,无一不是如此。

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开启晋朝的天命,世祖武皇帝司马炎继而统一华夏,历经三代辉煌,四位圣君相继传承,他们的恩泽如同虞舜,国祚比周朝还长久。但自元康年间起,艰难之事频繁发生,永嘉时期,局势更加混乱,皇帝失去统治,最终在胡人之地驾崩,国家危如累卵。幸好凭借先皇的德泽和宗庙的神灵护佑,皇帝得以继位,国家旧制得以整顿。新帝英明睿智,从小就展现出不凡资质,声名远扬。宰相掌管国家大政方针,百官辅助政务,四海百姓都渴望着国家中兴,民众心怀重获生机的希望。

谁也没想到,上天没有停止降下灾祸,大灾难接连降临,国家尚未摆脱困境,贼寇的祸害又迅速兴起。逆胡刘曜在长安肆意妄为,竟敢驱使乌合之众,欺凌残害京城。大臣我奉命出使归来,才得知西晋朝廷在去年十一月沦陷,皇上被囚禁劫持,又落入敌人之手,国家的象征四处流散,再次遭受荒乱逆贼的侮辱。我每次翻阅史籍,回顾以前的记载,像这样极端的厄运,古今都未曾有过。只要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无不痛心疾首、悲痛欲绝,在大街小巷号啕痛哭。更何况我们这些连续三代蒙受皇恩,身处三公高位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震惊惶恐,精神恍惚,既震惊又惋惜,内心毫无主意,只能在北方边境举哀,君臣上下悲痛万分。

大臣们还说,黑暗与光明交替出现,厄运和好运相互转化,天命不会改变,历数自有归属。有时历经诸多艰难反而能巩固国家,有时深切的忧患能开启圣明之世。就像齐国发生无知之乱,却成就了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晋国遭遇骊姬之乱,重耳最终主持诸侯会盟。国家不安定,就一定会有人来挽救危局;百姓几乎灭绝,就一定会有人延续国脉。陛下您,品德高尚通于神明,圣明的姿态与天地相契合,顺应了时代的需求,继承了千载难逢的国运。祥瑞的征兆表明,上天和百姓都已有所应验;国家中兴的预兆,在图谶典籍中早有记载。自从京城沦陷,天下分崩离析,百姓人心惶惶,无所归依,即使是夏朝遭受夷羿之乱,周朝宗室遭遇犬戎之祸,也比不上如今的惨状。

陛下您在江东安抚征伐,占据了旧吴之地,用仁德感化顺服之人,用刑罚讨伐叛逆之徒,以威严的力量震慑不轨之辈,凭借顺应天道的大义号召天下。纯正的教化得以推行,天下百姓就会诚心归附;正义的风气得以畅行,远方之人也会踮起脚跟向往。朝廷政务有条不紊,民间和睦安定。昔日少康中兴,被夏朝的史书传为美谈;周宣王中兴,被周朝的诗歌热情歌颂。更何况陛下您的丰功伟绩感动皇天,光辉照耀四海,百姓殷切期盼,无不衷心拥戴,在您声威教化所到之处,人们都甘愿做您的臣民!而且宣皇帝的后裔,如今只剩下陛下您,亿万百姓都归附于您,再无他人可与您相比。上天赐福大晋,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朝祭祀的,不是陛下您还能是谁呢!所以近处没有人有异议,远方也没有人有其他期望,歌颂的人无不吟诵陛下的美德,打官司的人无不思念陛下的圣明。天地之间已经交泰,华夏与夷狄的感情也融洽和谐。象征祥瑞的一角之兽、连理之木等吉祥征兆,大概有上百种。无论是文明之邦的百姓,还是偏远地区的民众,不约而同表达拥戴的,数以万计。因此,我们斗胆揣度天地的心意,顺应天下的意愿,冒死恳请陛下称帝。希望陛下怀有舜禹那样的至公之心,抛开许由、巢父那样过于清高的气节;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要把个人小节放在首位;以百姓的忧虑为忧,不要过于执着于辞让;对上能慰藉宗庙神灵眷顾之意,对下能解除天下百姓殷切期盼的辛劳。这样就如同在枯木上生出繁华,在朽骨中孕育丰肌,神灵和百姓都能获得安宁,没有比这更幸运的事了。

