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力:美城30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1
少年时光

——人来自哪里?为什么要做梦?人怎么不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曾填满一个孩子的大脑。

人来自哪里?为什么要做梦?人怎么不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曾填满一个孩子的大脑。20年后,有一位易经大师神神秘秘地告诉他:你的前世是一个叱咤疆场的将军;今生今世,你同样是一个干大事业的人物。易经大师的话让他半信半疑:是将军就应有风云际会,就应有壮阔的人生,就应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若干年后,他事业辉煌,仍然在思索一些看似荒诞的问题:人有前生和来世吗?这可以说是一个宗教或神学的话题。我们不必断言他的认知迷信与否,但是至少他相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这有什么不好呢?

少年的他,心海中的航船可曾起锚?梁力(后排左一)与父母弟妹的全家福照片

5岁的女儿翻开相册,看到爸爸幼年戴帽子的照片时,张口叫他“大官”。梁力从此有了绰号

这个孩子是谁?1963年2月24日,这个小男孩出生了,出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他满脑子奇思幻想,父母给他起名叫梁力,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智慧和力量的男子汉。

葫芦岛位于渤海湾北部,三面环海,一面毗邻陆地,因为形状似葫芦,故得名。这一名称明朝时候就有,因为这里的军事、交通、贸易地位十分重要,清朝末年就已经开始建筑海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这里一度叫锦西,后来又恢复昔日的葫芦岛之名。下海摸鱼儿、抓螃蟹,在沙滩上找弹壳、垒土堡,梁力在葫芦岛过了自然而然的童年时光,和同龄的孩子们差别不大。

梁力小时候贪玩,姥爷宠着他。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姥爷很有本领,随手拿起墙角的扫帚挥舞起来,只见人影与扫帚上下翻飞旋转,浑然一体,把他看得目瞪口呆。姥爷随手拿起来摆弄的兵器可真多,除了扫帚,还有棍子、铁锹、镐头、粪叉子等,可姥爷不教他练,只让他每天挥舞一条铁链子,在家门口空地摆开架势。按照吩咐,他逐渐能把一根铁链舞得收放自如。多年后他在秦皇岛学九节鞭,才知道小时候舞铁链的作用真不小。

有时候,他和小伙伴闹矛盾打架,如果赢了,姥爷嘴上叼着烟,眼睛笑眯眯地看着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拍拍他的脑袋瓜儿;可是打输了,姥爷眼睛一瞪,示意他去与对方再较量一下,不要轻易认输。因此,姥爷在梁力的小伙伴们嘴里有一个“坏老头”的名声。当然,姥爷喜欢他,他也爱姥爷。他曾攒够了7分钱给姥爷买了一盒黄金叶牌香烟,那是母亲给他买冰棍和铅笔的几分钱,他节省下来。姥爷高兴得合不拢嘴。

姥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梁力说,他性格刚正,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类型。姥爷善良起来是真善,不与人争,但是挨欺负不行。长期遭受日寇侵略的东北人,很多是这样的性子。

有一个冬天,他带着幼小的梁力去粮站买粮。那时,梁力的舅舅在当兵,姥爷是光荣军属,买粮享受优先照顾,他拿着军属证,可以不排队,但他坚持排队。那年姥爷73岁,天冷飕飕的,他一边帮着梁力系衣服扣子,一边跟着大队伍缓慢往前挪动。这时候有人插队,还就站在姥爷前边,姥爷就让开了。后面的人误以为姥爷没在排队,都纷纷站到他的前边了。姥爷不争辩,还说:“你们向前排吧,我老了,反正也没啥事。”姥爷这个举动,给梁力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姥爷嫉恶如仇。有一回,姥爷在市场上抓了一个现形记——当场抓住一个小偷。小偷跪地求饶,苦苦哀求,姥爷却执意不放过,直接给扭送到派出所。他教会梁力武术,是让他防身之用,避免被坏人欺负。遇到与别人打架的事情,姥爷还教他实战。

