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认识风险
汉语中有个常用词叫“万一”,即万分之一,为极小的部分,这个词有两个常用的场景:有时指可能性极小的不利情况,例如“以防万一”;有时含“如果”的意思,表示可能性极小的不利假设,例如“万一客户出现大面积逾期,银行就会破产”。这是中国人对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最朴素感知。虽然某个事件的发生概率小到万分之一的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积累到一万次才发生,事实上,有可能第10次或者第100次就发生了。这种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带来的不利结果,我们称之为风险。
对于“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在远古时期,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希望在出海时大海能够风平浪静、自己能够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在出海捕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
1.银行风险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对风险的定义:“风险是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资产和收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关于银行的信贷风险,有以下两点需要强调。
❑ 强调结果的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发生各种结果的变动,结果的变动程度越大则相应的风险就越大。不确定性带来的结果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
❑ 强调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后果: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风险不等同于损失,风险是一个事前概念,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风险的概念既涵盖未来可能损失的大小,又包括损失发生概率的高低。
2.信用风险
风险有多种类型,如果按照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战略风险。本书仅对信贷领域最常见的信用风险进行介绍。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它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在互联网信贷业务中,信用风险一般是指借款人未按约定履约,银行不能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1)信贷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信贷是指银行等信贷机构将资金的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有偿让渡给其他人,并在贷款到期时收回资金本息以取得收益的行为。信贷的本质特征是有偿性,即信贷机构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借款人在货款到期时是要还本付息的。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借款人可能不能按时偿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息的损失,即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对于银行而言,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就是最大的风险。
(2)信用、风险与杠杆
金融的本质是跨时间的价值交换,是信用、杠杆和风险的总和。信贷业务作为最基础的金融业务,总是与信用、风险、杠杆联系在一起。借款人通过信用获得信贷资金,必然会产生杠杆,有了杠杆,必然会有相应的风险。杠杆的高低应当与借款人的信用相匹配。一般来说,杠杆越高,风险越大。
信贷具有周期属性,当经济处于上升期,借款人经济状况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增加杠杆。这时,借款人会通过借入更多的债务来扩大投资、生产与消费。在这个阶段,由于有收入或盈利做保障,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也会比较强,即便他们的账上资金出现一些问题,也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资金来补充流动性。因此在经济繁荣时期,借款人很少违约,银行也能保证收益。
一旦经济下行,借款人经营状况恶化,杠杆所带来的债务成本利息将成为借款人的沉重负担。如果借款人是企业,它在经济繁荣时期的很多投资、生产一旦无法实现预期,就有可能变成变现能力差的不良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的再融资环境也会同步恶化。多重因素影响下,借款人往往会陷入困境,其违约概率会增加,银行承担的风险也随之陡增,并积累更多的不良资产。如果借款人是个人,则他也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收入下降。当消费支出大于收入时,个人财务负担增大,无力按时偿还贷款,银行的损失也随之增加。
无论借款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旦违约就可能形成坏账,商业银行只能用资本金或者积累的盈余来弥补。当坏账规模过大,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耗尽、资不抵债时,商业银行只能破产倒闭。比如2020年11月进入司法破产程序的包商银行。
(3)为什么借钱容易还钱难
信贷机构把钱借出去容易,要把钱收回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经济下行期,借款人要想偿还债务、去杠杆更是难上加难。
根据货币金融学理论,在信贷业务中,信贷资金运动过程包括“两重支付、两重回流”4个环节。以企业信贷为例,具体如下。
第一重支付:银行将信贷资金支付给企业。
第二重支付:在第一重支付后,信贷资金转化为企业的经营资金,用于企业的经营,可以用于发放工资、购买原材料、购买设备等。
第一重回流:经过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的过程会增加原材料的价值,成品生产出来后,企业通过现金销售或赊销的方式出售产品,回笼现金或产生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收回后资金又回到企业的手里,这是第一重回流。
第二重回流:企业将第一重回流的资金偿还给银行。
风险体现为一种不确定性,这4个环节中的不确定性就是银行面临的风险。以上4个环节非常关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发生信贷风险。企业的常见信贷风险有如下几个。
❑ 企业并未按约定借款用途使用借款,而是将其用于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或偿还其他借款。
❑ 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质量有问题。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势必会对之后的销售产生影响。
❑ 生产的产品有质量问题。产品质量有问题,势必会对之后的销售产生影响。
❑ 产品销路出问题。产品卖不出去是生产型企业最大的风险。
❑ 应收账款无法按时收回。
❑ 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生产。
企业拿到信贷资金,先要经历一个“钱变物”的过程,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一般比较容易。当企业还钱时,要经历一个“物变钱”的过程,而这一步异常艰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经典的描述:“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商品所有者就是借款企业,借款企业的商品如果卖不出去或者卖出去收不回钱,它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倒闭,进而大概率会违约,而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