大臣们向晋元帝进言,说尊贵的皇位不能长时间空缺,国家的政务也不能长时间无人处理。哪怕空缺一天,皇位就会陷入危险;政务荒废十二天,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当下正是百王之后的末世,又逢国家的艰难时期,狡猾的贼寇暗中窥探,寻找国家的漏洞,百姓如波涛中的浮萍,内心无所依托,怎么能对这种情况置之不理呢?陛下即便想再犹豫拖延,那又怎么面对宗庙的列祖列宗,怎么面对天下百姓呢?过去晋惠公被秦国俘虏,晋国上下震惊恐惧,吕甥、郤芮等人商议,打算拥立子圉,对外能断绝敌人的企图,对内能稳定全国的人心。所以说:“国君虽被俘虏,但国家有新君,群臣和睦,与我国交好的会受到鼓励,与我国为敌的会感到畏惧。”过去的事不能忘记,这是后代行事的借鉴。陛下您圣明如同日月,再幽深的地方也能洞察,深远的谋略,皆出于您的心中。我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忧,急切地盼望看到国家和百姓走向太平,所以才向陛下表达我们的赤诚之心,向陛下陈述这些想法。我们这些臣子忝居地方重任,长期在外任职,没能在朝廷中侍奉陛下,参与盛大的典礼,内心满怀激动,只能遥望南方,无尽期盼。

晋元帝下了温和的诏书答复他们,具体内容记载在《晋书·刘琨传》里。

石勒的部将石季龙围攻谯城,平西将军祖逖出击将他击退。己巳日,晋元帝向天下传发檄文说:“逆贼石勒,在黄河以北地区肆意暴虐,多年来逃避应有的惩罚,像游魂一样肆意妄为。如今又派遣凶恶的党羽石季龙率领乌合之众,渡过黄河南下,肆意毒害百姓。平西将军祖逖率领众人讨伐攻击,敌军立刻溃散。现在派遣车骑将军、琅邪王司马裒等九支军队,三万精锐士卒,从水陆四个方向,直接前往贼寇所在之地,接受祖逖的指挥调度。有能砍下石季龙首级的,赏赐绢三千匹,黄金五十斤,封县侯,食邑二千户。如果是贼寇的党羽能砍下并送来石季龙首级,赏赐和封爵也相同。”

七月,散骑侍郎朱嵩、尚书郎顾球去世,晋元帝十分悲痛,打算为他们举行哀悼仪式。有关部门上奏说,按照旧例,尚书郎不在举行哀悼的范围内。晋元帝说:“在这衰乱的时代,情况特殊,我特别为他们感到悲痛。”于是就为他们举行哀悼仪式,哭得非常悲痛。丁未日,梁王司马悝去世。朝廷任命太尉荀组为司徒,解除山林湖泽的禁令。

八月甲午日,晋元帝封梁王的世子司马翘为梁王。荆州刺史第五猗被贼寇首领杜曾推举,于是就和杜曾一同反叛。

九月戊寅日,王敦派武昌太守赵诱、襄阳太守朱轨、陵江将军黄峻讨伐第五猗,被第五猗的部将杜曾击败,赵诱等人都战死。石勒杀害了京兆太守华谞。梁州刺史周访讨伐杜曾,将其打得大败。