姥爷有一次背着他,没背动,还摔倒了。人压在他身上,他感到姥爷真是年纪大了。姥爷宠他,这是没说的。

19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高。12岁的梁力是家里长子,弟弟梁伟比他小3岁,妹妹梁艳才2岁。小小年纪的他很有责任心,凡事都要照顾弟弟妹妹。记忆里的一顿酱油炒高粱米饭让他至今难忘。那天,他把蒸熟的高粱米与酱油混到一起,炒成一锅香喷喷的饭,兄妹三人一阵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很快填饱了肚子,又都感到肚子难受。他的肚子尤其疼痛,腹胀屁股眼流油,这是肚子里长期没有油水造成的。他说,那个年代能吃上一顿酱油炒高梁米饭,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还有一件事让他难以忘怀。有一天,母亲下班带回了一只鸭梨,让他洗给妹妹吃,然后转身做饭去了。他手里拿着梨,弟弟妹妹的眼睛都瞪得溜圆,瞅着鸭梨直咂巴嘴。他对弟弟说:“我把梨皮啃下来,再给妹妹吃!”说罢,他张开嘴,皮和果肉被他啃掉一大圈。弟弟见状,急忙抢过梨,对妹妹说:“我也帮你啃点皮。”转眼间,一只鸭梨变成了梨核,妹妹委屈地大哭起来。他感到心酸愧疚,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一定要挣多多的钱,妹妹想吃多少鸭梨就给买多少!

弟弟年龄小,很多时候他会主动帮助弟弟。有一天,兄弟俩出门,弟弟发现路边有一节别人丢弃的甘蔗,高兴地捡起来就往嘴里送,他上前夺下来扔到地上,抬手给了弟弟两拳头。弟弟被突然的击打吓蒙了,哇哇大哭起来。他赶忙给弟弟擦眼泪,又连忙哄弟弟:“地上捡来的东西上面有毒,咱可不能吃!”

在梁力童年的记忆里,家中天天吃的是黑、黄、白的杂粮面,黑是米糠,黄是黄玉米棒子面,白是白玉米棒子面。日常的主食是把棒子面兑水搅拌成大小疙瘩,加点盐炒熟来吃,美其名曰炒不烂。在经济发展时代的今天,棒子面还真是宝贝,可在当年,那是除了它没有更好吃的。有时候,他嘴馋了想吃鸡蛋,就想办法装高烧糊弄母亲——鸡蛋似乎是母亲的宝贝,计划经济时代,即使有钱也不是随便就能买到,何况柴米油盐采买之外,家里并没有富余钱称鸡蛋,所以平时舍不得吃,只有到了星期天,母亲才给全家人做一盘炒鸡蛋——冬天,他把体温计裹到衣服里放在热炕头上,体温计很快有了反应,眼瞅着达到39.5℃,他赶忙把体温计夹到腋下,大声喊“妈妈”。这招儿还真灵,母亲以为他生病了,赶忙到厨房,在碗里打散一颗鸡蛋,支上锅给他炒着吃。

这种困难时期的生活回想起来令人心酸。贫穷,成为他童年刻骨铭心的记忆。

少年时代,骨子里逐渐萌生了一股男子气的梁力好胜心强。东北人的脾气秉性,一点火就爆,如此一来,打架也成了经常的事情。辽宁省葫芦岛市过去叫锦西,当年辽沈战役国民党兵战败溃逃时,有大量军械散落在海滩上,海浪日夜拍打着海岸,裹挟着泥沙,掩埋了军械。贪玩的孩子们常在海边淤泥中发现步枪上的军刺,这成为他们手中挥舞的宝贝,也是惹是生非的危险品。他读书的学校是马仗房第八中学,这一年他读初中二年级。每天他清晨6点钟就起来上学,首先要赶到望海寺,还要沿着狭窄的山坡道翻越两座山丘才能到达学校。在葫芦岛市船厂与望海寺之间,每天有一趟往返10公里的闷罐子火车,把在望海寺附近居住的工人拉到船厂上班。靠近船厂的附近有个名叫“新地号”的小山包,火车从船厂开到这里绕过山包,要减速到30公里/小时,这也是孩子们搭顺风车的好地方。说是搭顺风车,其实就是扒火车,孩子们看到速度慢慢降下来的火车徐徐驶来,他们瞧准时机,一个个施展功夫,向上一蹦,敏捷地抓住货车箱的把手飞身上车,俨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铁道游击队员”——但是顽皮的孩子们只是想着搭车。

这天,抢先登上火车的梁力遇到了对手。他的腿不小心绊了一下后面爬上来的一个长发少年,对方一个趔趄,发现是梁力的腿,脸色立刻阴了,眼睛一瞪:“小子,你要找碴儿?看老子废了你!”

