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部”论纲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建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深耕“一带一部”战略研究的精品力作

刘茂松[1]

湖南属于长江中游地区,南毗广东、通港澳台,东临江西、通苏沪杭,北连湖北、通江入海,西接川渝,通东南亚,有所谓“沿海的内陆,内陆的前沿”之称,是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两大经济地域的连接带,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周边的重要中枢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发展战略定位前后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2005年以前先后提出了“以开放对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建立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放开南北两口,建设五区一廊,拓宽三条通道,加速西线开发”和“呼应两东(广东和浦东),开放带动,科教先导,兴工强农”等三大发展战略,总体上都是强调湖南的“通道与承接”的过道性功能,处于“传递中吸纳”的阶段,且支柱产业和先导区域不突出,分散开放开发的问题明显。2006年后提出“一化三基”和“四化两型”战略,突出了新型工业化强势带动和建设“3+5”长株潭城市群。这个阶段湖南的区位战略开始改变单纯的“通道与承接”定位,更多地强化了要素集聚和重点产业的集中发展,在长株潭城市群打造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与新材料、轨道交通设备和钢铁冶金等千亿级产业和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千亿级园区,基本形成了湖南的核心增长极,推动湖南快速进入工业化中期,湖南由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历史性地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经济总量规模进入全国前十位以内,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当然,发展中的矛盾也比较突出,主要是传统产业占比很高,超过60%,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较低,亟须实现全面的转型升级发展。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视察工作时提出湖南应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从经济地理学视域分析,“过渡带”的自然地理本质是指湖南作为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地理联结带,在经济上表现为发展中地区同发达地区间产业与要素梯度转移的关联性,具有大过道、大容量、大承接的特征,是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腹地;而“结合部”则是在发展现代交通的前提下,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战略后,处于长江中游的湖南具有了融合长江内陆流域开放带同沿海国际开放带的功能,具有大通道、大集聚、大都市的特征,呈现出打造内陆沿江沿河开放高地的新常态。基于此,“一带一部”改变了湖南的经济发展战略坐标,以新经济地理弥补自然地理的缺陷,进而把湖南放到了国家全方位纵深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大战略中。所以,“一带一部”是党中央对湖南在我国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大格局中经济战略区位的新定位,更是对湖南在我国长江经济带建设大战略中经济发展地位的新提升。总之,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湖南经济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习总书记“一带一部”重要指示提出六年多来,湖南省理论界和实际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记得2013年12月20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召开的经济工作务虚会议上,我作为专家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以做好“结合部”和“过渡带”为战略抓手,着力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尔后湖南省“十三五”规划正式提出实施“一带一部”战略,等等。但总的来看,湖南省推进“一带一部”战略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对“一带一部”重要指示在研究上还缺乏学理性深度、认识上还缺乏自觉性高度、落实上还缺乏战略性力度,某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存在穿靴戴帽、流于形式的现象。对此,我们认为,在“十四五”新的发展时期即将到来之时,湖南很有必要对“一带一部”战略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行动。最近,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童中贤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一带一部’战略研究”成果,为湖南进一步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化“一带一部”战略理论研究,做出了新探索,做出了新解释,提出了新思路,颇具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本研究成果认为,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湖南发展提出的总战略、总纲领、总方针,为新时代湖南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赋予了重大使命。全书以此为红线贯穿始终,系统研究了“一带一部”战略的科学内涵、发展基础、战略使命、战略空间、战略位能、战略重点、战略路径和战略保障,还研究了“一带一部”产业体系以及其同国家战略的联动问题。整个研究具有政治自觉性、理论创新性、战略科学性和对策系统性,有理论深度和战略高度,是一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精品力作。通读全文后我特别感到,本书可帮助我们较为系统地掌握空间经济学常识,提高对以下三大核心问题的认识水平。

一是有助于提高对“区位”的认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首先是如何科学认识区位和合理利用区位的问题。本书具有创意地提出“一带一部”优势区位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逻辑“奇点”,深入研究了其地理空间、区位特点、发展思路、发展战略、责任担当和系统思维等六大内涵,并进一步论证湖南“一带一部”战略相对于国家“四大板块战略”,尽管其空间“小”,但能量密度、交会幅度、发展潜力、经济实力相对较大,因而在空间上关系到我国东中西地区、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贯通的大局,这就使湖南由以往在全国自然地理格局中的内陆封闭区位转化为新时期我国新经济地理的中心枢纽区位,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湖南区位的认知。而且,本书还从优化国家空间治理结构上阐明了湖南“一带一部”优势区位利于内陆腹地开放崛起的经济地理效应,使人们认识到实施“一带一部”优势区位战略对整个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和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支撑性。

二是有助于区域“位能”的充分发挥。本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引入物理学势能概念提出区域位能战略。所谓区域位能是指一个区域因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其随区域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随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空间联系而变化,是一种状态量。基于区域位能原理,本书首创性地设计了“一带一部”优势区位战略位能结构,在全省首次勾画出湖南“承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启西:打造湘黔高铁经济带;融南:增强粤港澳腹地动能;贯北:协同做强长武郑都市带;引中: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治理蓝图,全方位连接全国空间战略布局,以充分发挥“一带一部”优势区位在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南部与北部之间的传导及聚集作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一带一部”区域战略位能的核心。基于地理学对地域本质的认识,湖南北部的长江开放经济带,沿京广大通道向南辐射到长株潭与沪昆大通道交会形成四方通衢枢纽,直连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的沿海开放经济带,长株潭便构成了长江开放经济带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的空间节点。因此,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行政管理,在长江中游南部建成内陆开放式国家中心城市,使之同武汉一道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双核心结构,疏解武汉人口及产业,减少过度集聚的拥挤现象,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并为湖南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新动能,其国家战略地位意义显著。

三是有助于推进对落后“区划”的调整。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并要结合经济社会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以支持和促进区域发展。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因此,实施“一带一部”战略必须下决心解决现有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发展脱节的问题,着力推进长株潭国家中心城市的创建和促进各层级城市群发展,以充分发挥优势区域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的价值创造作用,促进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正是基于此,本书提出要深化改革开放,在行政区划改革上打开新局面,如积极推进长株潭行政一体化以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快建立津澧新城、衡山南岳、新化冷水江合并发展体制,适时组建武岗、攸州两个新的地级市,推动符合条件的县改城区等,这对优化湖南行政区划设置,完善行政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颇具参考价值。

总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战略设计,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政策建议,本书都堪称学界关于“一带一部”战略研究的深耕力作。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将对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发挥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

是为序。

2020年3月10日于蓉园


[1] 刘茂松,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