十月丁未日,琅邪王司马裒去世。

十一月甲子日,晋元帝封汝南王的儿子司马弼为新蔡王。丁卯日,任命司空刘琨为太尉。朝廷设置史官,建立太学。这一年,扬州发生大旱灾。

太兴元年春天正月戊申初一,晋元帝临朝听政,虽设置了乐悬,却没有奏乐。三月癸丑日,晋愍帝驾崩的消息传来,晋元帝身着斩缞之服,居住在守丧的庐舍中。丙辰日,百官请求元帝称帝。元帝下令说:“我德行浅薄,正值国家厄运的极点,臣子的气节未能树立,匡救国家的举措还未施行,这是我日夜难眠、食不知味的原因。如今宗庙断绝祭祀,百姓无所归依,各位官员都劝我承担起国家大政,我又怎敢推辞,便恭敬地听从大家的主张。”当天,晋元帝即皇帝位。下诏说:“过去我的高祖宣皇帝,顺应天命,开创了晋朝的基业。景皇帝、文皇帝,代代传承光辉,使华夏得到治理。到了世祖,顺应天时,接受天命。其功绩与天地同辉,仁德惠及宇宙。然而上天不保佑,降下大难,怀帝在位短暂,离开都城。灾祸接连不断,大行皇帝驾崩,国家无人主持。于是各位诸侯、三公以及六卿等官员,与众多大臣商议,上至华夏,下至戎狄,将天命赋予我。我敬畏上天的威严,不敢违背。于是登上南岳祭坛,接受天命,焚烧柴薪祭天,颁布祥瑞,祭告上帝。我德行微薄,继承这宏大的帝业,就像涉越大河,不知如何到达彼岸。唯有你们这些辅佐我的股肱之臣、勇猛的文臣武将,才能辅佐安定晋室,帮助我治理国家。我希望与天下万国,共同享受美好与喜庆。”于是大赦天下,更改年号,文武官员都晋升两级。庚午日,立王太子司马绍为皇太子。壬申日,下诏说:“过去执政的人,用行动而不是言语去感动百姓,用实际而不是文辞去顺应天意,所以我为政清静,百姓自然端正。其次是听其言观其行,通过功绩来明确考察。那些有政绩可称,断案公正,百姓没有怨言,能长期保持并不断进步的官员,以及那些当官软弱,欺软怕硬,自身品行污浊,却粉饰名声获取赞誉的官员,都要将他们的名字上报。让在职的官员,借鉴前人的功业,齐心协力,深入思考如何宽待百姓、减少劳役,给百姓带来实惠,不要荒废我的命令。各地的礼品进献,一律禁止。”

夏四月丁丑初一,发生日食。加封大将军王敦为江州牧,晋升骠骑将军王导为开府仪同三司。戊寅日,开始禁止招魂葬。乙酉日,西平发生地震。五月癸丑日,使持节、侍中、都督、太尉、并州刺史、广武侯刘琨被段匹磾杀害。六月,发生旱灾,元帝亲自举行求雨祭祀。将丹杨内史改为丹杨尹。甲申日,任命尚书左仆射刁协为尚书令,平南将军、曲陵公荀崧为尚书左仆射。庚寅日,任命荥阳太守李矩为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戊戌日,封皇子司马晞为武陵王。开始设置谏鼓和谤木。

秋七月戊申日,下诏说:“王室多灾多难,奸凶之徒肆意暴虐,国家纲纪松弛坠落,大的谋略被颠覆。我德行不足,继承这宏大的帝业,日夜忧虑国家的安危,想要改正这些弊端。地方郡守、县令应当奉行旧有的法令,端正自身,严明法纪,抑制豪强,抚恤孤独,核实户口,鼓励督促农桑。州牧、刺史应当互相监督检查,不能因私情而损害公义。如果有一心奉公却未得到任用的官员,有贪婪污浊却靠财势安稳做官的官员,若有不举报的,要承担故意纵容、埋没贤才的罪名,若有知情却不了解的,要承担昏庸闭塞的责任。各自要明确谨慎地执行。”刘聪去世,他的儿子刘粲继承伪位。八月,冀州、徐州、青州发生蝗灾。靳准杀死刘粲,自称汉王。

冬十月癸未日,加封广州刺史陶侃为平南将军。刘曜在赤壁僭越称帝。十一月乙卯日,夜晚有太阳出现,高三丈,中间有赤青色的光晕。新蔡王司马弼去世。加封大将军王敦为荆州牧。庚申日,下诏说:“我德行微薄,继承这宏大的帝业,上不能调和阴阳,下不能养育百姓,灾异多次发生,不祥的征兆不断出现。壬子日、乙卯日,雷声震动,暴雨倾盆,这是上天的谴责告诫,用来彰显我的不德。各位公卿大臣,都要呈上密封的奏章,详细陈述得失,不要有所忌讳,我将亲自阅览。”新建听讼观。原归命侯孙皓的儿子孙璠谋反,被诛杀。十二月,刘聪原来的部将王腾、马忠等人杀死靳准,将传国玺送给刘曜。武昌发生地震。丁丑日,封显义亭侯司马焕为琅邪王。己卯日,琅邪王司马焕去世。癸巳日,下诏说:“汉高祖经过大梁,赞美无忌的贤能;齐国军队进入鲁国,修整柳下惠的坟墓。吴国那些品德高尚、名声显著的贤才,若有未被表彰录用的,要详细列出上报。”江东三郡发生饥荒,朝廷派遣使者前去赈济。彭城内史周抚杀死沛国内史周默然后反叛了。

