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减贫背景下的昆明市脱贫模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禄劝县脱贫攻坚的主要特色

2016年以来,禄劝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认真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始终把脱贫摘帽当作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坚持“六个精准”,落实“五个一批”,压实“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按照昆明市委“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脱贫思路,整合资源、汇聚力量,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各项工作精准推进、高效落实,走出精准扶贫禄劝路子、形成精准脱贫禄劝模式。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批准禄劝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3]

一 建立“七个攻坚体系”,脱贫责任全面压实

禄劝县从全局着眼、从体系着手,构建精准脱贫体系。

(一)建立指挥体系,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县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县脱贫摘帽总指挥部、重点贫困乡前线指挥所和11个分指挥部、16个乡(镇、街道)战区指挥部、187个行政村作战室、2601个村小组攻坚队,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保证各级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二)建立目标体系,细化攻坚方案

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要求,按照“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脱贫思路,明确“当前脱贫、近期稳定、远期跨越”“六个一”的工作目标,制定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规划、专项方案,实现行有参照、干有标准、做有规范。

(三)建立动员体系,营造作战氛围

突出群众主体,强化干部主责,按照县、乡(部门)、村、组各层级,区分贫困群众、普通群众、党员干部各类别,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思想发动、政策宣传,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感恩意识,增强干部职工为民情怀、责任意识,营造决战决胜氛围。

(四)建立措施体系,实施精准脱贫

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严把“识别、施策、退出”三大关口,全域开展贫困对象遍访摸排,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应纳尽纳”。对接致贫原因,聚焦脱贫标准,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实现“五个一批”精准覆盖、“一户一策”精准治贫、“多法并举”巩固成效。

(五)建立责任体系,细化工作任务

坚持“党政主责、干部主帮、基层主抓、社会主扶”,细化任务指标、明确责任要求,签订军令状,落实责任书,落实县级领导包乡、科级领导包村、干部职工包户制度,压实“三级书记抓脱贫”责任,确保职责分明、任务明确、进度衔接、高效落实。

(六)建立监督体系,保障脱贫实效

坚持从严治党要求,强化扶贫领域、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实行常委带班、成立督导组,建立微信群,设立举报热线,开通“群众诉求”平台,召开周工作例会,实行“每周一督查”“每周一通报”,建立“纪委专项检查、业务部门工作督查、目督部门重点督办、督导组全面督导”工作机制。

(七)建立考核体系,实现有序退出

细化考核指标,组织脱贫成效监测、乡际交叉检查,落实战区指挥长挂钩帮扶责任、监督考核责任“双负责制”,定期考核脱贫成效、评估群众满意度,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组织有序退出,有效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

二 组织“三个百日会战”,攻坚任务全面推进

坚持党委高位统筹,坚持一年一个战役,结合每年工作重点,根据时节气候特点,按照每年“3个100天”,以打仗方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2016年,以“先行先试、精准施策”为主线,以“路、房、水、业”为重点,率先启动、抢先发力,全面打响“遭遇战、攻坚战、持久战”三个百日会战,优化产业布局,组织外出务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重点工作全面突破、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增收项目清晰到位。

2017年,以“动态调整、全域覆盖”为主线,着眼转思维、强基础、优产业、拓增收、保民生,全面打响“稳定增收阵地战、危房改造歼灭战、人居环境提升战”三个百日会战,全面落实精准扶贫举措,全面启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容环境差、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脏乱差面貌有效改善,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工作全覆盖开展,实现贫困对象全方位识别、挂钩帮扶全方位享受、生产生活全方位提升。

2018年,以“查缺补漏、问题清零”为主线,紧盯脱贫指标、稳定脱贫,组织“三个百日会战”,成立644个遍访工作组,围绕“访农户、听心声、找差距、促提升”主题,逐户逐人、逐组逐村开展差距指标排查,找准指标差距,落实整改清单,补齐脱贫短板,开展百日冲刺“十项达标行动”,规范档案台账,收集佐证材料,开展考核访谈,组织实战演练,准备考核验收,群众认可度、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贫困退出、考核验收准备工作全面完成。

三 实施“五个到户到人”,精准施策全面落实

坚持精准方略,对接群众需求,落实到户到人举措。

(一)精准识别到户到人

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扣好,采取“望、闻、问、切”四种方式,严格“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两公示一公告一对比”程序,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实现应纳尽纳、精准分类、精细管理,做到一户一本手册、一户一个计划、一户一套措施。

