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本书为面向国际中文教学的汉语话语标记综合研究,力图将语言研究的“体”与“用”结合起来,做到“体”为“用”立、“体”“用”连通。
话语标记是近年汉语研究的热点,涌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理论来源于西方语言学。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已经形成了综合研究、个别研究等研究范式,但应用研究还显得较为薄弱,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话语标记的学习和教学研究关注度还不高,没有出现有影响的成果。
程序性、主观性是话语标记的两个基本特性,关于汉语话语标记的主观性研究,现有成果主要关注的是其在“主观化”中的作用,一般都是从话语标记的形成来考察主观性的作用,对于共时层面话语标记主观性差异的研究还很不够。本研究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了细致梳理,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确认汉语话语标记的主观性存在差异,且形成了主观性等级链。提出并论证了等级划分的标准,即根据话语标记主观性性质,区分为(一般)主观性、部分交互主观性、交互主观性,主观性强弱形成了“交互主观性>部分交互主观性>(一般)主观性”的等级链,并详细论述了话语标记功能与主观性的关系、主观性的产生、主观性的作用等。根据话语标记主观性等级特征,采取演绎法,假设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话语标记学习中,主观性越高就越难掌握,通过语料分析与考察以及调查,验证了这个假设,同时发现,以主观性等级为主导,形成了汉语话语标记学习难度体系,各因素具有大致整齐的对应关系,明确了话语标记学习的难点与重点。从学习角度出发,我们对话语标记进行了分类,探讨了话语标记在汉语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开展教学等问题,并对现行教学大纲、教材等进行了考察。
全书分为九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研究概述”,介绍本书的基本内容与研究过程。
第二章“话语标记理论及教学研究回顾”,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了有选择性的综述。
第三章“话语标记及其主观性”,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话语标记的界定、话语标记的主观性、主观性与功能的关系、主观性的产生等问题,并就汉语话语标记中的特殊形式——框式标记进行了阐述,本章是全书理论阐述和研究的基础。
第四章“面向教学的话语标记主观性及等级研究”,提出了话语标记的主观性等级,论证了话语标记功能与主观性的关系,基于教学对话语标记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话语标记的视角与主观性差异、话语标记的位置与主观性的关系、话语标记的语体特征与主观性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本章是全书的关键部分。
第五章“话语标记主观性及等级在学习中的规律与作用”,对学习者汉语话语标记运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验证了主观性等级在学习中的难点的假设,提出了基于主观性等级的话语标记学习难度体系,并结合主观性等级讨论了话语标记在汉语交际能力中的作用与意义。
第六章“汉语教学中的话语标记考察分析”,主要是对教学大纲、教材中的话语标记统计分析,对教材与大纲出现的话语标记对比分析,并讨论了话语标记在汉语教学中的归属。
第七章“关于话语标记教学的思考与建议”,提出了话语标记语料库建设思路、基于等级性的话语标记教学建议,并以个案为例进行了考察和教学设计。
第八章“话语标记主观性个案研究”,分别对言说话语标记、责备义话语标记两个小类和“瞧你说的”“真是的”两个具体标记的主观性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
第九章“结语”,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及研究展望,也对不足作出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