梁力不示弱:“咋的?我可不是故意的。咱可不怕你!”

长发少年一招手,立刻围上来几个少年。梁力丝毫不惧,姥爷教他的武功套路,他自恃不会吃亏。闷罐车厢成了战场,片刻工夫,几个少年让他踢倒。可对付了前边的,防范不了后边的,一个少年掏出一把军刺从背后向他头上砍来,他感觉头上有风,头一偏,军刺砍向他的左耳朵,耳朵几乎被砍掉,血立刻顺着面颊流淌下来。眼看出事了,打架的少年们也惊呆了,纷纷逃跑。后来,他被大人们送到了船厂医院治疗,住了一个多月医院,才把耳朵保住,但从此耳朵上留下一道伤痕。

这个调皮好胜的梁力出身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难道父母是缺少文化、放任孩子的粗人?其实,他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懂得,父母给他取名梁力,寓意有智慧有力量——成为一个国家栋梁,为社会的进步出大力。

梁力也很为自己的父母自豪。

他的父亲梁齐钧出生于1934年8月1日,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父亲还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由于家境困难,父亲作为家中老大,很小的时候,就被寄养在舅爷家,一直长到18岁当兵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战争结束,梁齐钧光荣复员,被组织安排到沈阳气象学校学习。他学习成绩优异,又被选拔到广东湛江气象学院深造,所学专业是海洋气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秦皇岛中心海洋站所属的锦西海洋站,担任站长。他工作出色,后来被提拔为秦皇岛中心海洋站站长。父亲是孝子,对奶奶和舅爷感情都很深,每次回老家看望二老,都要买好多东西,就是在物资匮乏的梁力童年时代也照常。父亲性格独立,热爱学习钻研,是个技术型干部,还是全国第一批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的人,当选全国劳动模范那年才23岁。梁力记得家里曾有一张大照片,那是1957年父亲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劳动模范们的合影。

在幼小年龄的梁力心目中,父亲很了不起。父亲工作很忙,经常在单位加班,平日跟他没有过多的言语,也没有给他买过玩具,但有时候带给他意外的惊喜,比如,下班回来时候,给他带回一个漂亮的烟盒,休息时间给他叠个纸飞机,尤其是有一次,用木头给他做了一辆玩具小汽车,这让他兴奋不已。当然,父亲生气时候也动手打过他。

父亲给他的印象是什么都会做,比如能够看云识天气。记得那年辽宁海城地震之后,父亲为全家在院子里搭起了地震棚,还在桌子上放个铜盆,盆里倒立个瓶子,说这样也能预报地震。

父亲很敬业,在国家海洋局工作的他,经常乘船下海,冬天作海冰调查,夏天检查海洋污染情况。有一次,父亲坐着一艘海军破冰船作海冰调查,下到海冰上采冰取样,造成的伤风感冒严重,导致了胸膜炎,医生使用庆大霉素诊治20多天,也不见好。后来,药量过大,引起药物中毒,造成父亲脑平衡神经失调,双腿有些不听使唤了,后来坚持锻炼,终于恢复健康。

父亲做事认真,坚持不懈。每天早晨4点半起床锻炼,一直跑步到6点,然后做饭上班,这是父亲多年养成的习惯。他为人坦诚,做事有原则,一是一,二是二,后来梁力长大成人,尤其做企业的时候,才真正理解父亲这思想品质的金贵。关于父亲的品质,梁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好比农民卖花生,每斤成本1元,销售1.5元,能赚0.5元钱。如果要想法降低成本多赚钱,就有很多手段,比如做成咸水花生或者再抬高价格等。可父亲很耿直,只是本本分分赚那0.5元钱。难道他不懂得变花样可以多赚钱吗?他只是不想蒙人而已。”

