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金殿献图
林晏被困于诏狱之中,阴暗潮湿的环境如同实质化的阴霾,紧紧笼罩着他。心脉处传来的剧痛如同一把锐利的钩子,时不时地狠狠拉扯着他的神经,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一边忍受着这钻心之痛,一边坚持不懈地修炼《洗冤录》呼吸法。随着时间缓缓流逝,那股在他体内流转的温热气流,仿佛找到了更为顺畅的通道,逐渐与他的身体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契合。原本如翻江倒海般的剧痛,也渐渐变得可以忍受,胸口处的不适在这股气流的滋养下,缓缓减轻。
然而,林晏心中的焦虑并未因身体状况的些许好转而有丝毫减轻。如何突破宁王布下的重重罗网,见到景明帝,进而洗清自己身上那莫须有的冤屈,这个难题如同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此时的景明帝,虽痴迷于寻仙问道,一心渴望着能寻得长生之道,踏入那缥缈的仙境。但在他内心深处,对国家的责任感如同深埋在灰烬下的火种,从未熄灭。他敏锐地察觉到当下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暗中角力,暗流涌动。边疆之上,战事频繁,敌国的铁骑随时可能踏破边境防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关乎着整个社稷的安危存亡。
就在林晏于困境中苦思冥想,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出路的困兽时,他的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燧发枪。当下朝堂局势波谲云诡,边疆战事吃紧,燧发枪作为战场上的重要火器,若能对其进行改良,提升性能,无疑是给国家的军事力量注入一剂强心针。这不仅能引起景明帝的重视,更可能成为他面圣自辩、洗清冤屈的关键契机。林晏本就对机关器械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日里便醉心于此,在万象天书的神秘启示下,他其实早已在心中完成了对燧发枪改良的构思,如今只需将这些脑海中的设想,以清晰、详细的方式整理出来。
林晏深知,此计虽可能是他摆脱困境的一线生机,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稍有差错,不仅自己会性命不保,还极有可能连累家人,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可眼下的绝境让他别无选择,唯有背水一战,孤注一掷。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静下心来,凭借着自己对机关器械深厚的了解,以及万象天书曾给予的那些珍贵启示,开始在脑海中如同抽丝剥茧般地梳理燧发枪的改良方案。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燧发枪的击发原理、构造优化,到材料选用、性能提升,一一进行深入剖析,将每一个细节、原理以及改良后所能带来的优势,都清晰、准确地记录下来。
经过数日废寝忘食的精心整理,林晏终于完成了这份凝聚着他心血与希望的详细燧发枪改良法。他深知,身处诏狱的自己,如同被困在牢笼中的飞鸟,要将这改良法呈到景明帝手中,必须借助外力。这时,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萧红鲤。身处这暗无天日的诏狱,也只有萧红鲤能有这个能力来帮自己。
林晏通过一位平日里较为和善的狱卒,辗转给萧红鲤送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言辞恳切地恳请她帮忙将改良法和一封饱含着他冤屈与期盼的血书,送到朝中那些正直的大臣手中,再由他们转呈给景明帝。在那封血书中,林晏以赤诚之心,倾诉着自己所遭受的冤屈,表明自己对献改良法换免死铁券的迫切请求,希望能借此让景明帝知晓真相,还自己一个清白。
萧红鲤收到信后,陷入了深深的两难境地。她深知林晏此刻正身处绝境,生死一线。作为朋友,她从内心深处想要伸出援手,助他脱离苦海。然而,此事的风险犹如高悬头顶的利剑,一旦被宁王察觉,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根基便可能瞬间毁于一旦,性命也将因此受到威胁。
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头。眉头紧紧锁在一起,眼神中满是纠结与挣扎。“若是贸然相助,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将付诸东流,自己也将陷入险境。可若眼睁睁看着林晏含冤而死,我又怎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萧红鲤的内心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激烈争斗,天人交战。
然而,往昔与林晏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她脑海中不断放映。世人都说他是纨绔子弟,但就是这个纨绔子弟,他比任何人都勇敢,在面对困境时毫不退缩;还有那份为了正义不顾一切的坚定决心,都深深打动着萧红鲤。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萧红鲤咬了咬牙,下定决心冒险一试。她立刻将自己最为得力、行事最为隐秘的手下,将林晏的信和改良法郑重地交到他手中,详细叮嘱他务必通过自己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小心翼翼地绕过宁王的眼线,将东西安全送到几位正直大臣手中。
