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从可持续竞争优势到瞬时竞争优势带
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速度更快,可能是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知名商业理论家 阿里•德·赫斯
在与身边的企业家朋友聊天时,我时常会听到“这两年生意真不好做”“企业硬撑着”“竞争太激烈,没钱可赚”之类的话。这些无奈之言听多了,我的感触也越来越深。
有一天,我吃过晚饭,走进书房,在书桌前坐下,打开桌面上的台灯,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审订一份PPT文件。在阅读过程中,我的目光落在“企业”两个字上,脑海里冒出一个问题:“这两个字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我几次尝试回答,竟然无法给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我从书架上取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在“企”字的解释文字中查到“企业”词条:
名词,从事生产、运输、贸易、服务等经济活动,在经济上独立核算的组织,如工厂、矿山、铁路等。
读完这些文字,我还是无法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于是,我又翻查“企”字的解释:
抬起脚后跟,站立。
瞬间我明白了它的意思。我们把“企”字拆开来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止”字。我自问:“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嗯……比如走路时我们时常被街边的新奇事物吸引,而停下来围观。
我想,我们之所以选择做企业,大多数老板会像我一样,被某些东西深深地吸引着。因此,从字面上看,我对“企业”一词的理解是:
1. 做发自内心喜欢做的事情。《大学》开篇写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笃定坚守下去,安静地思考,身心皆安,思考周全,最后才可能获得成功。
2. 需要抬起脚后跟站着做事情。这也就是说,累是常态,摔倒也是常态。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写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说,踮起脚后跟想要站得更高,反而会站立不稳;迈着大步,想要加速前行,反而不能远行。我们怎样才能比别人站得更稳、更久呢?有竞争,自然就会有人想方法。《孙子兵法》《鬼谷子》《三十六计》等众多古籍都涉及竞争之法,但这不在本章的探讨范围之内。
企业基于网络环境的竞争,因为突破了地域限制,参与竞争的同行数量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比传统环境下更强。当你想买一样东西,去到一家卖场,同一类产品的品牌就那么几个,数量比较有限;而当你到网上去买东西,能找到的同类产品的品牌数量会是线下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用自己的长处去PK对手的短处。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一个“优势放大器”,所以在进入互联网之前,我们必须创造优势,找出优势,发挥优势。
接下来,我会介绍两种通用的竞争优势分析方法——波特竞争力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和经过优化的SWOT分析法。波特竞争力模型从宏观层面给了我们一个分析和思考框架,而SWOT分析法让我们聚焦到企业内部,挖掘我们的优势和机会,发现劣势和威胁。通过这两种分析方法,可以精确定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此一来,一方面我们可以掌握己长敌短,或用己长攻敌短,或使己短避敌长;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找到可以提供给客户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