太兴二年春天正月丁卯日,崇阳陵遭到毁坏,晋元帝身着素服痛哭了三天,派冠军将军梁堪、代理太常马龟等人去修复皇陵。原本打算到平阳迎接先帝棺木,没能成功,只好返回。

二月,太山太守徐龛斩杀周抚,将其首级送到京城。

夏天四月,龙骧将军陈川据浚仪反叛,投降了石勒。太山太守徐龛也以本郡反叛,自封兖州刺史,侵犯济北、泰山一带。秦州刺史陈安反叛,投降刘曜。

五月癸丑日,太阳陵被毁,晋元帝又身着素服哭了三天。徐州、扬州以及长江以西各郡发生蝗灾,吴郡出现严重饥荒。平北将军祖逖与石勒的部将石季龙在浚仪交战,朝廷军队战败。壬戌日,元帝下诏说:“天下衰败,又加上灾荒,百姓穷困,国家财用匮乏,吴郡因饥饿而死的百姓数以百计。上天生育百姓并为他们设立君主,选拔任用贤明之人辅佐君主,此时应当深入思考如何拯救这些弊端。从前吴起为楚悼王严明法令,裁减无关紧要的官职,废除疏远的公族待遇,将节省的财物用于犒赏将士,从而使国家富强、军队强大。何况如今的弊端,是百姓生活困苦呢!应当去除并非急需办理的事务,不是军队所必需的开支都要节省。”甲子日,梁州刺史周访与杜曾在武当交战,斩杀杜曾,擒获第五猗。

六月丙子日,加封周访为安南将军。撤销御府以及各郡丞,设置博士五人。己亥日,加封太常贺循为开府仪同三司。

秋天七月乙丑日,太常贺循去世。

八月,肃慎进献楛矢和石砮。徐龛侵犯东莞,朝廷派太子左卫率羊鉴代理征虏将军,统领徐州刺史蔡豹前去讨伐。

冬天十月,平北将军祖逖派督护陈超袭击石勒部将桃豹,陈超战败,战死沙场。

十一月戊寅日,石勒僭越称帝,建立赵国。

十二月乙亥日,大赦天下,诏令百官各自呈上密封奏章,同时精简各种劳役。鲜卑族慕容廆袭击辽东,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崔毖逃奔高句丽。这一年,南阳王司马保在祁山自称晋王。三吴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太兴三年春天正月丁酉初一,晋王司马保被刘曜逼迫,迁都到桑城。

二月辛未日,石勒部将石季龙侵犯厌次,平北将军、冀州刺史邵续迎击,战败,战死在阵中。

三月,慕容廆进献三枚玉玺。

闰月,任命尚书周顗为尚书仆射。

夏天四月壬辰日,有枉矢星流至翼宿、轸宿之间。

五月丙寅日,晋孝怀帝太子司马诠在平阳遇害,晋元帝为此痛哭了三天。庚寅日,发生地震。当月,晋王司马保被他的部将张春杀害。刘曜派陈安攻打张春,将其消灭,陈安却趁机背叛刘曜。石勒部将徐龛率领部众前来投降。

六月,发大水。丁酉日,盗贼杀死西中郎将、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张寔,张寔的弟弟张茂继位,兼任平西将军、凉州刺史。

秋天七月丁亥日,晋元帝下诏说:“先公武王、先父恭王统治琅邪四十多年,恩泽施于百姓,他们留下的仁爱之情深系人心。我顺应天命,在江表开创基业,百姓诚心归附,纷纷携带子女前来。现在在本地的琅邪国人将近有千户,如今设立怀德县,归属丹杨郡管辖。从前汉高祖把沛作为自己的汤沐邑,光武帝也恢复南顿的旧制,优待免除赋税徭役的规定,一律依照汉朝旧例执行。”祖逖的部将卫策在汴水大败石勒的另一支军队。朝廷加封祖逖为镇西将军。

