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智能风控:模型、平台与业务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1 互联网信贷的定义和范围

对于贷款、借款、信贷、授信、融资这些词,不同的金融机构甚至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提法。从字面意思上看,信贷即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用为担保发放贷款,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中国银行业协会官方对互联网信贷的定义:信贷是一切以实现承诺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包括存款、贷款、担保、承诺、赊欠。狭义上信贷仅指银行贷款,广义上同“信用”通用。信贷是社会主义国家用有偿方式动员和分配资金的重要形式,是发展经济的有力杠杆。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过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手段。信贷业务类型繁多,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贷款主体,信贷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3种;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程度,信贷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等;根据信贷的用途,信贷可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工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贷款和商业贷款等。

我国互联网信贷始于P2P模式,如今进入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模式。2020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对互联网贷款进行了定义,即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及开展风险评估,并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操作,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互联网信贷重点覆盖消费贷、小微贷。互联网消费贷满足下沉客户的消费需求,客群集中在中低收入、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群,贷款主要用于购物、租房、旅游等各类消费场景。互联网小微贷满足小微企业主的资金周转需求,服务的商户多数年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雇员数在5人以内,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日常运营和业务扩张。

随着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互联网平台等)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通信技术加速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它们推出的互联网信贷业务已逐渐成为业界的主导产品。

互联网信贷方便快捷,直达用户,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面,缓解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消费者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是数字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经过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机构通过自身的科技能力,特别是互联网运营和连接能力,搭建起一条条通往小微企业的“金融毛细血管”,打通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使银行业服务更具包容性和精准性。

互联网信贷作为传统线下贷款的重要补充,有利于便捷地满足企业和居民合理的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高金融便利度和普惠覆盖面,尤其是可以服务传统金融渠道难以触达的客户群体。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余额为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互联网贷款和企业流动资金互联网贷款同比分别增长68.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