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工资分配体制机制,也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进一步强化企业工资的市场决定机制的基础上,相应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调控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决定方面同样存在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影响企业工资分配的公正合理,从而需要政府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制机制。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20多年来,逐步建立了调控和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相关制度,如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以及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的工资水平和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调控制度,还颁布了一些规范工资市场决定与企业工资分配行为的法律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善民生、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文件,如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履职待遇等逐步规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等。过去五年收入分配机制逐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优化。但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国政府调控企业工资分配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既有政府调控责任不到位、调控手段欠缺、调控力度不够的问题,也有调控方式不当、包揽过多的问题,还有调控措施不配套等问题,至今仍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难以校正企业工资分配过程中的偏差,确保工资分配的公平公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收入分配发展作为不平衡不充分的领域之一,仍然存在较为严峻的挑战。随着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进入攻坚期,我们应在进一步评估和分析我国当前工资收入分配领域有关宏观调控、指导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对企业工资的管控措施,为我国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扩大视野,了解国外的工资调控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各国在宏观调控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方面的新举措、新趋势。通过借鉴和吸取国外有益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工资分配的体制机制框架及内容,理顺市场决定与政府调控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政府调控企业工资分配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增强政府调控合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使企业工资分配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实现公平公正的目标。
本书中“工资宏观调控措施”系指政府对各类企业(国有、私营企业)的工资干预、规范、调节、指导及服务措施。为合理借鉴部分国家在政府调控企业工资分配方面的有益经验,本书选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为参照,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对这些国家在政府调控企业工资分配体制机制的基本状况和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对这些国家的政府机构在调控企业工资分配方面的共性与特殊性进行分析比较,把握其体制机制形成的历史脉络,分析其体制机制构建的基础条件及相关因素,研究其新情况、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的建议。同时,本书也关注全球各国最低工资政策评估、工资指导线政策评估、生活工资制度、中等收入者收入、高技能人才待遇方面的政策情况,以期为中国工资收入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201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笔者毕业回国第十个年头。十年来,笔者在逐步学习和掌握国内宏观工资政策的过程中,持续跟踪研究国外工资收入宏观政策的历史发展及最新动向、新情况,偶尔也能为人社部门工资收入分配领域的政策制定或修订提供点滴建议。当然,研究越广、越深入,越发现自己需要学习和了解的更多。本书是笔者这几年持续性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希望有机会继续深入研究,并能为理顺收入分配秩序、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