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斗成炮灰,员工担当新炮手?
营销漏斗的全称是“搜索营销效果转化漏斗”,包含6个层次,对应企业进行搜索营销的各个环节,即从展现、点击、访问、咨询、获取线索到生成订单的过程中,监测客户数量及流失率。它是一个在营销过程中,将潜在用户变为有效客户的转化数量模型,见图1.5。
展现量位于漏斗顶端,数量最大,逐层向下,数量缩减,最终成交的数量最小。这表示,各个环节都有客户流失或放弃购买。我们通过分析图1.6可以发现,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时,推广是重要工作,但并非全部工作。
针对询盘量较低的情况,我们可以研究浏览者的兴趣、行业和习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供信息,解决疑问。在提升订单成交率方面,企业还可以对销售人员进行话术培训,以及提高其对市场的熟知程度和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程度等。
DMRC波纹营销课题组通过研究传统营销漏斗各个环节的预算配置后得出结论,这个模型的弊端就是中间转化花费大,实际转化效率不理想。而时趣互动CEO张锐则打趣道:“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狠狠地踹了漏斗一脚。”
CTR媒介智讯表示: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同比缩减3.5%,传统广告骤降7.3%;Gartner研究报告则指出:67%的企业的营销部门将在两年内增加与技术有关的预算,预计到2017年,首席营销官(CMO)花在技术上的时间和精力将会超过首席信息官(CIO)。
通过对比CTR媒介智讯和Gartner研究报告两组数据,我们发现,企业正在缩减传统营销费用,增加与网络技术有关的预算。DMRC波纹营销课题组认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传统的强势媒体这条大路正在收窄,而一条条类似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小径”正在不断涌现。他们提出的社会化传播波纹模型展示出,品牌营销就像朝一个平静的湖中不断扔石子,让湖面产生一个又一个涟漪,涟漪和涟漪在波纹同步的过程中会互相影响,形成更大的波峰和波谷。

图1.5搜索营销效果转化漏斗
通过调研超过10万家传统行业里的中小型企业,我们发现,75%的企业还在依靠固有线下渠道接单,完成生产、交付并提供服务。而在尝试网络营销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也只是花钱创建了一个官方网站,一个月的访问量还很难破百。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官网创建多年,成交订单量依旧没有破零。
无论在PC互联网上,还是在移动互联网上,营销信息都不会自动形成,也不是简单依靠打动人心的场景内容,就能把企业形象或产品传播出去。在纠结是否需要提高营销预算时,许多企业却忽略了隐形的高价值资产——员工。在移动社交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位员工的微信朋友圈都是企业进行高效率、低成本营销的阵地。
知名作家、编剧、影评人王洪涛(网名:释道合一)在博客中分享了一个精彩的微信朋友圈营销案例:
2016年4月27日上午,一个名为“世茂集团”的微信账号出现在一位做地产的朋友的微信朋友圈。起初,他的朋友认为这是地产商在投放微信广告。大约20分钟后,这位朋友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满屏都是“世茂集团”——同样的昵称、同样的头像、同样的内容。
朋友开始怀疑这是谁搞的恶作剧,还是手机中了病毒?后来,他仔细翻查发布记录,发现这条微信来自世茂集团的一位员工,而不是世茂集团官方。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这次事件也不过被视为一次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没什么过人之处。但在当天下午,这条信息席卷了地产人的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加入进来,把自己的名称和头像修改成“世茂集团”,见图1.6。
这时,那位做地产的朋友才意识到,这是针对世茂品牌的一次精妙绝伦又非常成功的“微快闪”营销活动。在此次营销过程中,世茂集团没有产生任何成本。

图1.6 微信朋友圈中的“世茂集团”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将会产生联系,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场景、人与未来的连接。在开发与应用这些连接的过程中,企业将从触网到破网,实现华丽转型与升级。本章行文至此,我想起了弗罗斯特的诗歌《未走过的路》,诗的末尾是这样写的:
多年,多年后,在某地,
我将讲这件事,叹口气:
树林里路分两股,而我呢——
选上的一条较少人迹,
千差万别由此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