(二)思想发动到户到人

紧盯群众思想变化,深入开展“三讲三评”“五进五讲”“六个百家”“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采用学习培训、标语标牌、广播电视、“村村响”、“村村通”等方式,采取政策汇编、须知卡片、文化节目、励志对联、彩色张贴画、“三语”宣教片等形式,印发《应知应会手册》4000余册,下发脱贫攻坚宣传贴画6100套70余万张,发放“感党恩、跟党走”系列宣传海报9套9万余份、对联3万多副,开展文艺汇演160余场次,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24所、农民夜校29所,成立红白理事会共2438个,评选先进典型,推广“六小创新”,开展文艺创作,实现思想发动到户到人。

(三)精准施策到户到人

对标致贫原因,落实“五个一批”,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方、多法并举。按照“群众自选、政策扶持、单位(公司)帮扶、企业带动”模式,能养则养、能牧则牧、能种则种、能栽则栽,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具体产业、人人有产业收入,夯实持续增收产业基础。采取以帮扶资金、土地、林地等入股的方式,扶持发展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保证群众多渠道增收。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农村低保、民政救助、挂钩帮扶等政策,确保每户贫困户实现享受3项以上帮扶政策,实现政策享受全覆盖。

(四)项目实施到户到人

全面推进道路交通、活动场所、水利设施、公共服务、党建引领等普惠脱贫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建设,确保项目建设到村、到户,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增强群众获得感,确保家家受益、人人受惠。

(五)资金落实到户到人

健全实施脱贫攻坚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统筹扶贫资金、帮扶资金、救助资金,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5.20亿元,落实贫困人口人均2500元的产业扶持基金,设立产业扶贫风险补偿金1500万元,实现资金落实到户到人。

四 坚持“多个渠道增收”,群众收入全面提升

紧扣产业和就业两个增收关键点,多措并举,精准到户,促进贫困户增收。

(一)健全产业发展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一乡一品”原则,明确县、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八大重点特色产业”(撒坝猪、乌骨鸡、葡萄、猕猴桃、水蜜桃、中药材、核桃、板栗),落实“五个一”(一项种养殖业、一份合作股份、一亩土地流转、一亩经济果林、一个光伏扶贫)稳定增收举措,优先发展蟠桃、葡萄等特色精品水果,黑山羊、撒坝猪、乌骨鸡等生态禽牧产品,板栗、核桃等优质坚果,党参、当归、葛根等特色中草药,形成“百万亩经济林果、十万亩中药材、万亩特色水果、万亩高粱、万亩西柚”规模化发展,分别覆盖贫困户19090户、12564户、2950户、2024户、665户;建成撒坝猪、黑山羊、乌骨鸡等养殖场129个,覆盖贫困户21631户;实施光伏太阳能项目1个,覆盖贫困户834户;流转土地10000公顷,覆盖贫困户8622户。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主体,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成立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219个,发展会员8014人,投入帮扶资金2467.8285万元,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1854人次,贫困户入股3188户,成立189个村级重点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367户54421人。

(三)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紧盯市场需求,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农工对接”“农社对接”模式,实施“订单式”农业,畅通农产品“走出去”渠道,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级物流仓储中心、县级物流分拣配送中心和乡(镇、街道)服务站16个、村级服务点130个,组织电商培训10208人次(其中贫困户5850人次),完成网上销售7693.63万元,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四)有序组织外出务工

开展“定向、订单、订岗”培训,完成转移培训81126人(贫困户49491人),实施“百人出村、千人出乡、万人出县”等行动,通过“班、排、连、营、团”形式,由县、乡、村、组干部带队,组织农村劳动力到昆明市主城区、北京市朝阳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务工,累计实现转移就业93202人次(贫困户29435人次),增加就业收入9.96亿元;针对有意愿、有劳力、无条件或没办法外出务工的特定人群,开发村庄保洁员、水利管护员、道路养护员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5304个,实现户均增收近6000元。

(五)加强生态补偿力度

兑付云龙水库水源区群众生产生活补助4304.88万元、涉及农户14012户57722人(贫困户2989户10199人);兑付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公益林生态补偿等补助资金39134.66万元。聘用生态护林员700人(贫困户),实现年人均增收1万元。

五 突出“四种方式推进”,安全住房全面保障

统筹推进宜居农房、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环境提升工作,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宜居宜业。

(一)推进宜居农房建设

统筹民居保护、文化传承、历史基因,通过农村房屋新建、改建、迁建、风貌改造,实施整村提升工程。2016年,完成宜居农房建设9154户。

(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2017年以来,聚焦“四类重点对象”,实施全域排查,精准识别农村C、D级危房,坚持“以己为主、多方施策、一房一策”原则,落实“五个一”要求,采取“修缮、加固、拆除重建、兜底重建”方式,坚持“三统筹”保障,突出示范引领,投入资金19.54亿元,完成农村C、D级危房改造54801户(四类重点对象23454户),全面消除农村危房。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试评价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现场推进会先后在我县成功举行。

