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华娱小王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有文化真可怕

“我是一名知青,返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待业状态……

我妈为了我的前途,想提前退休,把纺织厂的工作让我接班,我没有接受……

他们都说我傻……

后来,我和九个知青,在街道于主任的领导下,组建合作社……

在前门卖糖水……”

一气呵成,一篇800字的文章,半小时不到的时间写完,怎么看怎么像满分作文。

蹭流量,博眼球,拉人气,这不妥妥的新媒体文,总之就是要让糖水社成为网红打卡点,当然70年代还没“网红”一词。

搞这种,陈振最拿手。

把稿子装进信封,写上:中青报编辑部,收!

事实上,陈振在选投报社的时候,也有些犹豫。

《人民x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国内最好看的报纸,披露信息及时、准确、全面方面,年销量大概是600万份,全国第一。

《中青报》是1978年10月复刊的,它从一开始就将青年关心的问题,作为报道的重点。

即使年销量还不到《人民x报》的一半,但冲着“关心青年”这一点,值得信赖。

毕竟陈振也是一个鸡儿硬梆梆的青壮年。

《中青报》复刊号有一篇篇幅不大,但却格外引人注目的新闻《成都认真清理干部子女档案》,因为父母问题而被打入另册的青年人,命运开始有了转机。

与这篇新闻配发的是四川达县一中,几个十几岁的学生寄来的“青年来信”,问中青报的编辑怎么看“出身问题”。

编辑回信说:“家庭出身根据一个青年,在取得独立的经济地位以前,抚养人的职业来定。家庭出身不该沿袭。各个家庭的经济政治状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在革命大变动时期更如此。”

今天看来这是常识,当年这可是福音。

林春花说得没错,动脑确实是体力劳动,经过这一上午的折腾,头晕眼花,主要还是饿得慌!

把两封信揣进裤兜里,陈振骑着二八大杠折回前门。

糖水社生意如火如荼,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甚至陈振回来了,都没人发觉。

林春华忙活半天,抬手抹了抹额头的汗珠,转身看到了正在找吃的陈振。

“陈振同志,你怎么回来了?”

“回来找点东西。”

“是不是找吃的?我给你留了几个窝窝头。”

“还是你懂我。”

林春花从钱箱子里掏出一个红色袋子,啪!扔到桌上,还保持着下乡时的大老粗干劲,实属难得。

喂狗呢?这是!

讲一讲现在的物价。

大米有粮票 1毛4一斤,无粮票3毛一斤;面粉有粮票1毛5一斤,无粮票 3毛一斤;肥猪肉 8毛一斤,牛肉6毛一斤,羊肉 7毛一斤;鸡蛋5分钱一个,茶叶(绿茶)3元—5元一斤,珠江牌香烟2毛一包,豆浆一杯 2分钱。

按这时的物价,5块钱能煮一锅窝窝头。

不过,绿茶是真的贵!

陈振如饥似渴拿起两个窝窝头,揉一揉捏一捏,中间要是放根火腿肠就完美,可惜现在只能配咸菜。

穿来还没开过荤,这两窝窝头怎么看怎么像奶。

一口下去,那酸爽。

这手法让一旁的林春花臊得慌,“你这是什么吃法?”

“这叫手法。”

“陈振同志,我可提醒你这里可是前门,请你自重!”

“怎么样吃窝窝头也管?”

“我发觉你回城之后,变得无组织无纪律,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那是你对我不够了解。”

“切……”

别看陈振一副狼吞虎咽的吃食相,但表情却像是吃屎一样,特么的窝窝头太难啃了!

林春花看着桌上的两封信,尤其是在上面的一封,上面写着《中青报》编辑部收,嘴巴张得大大的,手指扣着牙齿,一副像看见陈振小鸡鸡的表情。

“你,你,你这是什么?”

“你还真写?”

陈振不以为然,“我说你嘴巴怎么这么大,能不能小点声?”

“你写反书就算了,还要投给报社?”

“别瞎说,知道还说出来。”

“透露下,都写了些啥,我绝对不会跟第二个人说。”

“去去去,忙你的去!”

林春花叹了口气,“有文化真可怕。”

陈振把窝窝头硬吞下去,熟络舀了一勺番薯糖水,不要番薯,大口大口的喝。

喝完抄起桌上的两封信,骑着林春花的二八大杠,驰骋在长安街上,嗯!没错,相比走路,骑自行车确实算得上是驰骋。

“慢点骑!”

林春花目送陈振离开,看他这使劲蹬的样子,心疼的吆喝了一句,不怕他扯蛋,就怕他把车骑烂。

去中青报社十公里的路,去北影厂十一公里的路,这时候不会堵车,骑车可以横着走,不费油,就是有点废腿。

傻子都知道肯定先去中青报社,再去北影厂,但问题是陈振不是傻子,他先去北影厂,毕竟剧本才是头等大事,那可是泡龚雪的家伙,呸!搞错了,那可是赚钱的工具。

骑十一公里的路程,陈振已经累得够呛,比一晚五次还累,他穿来之前可是一夜五郎,所以说性……兴趣多重要。

站在北影厂大门,往里面看,有三个长得参差不齐的人在望风。

拜托!

那叫工农兵雕塑!

没文化真可怕!

门卫大爷把陈振拦下来,“干什么的?”

开什么国际玩笑,这里是北影厂,他竟还想往里冲。

“大爷,冒昧了,我是来投稿的。”

“投什么稿,投什么稿。”

门卫大爷的态度取决于陈振的表现,无论哪个时代,人情世故,总不能少。

陈振当然懂,他曾经可是为了写个破小说,看过五千年的人。

能不懂?

烟搭桥,酒铺路,色为乐,财挡灾,礼多后门开,欲攻城池酒为兵,道路难行钱作马。

一包7毛钱的中华递过去,画风骤变,门卫大爷亲自帮陈振停好自行车。

“小伙子,不是我不让你进去,确实是单位有规定,不能让陌生人进。”

“我懂的!我是来投稿的。”

“交给我,你放心,我办事牢靠。”

门卫大爷接过信封,啪啪!拍了拍烟盒,熟练撕开包装。

咝!

叼着一根烟,转身回传达室,在黑板上写下:剧本投搞一篇。

“谢谢!”

陈振接着骑去中青报社,这里的门卫大爷相对和蔼一些,上班坚决不捞外快。

唉!

大厂就是牛逼。

送完稿子之后,陈振把车骑回糖水社。

虽说他和林春花的革命友情很深厚,但是无偿征用了一天她的车,怪不好意思的。

“你回来的真是时候,我们刚好收摊下班。”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你脸皮真厚!”

“林春花同志,上车,我送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