在后来父亲参与的美城公司钢结构工程中,普通规格的彩色压型钢板薄如纸,厚度是0.6毫米,加上表面涂层,可达到0.63毫米。父亲很较真,认为0.6毫米就是0.6毫米,对外报价时,不能算涂层厚度。比如,每吨250米长的钢板,算上涂层厚度,可多计算出来30—40米厚,多1米就多赚70元,30米就是2100元。事实上,市场上某些厂家往往用0.58毫米厚度的彩色压型钢板充数,这样能多赚钱。可父亲坚持做良心活儿,不算涂层厚度。要知道,业内同行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甚至不惜偷工减料,相比之下,父亲的做法,实在与世风格格不入,但是梁力认同父亲的做法。美城的产品尽管成本高,但质量确实响当当,虽然最终比其他厂家少赚了很多钱,可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他感叹说,如果一个报价100万元的工程,投标者说80万元能拿下来,这其中必定有猫腻。当今许多地方建筑市场混乱不堪,根源在于某些人的唯利是图,没有道德底线。父亲做人方正,对产品质量负责的做法,让自己深受教益。

父亲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很反感,拒绝给帮忙办事的人回扣,还为自己找理由辩解:即使是举世浑浊,我也要独清,做人就应该堂堂正正。时间久了,父亲的做法逐渐得到客户的理解,也为美城公司带来良好的声誉。

母亲伞逢兰也是一名工程师,家乡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当年,父亲、母亲正是在沈阳气象学校相识、相爱,后来又在同一个单位——锦西海洋站参加工作。

关于母亲的故事,连续6年的跟踪采访,梁力都很少主动对我们作集中的讲述。“然而,”他说,“每逢遇事需要静气的时候,母亲的话就跃出记忆的海面,启发自己。”

母亲继承了姥爷善良的一面,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情况不好,母亲主动要求,从锦西海洋中心站下放到郊区生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是为了一家人填饱肚子。

锦西郊区以蔬菜种植为主,母亲在生产队当会计。她很善良,处处替别人着想。有时候看到路边倒卧的醉汉,她回到家,把家里的被褥拿出来,给醉汉盖上。家务事都由母亲操劳。在郊区生产队,家里分到一块地,盖了三间房,前后院种菜,豆角、茄子、青椒,花样不少,需要精心侍弄。院里还搭了猪圈,养了两口猪。此外,还养了羊、狗和鸡。母亲勤快,干什么都是利利索索的,院里屋里都是井井有条的。

梁力就出生在这里。耳闻目睹,司空见惯,七八岁起,他就觉得家务活有趣,喜滋滋地跟着母亲帮忙。不会干,没关系!母亲没有唠叨,总是耐心地边示范,边告诉孩子们什么活儿怎么做。母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年少的梁力,便开始自己琢磨,想着为母亲分担点儿事。他学会了熬猪食喂猪,学会了种菜、浇水、施肥。母亲给他们做衣服,这个好奇心强的少年,悄悄观察、试验,竟然学会了用毛线编织毛衣、手套,学会了做棉袄棉裤、做被褥。母亲买煤拉车,他就跟着去往家推煤。到了梁力上中学的时候,母亲才回到锦西海洋站上班。

他从出生到成为少年的10多年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也成为动手能力强的人。这一段的故事,是本书截稿再访梁力时,他补充叙述的。可喜的是,它构成了梁力性格中温和、温存的一面,也让本书后面的若干事件有了铺垫。

父亲做事认真执着,对他行为有着深刻影响,而母亲的宽厚仁慈让他懂得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梁力的天性禀赋里有着南方人的聪慧机敏,又有北方人的豪爽侠气,这在他后来的人生发展中有精彩的展现。而十几年的郊区生活,也培养了他对农村的了解,后来创立美城后一度的探索,不能不说和这段郊区生活有关。

按理说,梁力生长在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即使成不了博士、硕士,至少也是个大学本科生吧?可年少的梁力活泼好动,是个贪玩的孩子。在父母亲眼里,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喜欢调皮捣蛋。这让他们对梁力的未来有些担忧。父亲坚信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下决心锻炼自己的孩子,让他在大自然中、在社会中经历风霜雨雪的淬炼,体验人生社会底层奋斗的艰辛。多年以后,经历了颇多人生风雨的梁力回首自己的足迹,蓦然感到父爱的深沉博大,看似无情却有情。他明白,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