(三)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坚持宜居、宜业、宜游原则,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严格实施问题整改,全面落实建新拆旧、复垦复绿要求,鼓励村民自愿拆除旧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3个,560户194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35户1833人)全部搬迁入住。推进乌东德电站移民安置工作,精心规划建设枢纽区和皎平渡集镇安置点安置房,建强基础设施,拓宽增收渠道,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推进人居环境提升

深入开展“七改三清”工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示范创建活动,乡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制定乡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变革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农村脏乱差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六 强化“三类民生扶贫”,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聚焦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抓实民生保障举措。

(一)实施教育扶贫政策

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十人制”、动态归零督导制和“一票否决”制,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零辍学,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发展民族教育,推行双语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投资2.48亿元改扩建职业高中实训基地,在校生由370人扩大到2850人(建档立卡户学生704人)。开展贫困学生资助救助,落实“雨露计划”“营养改善计划”,建立教育扶贫基金,实施县域内职高、高中阶段农村学生“两免一补”“三免一补”政策,加大学前、中专、大学阶段农村困难学生资助救助力度。2018年,我县高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考取清华大学1名、北京大学2名)。

(二)落实健康扶贫举措

健全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全县16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和189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落实健康扶贫30条,开展因病返贫动态筛查,制作贫困人口专用门诊病历,建立大病、慢性病救助基金,出台贫困家庭危急重症患者费用减免救助政策,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对象、困难重度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财政补助政策,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救助大病患者1719人、慢性病患者7403人,兜底救治34296人(次),为30989名住院贫困群众报销医疗费2659.17万元,报销比例达到90.8%;组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59个,配备乡村医生498人,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四重保障”全面落实。

(三)统筹社会保障覆盖

推动低保政策和脱贫政策有效衔接,全面开展农村低保精准核查、动态管理和“回头看”,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现有农村低保对象6333户12977人(贫困户4102户8321人),A类农村低保补助标准从2017年的3540元/年提高到4080元/年,三年累计拨付农村低保补助资金2.26亿元,保障71908人次。开展残疾人筛查和集中鉴定办证工作,全县共有持证残疾人16492人,7680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6658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累计发放补贴1179.1万元,保障困难残疾人41183人(次)。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救助突发意外事故、突发重大疾病、突发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困难群众55749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053.75万元。推进贫困老年人集中供养,建成医养结合敬老院7所。

七 推进“五网同步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按照“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要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进出”通道。

(一)建设安全通畅路网

投资10.514亿元,实施农村公路路面硬化1451千米,完成农村路基改扩建712千米,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1725千米,全县行政村硬化率达100%,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行政村100%通客车,生命防护工程基本覆盖通村委会道路一类安全隐患点。

(二)建设安全便捷水网

投入1.72亿元,实施集镇供水工程12项,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466项,易地搬迁饮水保障工程34项,安装净水设备5589套,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点水质检测检验,解决全县176261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供水保证率、水量、水质和取水方便程度达到国家标准。

(三)建设安全可靠电网

投入1.83亿元,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农村低电压台区改造等项目,覆盖全县农村10kV/400V中低压配网线路,全县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74%,全面达到“贫困村通10千伏动力电”的目标。

(四)建设广播电视网络

深入推进“村村通”“户户通”“村村响”“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行政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五)建设宽带信息网络

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实现全县村委会、卫生室、学校全部通光纤网络,4G网络自然村覆盖率达92.6%。

八 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基层堡垒全面夯实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基层党建提升年”“基层党建巩固年”为抓手,全面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

(一)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统筹推进村组活动场所建设,共建成村组活动场所812个,打造村史党史陈列室84个,实现基层组织、基层工作、基层阵地全覆盖。围绕“五个基本建设标准化”,全面开展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221个,规范党支部建设351个,打造“彝山苗岭”基层党建示范点88个、党建示范线3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政治引领力、核心凝聚力、工作带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建强基层领头雁队伍

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调整撤换基层党组织书记17人、新选任村党组织书记26人、储备村级后备力量466人,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居)委主任、监督委主任等培训8期1390余人次,实施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脱贫攻坚考核,切实提升村委会、村小组干部领导脱贫,服务脱贫能力。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打造重点专业合作社187个,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基层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场所议事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发挥基层先锋队作用

制定下发《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施意见》,成立党员义务建房队、党员互助建房队、党员工程质量监督队,开展“双带一帮扶”“三亮一树”“双亮双强”主题实践活动,寻找“第一名党员”“第一任书记”,传承弘扬“马鹿塘精神”,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脱贫攻坚。推进“三培养”工程,推广乡镇“农村党员干部实训基地”,着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发展35岁以下农民党员128人,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1670万元,扶持286名党员和群众创业致富。

