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北望旌旗 世宗遗愿
显德六年冬的汴梁城,宣德门积雪压塌了前唐留下的鸱吻。
赵匡胤扶正殿前都点检的兜鍪,甲叶上的冰碴随步伐簌簌而落。
这一年柴荣死了,南唐太子李弘冀也没有逃过劫难。
天道——命耶!
枢密院新制的“应天历“摊在龙墀下,王朴临终前推算的“木星犯太微“天象,正应在他执掌的禁军虎捷军调动文书上。
崇政殿的炭盆烧着潞州焦煤,烟色却比柴荣在位时淡了三分。
范质捧着《平边策》的手稿,瞥见赵匡胤在“先南后北“四字旁画的狼头符——这是契丹细作传递密信的暗记。
殿外传来新募禁军的操练声,混着文德殿方向《唐会要》的诵读,恰似这军政权柄交割的裂帛之音。
“李从嘉?”赵匡胤突然嗤笑,将南唐密报掷入火盆。
羊皮纸卷起焦边,露出“终日填词作画“的评语:“此子若能守国,还不如祈祷长江天险能退我十万铁骑。”
他摩挲着腰间玉斧,这是上月平定李重进叛乱时,从扬州大明寺佛首劈下的战利品。
汴河漕船满载着荆南竹纸,船底暗格却塞满南唐军报。
自古以来,暗探这个职位就是个香饽饽,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自从掌握了后周的军政大权之后,他就无时不刻的不在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做规划。
当今圣上年幼,自己学周公辅政终究不是出路。
那么唯一的办法便是承天之道,取而代之。
赵匡胤的指节叩在淮南舆图上,震得烛火摇曳:“李璟也是老糊涂了,选个痴呆儿作太子”
他抓起案头毛笔抖了抖,墨香混着兵甲的铁腥气,“让此等人执掌南唐,简直是天赐良机!“
幕僚赵普躬身递上密报:“探子说这李煜整日填词作画,连澄心堂都改成了书房。”
“书房?”
赵匡胤突然大笑,震得梁上积灰簌簌而落,“当年先皇三征淮南,李璟吓得缩在金陵发抖。如今他儿子倒是出息——”他拔出佩剑钉住建康府位置。
“用毛笔对抗我大周铁骑!”
剑穗上的玉环撞出清响,赵匡胤的嗓音陡然低沉:“传令曹彬,把水师调到瓜洲渡。等开春冰化,我倒要看看这位太子殿下,是继续写他的春花秋月,还是跪在船头哭爹喊娘!”
对于赵匡胤而言,李煜就好比是黄口小儿,不足为惧。
“都点检真要打南唐?”赵普身旁的李处耘闻言,立马开口劝阻道:“契丹还在北边虎视眈眈...”
“再说了,现在都点检不宜大动干戈。”
在后来的陈桥兵变中,李处耘也是立下了从龙之功。
赵匡胤闻言,眼神冷淡了半分,他何尝不知道自己如今的处境,周世宗柴荣一死,大权下放。
他作为顾命大臣,面对眼前赤裸裸的权力诱惑,实在是难以把握。
可是总得要有个正当理由吧,不然后世会如何评说他?
赵匡胤抓起大殿炭盆里的铁钳,自在的挥舞了一番:“看见这道淮水没有?南唐就像这炭块——”
铁钳猛地夹碎象征寿州的陶土城,“外硬内脆!”火星溅到李重进的降表上,燎焦了“永世臣服“四字。
“不过听说李煜与他夫人周娥皇倒是恩爱有加。”
赵普多嘴的提了一句,这般小事他本以为赵匡胤不会在意,不料后者眯着眼睛扫了他一眼,带着半分不屑的神色。
赵匡胤思绪一转,回到了当初柴荣离世的那一日。
………………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日(7月27日)
犹记得当日崇政殿的烛火在铜雀灯台上忽明忽暗,赵匡胤的指节则是捏得柴荣遗诏“咔咔“作响。
七岁的小皇帝画像被风掀开一角,那双稚嫩的眼睛在阴影里竟透着符太后的精明。
“陛下临终前,当真说过托孤一事?”
他抓住赵普的腕子,甲胄鳞片扎进对方皮肉。
符太后是先皇皇后,也是现任小皇帝的亲生母亲。
柴荣想要赵匡胤做周公,但是老赵的眼中倒是觉得这个位置并不好坐,至少自己与符皇后的意见不一定得到统一。
受到一个女人与小孩的掣肘,他可丝毫不乐意。
石守信掀帘而入时带进塞外的风雪:“大哥真要学郭威?”他腰间的契丹弯刀有意无意指向赵匡胤咽喉,“别忘了当年邺都兵变,郭将军可是断发立誓...”
这个莽夫,总是一开口就道出他的心中所想。
“放肆!”赵匡胤的玉斧劈断案角,碎木溅到一旁李处耘脸上。
“当年郭将军为的是清君侧!”他突然压低嗓门,“如今镇州、定州八百里加急,契丹勾结北汉南下...”
手指在舆图上划出弧线,恰好绕过符太后娘家所在的澶州。
“我等能做的自然是全心全意辅佐新皇!”
赵匡胤挥手劝退众人,只留自己一人待在了营帐之中。
一旁的虎头湛金枪嗡鸣,这是柴荣平定淮南所赐。赵匡胤的指尖抚过枪缨结着的紫金铃。
柴荣仁厚,若非遭遇不测,自己说不定也甘愿做他手中的利器。
天意难违啊!
赵匡胤的瞳孔在阴影里缩成针尖:“陛下啊陛下…………你留给我的到底是忠臣枷锁,还是乱臣铠甲?”
————————
注释:
①:王朴为周世宗重要谋臣,显德六年三月病逝,《旧五代史》载其精天文历法。
②:周世宗《平边策》提出统一方略,《册府元龟》载其“先取江南,次及燕云“。
③:《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显德七年正月“镇、定二州言契丹入寇“。
④:陈桥兵变前确有“契丹入寇“警报,后世多认为是赵匡胤集团制造。(《涑水记闻》卷一)
⑤:李处耘(920年-966年),字正元,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官员,宋太祖的从龙功臣之一,父亲李肇,儿子李继隆、李继和、李继恂,宋太宗明德皇后李氏之父。
石守信(928年~984年),开封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五代、北宋时期将领。太平兴国九年,石守信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武烈。
ps :此人便是杯酒释兵权的主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