八月戊午日,尊奉王后虞氏为敬皇后。辛酉日,将祖先神位迁到太庙。辛未日,梁州刺史、安南将军周访去世。皇太子在太学举行释奠之礼。任命湘州刺史甘卓为安南将军、梁州刺史。

九月,徐龛再次反叛,投降石勒。

冬天十月丙辰日,徐州刺史蔡豹因畏惧怯懦被处死。王敦杀死武陵内史向硕。

太兴四年春天二月,徐龛再次率领部众前来投降。鲜卑族的末波进献皇帝信玺。庚戌日,晋元帝向太庙祭告后,接受了信玺。癸亥日,出现日斗现象。三月,朝廷设置《周易》《仪礼》《公羊传》博士。癸酉日,任命平东将军曹嶷为安东将军。

夏天四月辛亥日,晋元帝亲自审察各类案件。石勒攻打厌次,将其攻陷。抚军将军、幽州刺史段匹磾被石勒擒获。五月,发生旱灾。庚申日,元帝下诏说:“从前汉朝的高祖、光武帝以及魏武帝都曾赦免良人,晋武帝时,凉州沦陷,那些沦为奴婢的人也都恢复了平民户籍,这是历代的成规。现在赦免那些在中州因遭逢战乱而成为扬州各郡僮客的良人,让他们充当征役之人。”

秋天七月,发大水。甲戌日,任命尚书戴若思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冀、雍六州诸军事,兼任司州刺史,镇守合肥;任命丹杨尹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兼任青州刺史,镇守淮阴。壬午日,任命骠骑将军王导为司空。八月,常山崩塌。九月壬寅日,镇西将军、豫州刺史祖逖去世。冬天十月壬午日,任命祖逖的弟弟侍中祖约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十二月,任命慕容廆为持节,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兼任平州牧,封辽东郡公。

永昌元年春天正月乙卯日,大赦天下,更改年号。戊辰日,大将军王敦在武昌起兵,以诛杀刘隗为名,龙骧将军沈充率领部众响应。三月,征召征西将军戴若思、镇北将军刘隗回朝保卫京都。任命司空王导为前锋大都督,任命戴若思为骠骑将军,丹杨各郡长官都加授军号。加授仆射周顗为尚书左仆射,领军王邃为尚书右仆射。任命太子右卫率周莚代理冠军将军,统领三千士兵讨伐沈充。甲午日,封皇子司马昱为琅邪王。刘隗驻军于金城,右将军周札守卫石头城,晋元帝亲自披甲在郊外巡视六军。派遣平南将军陶侃统领江州,安南将军甘卓统领荆州,各自率领所部军队跟踪在王敦之后。

四月,王敦的前锋攻打石头城,周札打开城门响应,奋威将军侯礼战死。王敦占据石头城,戴若思、刘隗率领部众攻打,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兵分三路出战,朝廷六军战败。尚书令刁协逃到江乘,被贼人杀害。镇北将军刘隗逃奔到石勒那里。晋元帝派使者对王敦说:“您如果不忘本朝,就此停止用兵,那么天下还能共同安宁。如果不这样,我就回到琅邪,给贤能让路。”辛未日,大赦天下。王敦于是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武昌郡公,食邑万户。丙子日,骠骑将军、秣陵侯戴若思,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武城侯周顗被王敦杀害。王敦的部将沈充攻陷吴国,魏乂攻陷湘州,吴国内史张茂,湘州刺史、谯王司马承都遇害。五月壬申日,王敦任命太保、西阳王司马羕为太宰,加授司空王导为尚书令。乙亥日,镇南大将军甘卓被襄阳太守周虑杀害。蜀地贼人张龙侵犯巴东,建平太守柳纯将其击退。石勒派骑兵侵犯河南。

六月,发生旱灾。秋天七月,王敦擅自加授兖州刺史郗鉴为安北将军。石勒部将石季龙攻陷太山,擒获守将徐龛。兖州刺史郗鉴从邹山退守合肥。八月,王敦任命他的兄长王含为卫将军,自己兼任宁、益二州都督。琅邪太守孙默反叛,投降石勒。冬天十月,发生大瘟疫,死亡人数达到十分之二三。己丑日,都督荆、梁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武陵侯王廙去世。辛卯日,任命下邳内史王邃为征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镇守淮阴。新昌太守梁硕起兵反叛。京都出现大雾,黑气遮蔽天空,日月无光。石勒攻陷襄城、城父,进而围困谯城,击败祖约的另一支军队,祖约退到寿春据守。十一月,任命司徒荀组为太尉。己酉日,太尉荀组去世。撤销司徒一职,并入丞相府。闰月己丑日,晋元帝在内殿驾崩,享年四十七岁,葬于建平陵,庙号中宗。