(四)强化监督保障队力量

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制定出台《深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方案》等工作制度,构建纪检监察、目标督查、部门检查、交叉检查、自检自查等多方式工作督查机制,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紧盯扶贫领域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见效,形成“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工作态势。

九 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持续帮扶全面到位

坚持借势,整合资源,凝聚力量。

(一)统筹整合资金

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汇聚各方财力保障脱贫。2016年以来,共整合扶贫资金75.20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21.82亿元,市级财政资金33.95亿元,县级财政资金4.09亿元,帮扶资金8.46亿元,融资6.89亿元。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业产业发展、教育扶贫保障、健康扶贫保障、农村环境提升等扶贫项目,做到了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安全高效。

(二)实施驻村扶贫

落实“挂包帮”“转走访”要求,按照贫困村不少于5人、一般村不少于3人标准,派出驻村工作队员742人、第一书记187人,实现驻村扶贫工作队行政村全覆盖,严格驻村工作“全时驻村、全面融入、统一管理”机制,打造懂农村、懂扶贫、驻得下、干得实的脱贫攻坚队伍。

(三)强化协作帮扶

积极争取对口协作扶贫,主动对接上海市普陀区、北京市朝阳区、南光集团、中烟公司等先进发达地区和央企,先后与上海市普陀区、北京市朝阳区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昆明市五华区、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安宁市、呈贡区等兄弟县(市)区及省市共86家单位挂钩帮扶禄劝。三年来,33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到我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47次,帮扶单位累计选派驻村工作队员207人、派出帮扶干部5249人,实施产业项目10个、基础设施140件,解决就业3049人、公益岗位2080个。

(四)凝聚社会力量

发挥群众组织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工会帮扶队、青年突击队、巾帼建功队;动员社会力量,组织爱心机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开展“同心共铸中国心”扶贫帮困、医疗慈善、爱心公益活动;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与上海绿地集团、北京中民集团、上海天天果园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助力禄劝脱贫攻坚。

参考文献

[1]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市扶贫开发规划(2016—2020年)[EB/OL].(2017-12-26)[2020-02-29].http://fpb.km.gov.cn/c/2017-12-26/2334221.shtml.

[2]杨子生,等.精准扶贫:寻甸县创新扶贫模式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寻甸县等15个县退出贫困县的通知[R]. 云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18):6.

[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EB/OL].(2016-09-20)[2020-02-29].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hwb/201610/W020161031520838587005.pdf.

[5]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脱贫攻坚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N].云南日报,2017-07-27(6).

[6]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七改三清”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16-11-29)[2020-02-29].http://www.km.gov.cn/c/2016-11-29/1640918.shtml.

[7]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9-51.

[8]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东川区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R]. 云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9):3.

[9]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新增部分县(市、区、旗)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批复[EB/OL].(2016-09-28)[2020-02-2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9/28/content_5112925.htm.

[10]国务院.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EB/OL].(2013-12-03)[2020-02-29].http://www.gov.cn/zwgk/2013-12/03/content_2540070.htm.

[1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3.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04-29(04).

[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N]. 人民日报,2016-10-18(1、3).

[14]莫衍,邹腊,刘继慧.禄劝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奋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EB/OL].(2018-01-22)[2020-02-29].http://yn.yunnan.cn/html/2018-01/22/content_5052260.htm.


[1] 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市扶贫开发规划(2016—2020年)[EB/OL].(2017-12-26)[2020-02-29].http://fpb.km.gov.cn/c/2017-12-26/2334221.shtml.

[2] 杨子生,等.精准扶贫:寻甸县创新扶贫模式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寻甸县等15个县退出贫困县的通知[R]. 云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18):6.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EB/OL].(2016-09-20)[2020-02-29].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hwb/201610/W020161031520838587005.pdf.

[5]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脱贫攻坚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N].云南日报,2017-07-27(6).

[6]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七改三清”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16-11-29)[2020-02-29].http://www.km.gov.cn/c/2016-11-29/1640918.shtml.

[7] 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9-51.

[8]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东川区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R]. 云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9):3.

[9]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新增部分县(市、区、旗)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批复[EB/OL].(2016-09-28)[2020-02-2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9/28/content_5112925.htm.

[10] 国务院.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EB/OL].(2013-12-03)[2020-02-29].http://www.gov.cn/zwgk/2013-12/03/content_2540070.htm.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04-29(04).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3.

[13]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东川区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R]. 云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