这些大臣收到东西后,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反复商讨,权衡利弊,最终决定一同面见景明帝。在庄严肃穆的金殿之上,大臣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将林晏的血书和燧发枪改良法呈了上去。景明帝看到那封带着斑斑血迹的血书,心中不禁微微一动,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再看向那燧发枪改良法,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景明帝虽痴迷于寻仙问道,但在国家大事上,他从未有过丝毫马虎。他深知燧发枪在战场上的重要性,那是守护国家边境、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武器。若这改良法真如林晏所说,能够大幅提升燧发枪的性能,那无疑是给国家的军事力量添上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在边疆战事中,便能凭借这改良后的燧发枪占据更大优势,保百姓安宁,护国家稳定。然而,他又不得不防这可能是林晏的阴谋。毕竟宁王的指控在先,而且林晏与白莲教之间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他不得不保持警惕。
“陛下,林晏虽被宁王指控勾结倭寇,但他献上的这改良法,或许真有可用之处。老臣恳请陛下给林晏一个机会,让他当面解释清楚,若真有冤屈,也好还他清白。”一位白发苍苍的大臣,怀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正义的坚持,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他们深知在这国家多事之秋,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提升国家实力的机会,更不能冤枉一个可能无辜的人。景明帝沉思良久,他的脑海中不断权衡着利弊。国家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若错过这个提升军事力量的机会,实在可惜。而且,他内心深处也不愿冤枉一个无辜之人,落下昏君的骂名。终于,他缓缓开口道:“传朕旨意,宣林晏上殿。若他能解释清楚这改良法的来历,且证实与倭寇并无勾结,朕便考虑赐他免死铁券。若有半句假话,定斩不饶!”
很快,林晏被带出诏狱,押解至金殿。他身着破旧不堪的囚服,形容憔悴,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沧桑,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不移的信念。进入金殿,林晏看着高高在上的景明帝,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能否洗清冤屈,能否改写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就在此一举。
“林晏,你可知罪?竟敢妄图以这所谓的改良法来洗脱罪名。若不能解释清楚,朕定不轻饶!”景明帝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林晏,那眼神仿佛要穿透他的灵魂,探寻其中的真相。
林晏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草民自知被宁王诬陷,心中冤屈难平。这燧发枪改良法,乃是草民偶然间进入一处仙人洞府,在洞中得仙人入梦授艺所得。草民日夜研习,方整理出这改良之法。草民献上此法,一来是希望能为国家效力,增强我朝军事力量,保边疆安稳、百姓太平;二来也恳请陛下明察,还草民清白。”
景明帝听后,心中将信将疑。仙人授艺之说,实在太过离奇,如同天方夜谭。但林晏的神情却又不似作伪,那坚定的眼神、诚恳的语气,让他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虑。他沉思片刻后,想到国家如今急需增强军备,以应对边疆战事,缓缓说道:“若你所言属实,待朕派人验证这改良法可行之后,再论是否还你清白。但你需明白,若有欺君之罪,后果自负。”
林晏心中一喜,赶忙磕头谢恩:“陛下圣明,草民愿以性命担保,所言句句属实。”
经过工部能工巧匠们夜以继日的试验,终于证实林晏所献的燧发枪改良法切实可行。改良后的燧发枪,在射程、精准度以及击发速度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大大增强了其在战场上的实用性。景明帝得知这个结果后,龙颜大悦。
“林晏,你献图有功,朕便信守承诺,赐你免死铁券。且你对器械改良颇有见解,即日起,入职工部,为我朝效力。另外,朕念你父亲林正源教子有方,官复原职。”景明帝的声音在金殿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晏大喜过望,连忙跪地谢恩:“陛下英明,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