晋元帝性情简约、节俭,为人谦逊质朴,能够接纳直言,以谦虚的态度待人接物。刚到江东镇守时,他常常因饮酒耽误政事,王导对此恳切进言,晋元帝命人倒酒,然后举起酒杯将酒倒掉,从此戒酒。有关部门曾上奏,建议在太极殿广室设置深红色帷帐,晋元帝说:“汉文帝用装奏章的黑色袋子来做帷帐。”于是下令冬天用青布,夏天用青綀做帷帐。将要册封贵人时,有关部门请求购买雀钗,晋元帝认为太过耗费而没有准许。他宠爱的郑夫人衣服也没有华丽的色彩。他的表弟王廙为母亲建造房屋超出了规制,他流着泪劝阻。

然而晋室遭遇纷争,皇帝流亡。尽管天命未改,众人齐心辅佐,但军事行动多次发起,却始终没有离开长江流域,经营的范围有限,仅仅保全了吴楚之地。最终还是出现臣下僭越、君主受辱的局面,晋元帝在忧愤中离世。他恭谨节俭的品德虽很突出,但缺乏雄才大略。

当初,秦朝时有望气的人说“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所以秦始皇东游来压制这股气势,把此地改名为秣陵,挖掘北山来破坏地势。等到孙权称帝,自认为应了这预言。孙盛认为从秦始皇到孙氏历经四百三十七年,考察历数,还没到预言的时间;而晋元帝渡江时,是五百二十六年,真正应天命的人正是他。咸宁初年,大风吹折太社的树,社中有青气,占卜的人认为这是东莞有帝王祥瑞的征兆。因此将东莞王改封到琅邪,就是晋武王。等到吴国灭亡,王濬最先到达建邺,而孙皓投降时,将玉玺远远地送到琅邪。天意和人事,又一次符合了晋朝中兴的征兆。太安年间,有童谣说:“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到永嘉年间,岁星、镇星、荧惑、太白聚集在斗宿、牛宿之间,有见识的人认为吴越之地将会有王者兴起。这一年,西晋王室覆灭,晋元帝与西阳王、汝南王、南顿王、彭城王五位王爷得以渡江,而晋元帝最终登上皇位。当初,玄石图上有“牛继马后”的预言,所以晋宣帝非常忌惮姓牛的人,于是制作了两个酒器,共用一个口,用来装酒,自己先喝好酒,而用毒酒毒死了部将牛金。然而琅邪恭王妃夏侯氏竟然与小吏牛氏私通生下晋元帝,这也应验了预言。

史官评论道:晋朝没有预料到祸乱,从国家内部开始衰微,五胡势力强大,国家宗庙失去尊严,天下大乱,百姓于是怀念晋朝往日的德政。过去汉光武帝凭借几个郡而成就帝业,晋元帝凭借一个州而登上皇位,难道是晋武帝、晋宣帝留下的教化在琅邪依然畅行,汉文帝、汉景帝传承的仁德在南顿留下美名?这就是所谓虽然错过了天时,却在人事上领先。各地纷纷上书劝进,车辆众多,华盖成荫,星斗呈现祥瑞,金陵显示吉庆。陶侃统领三州军队,使郢都之外得以安宁;王导制定分陕而治的策略,让江东得以立足。有时军旗还未挥动,远方的人心就已归服,众人回首仰望,期盼圣君,晋元帝多次辞让皇位,最终还是无法推脱。他用布帐綀帷,详察刑狱,简化政务,继承前人的轨范,开启东晋中兴。古代私家不私藏兵器,大臣不滥用权威,这是君王的常规制度,用来教导辅佐大臣。晋元帝失去对权臣的控制,自己失去了权力,两京被胡羯占据,战乱不断。虽然没有像周穆王那样巡游天下的事迹,但是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歌却传得很远,晋元帝在位时间不长,实在是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