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成语课堂(个人修养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手不釋卷

 shǒu bù shì juàn

手執書本沒有放下的時候。形容勤讀不倦或看書入迷。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論》裴松之註引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敍》:「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勤學不倦

錢鍾書先生在動盪的政治運動中始終手不釋卷,終於在十年浩劫後完成了學術巨著《管錐編》。

古語有云:「萬官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自古以來都有很多手不釋卷的讀書人,東漢時的董遇就是其中的一位。

東漢末年政治動盪,戰爭綿延不斷,董遇生活困頓,但他抓緊種田的閒暇勤奮攻讀。冬天,環境異常艱苦,他一邊呵着凍僵的手,一邊孜孜不倦地吟誦學習。這樣經過多年的刻苦勤學,他終於成了著名的學者。他對《老子》很有研究,又對《春秋左氏傳》鑽研深入。

於是很多讀書人慕名向董遇求教學習方法,董遇總是謙遜地說:「其實我沒有甚麼特殊的方法,只是刻苦多讀罷了。任何一本書,只要你讀上一百遍,自然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求教的人很詫異:「每本書讀上一百遍,哪來這麼多時間?」董遇說:「時間是靠自己爭取的,我就是利用『三餘』來讀書:冬天是一年中最有餘的時間,夜晚是一天中最有餘的時間,雨天就是平常最空餘的時間。只要把握這『三餘』,時間不就有了嗎?」大家都很佩服他抓緊時間學習的精神。

讀書人成名固然要手不釋卷,日理萬機的皇帝也會這樣嗎?清聖祖康熙就是個手不釋卷的人。康熙自五歲開始讀書,常常誦讀至半夜才睡去,就算出遊,其手不釋卷的習慣也不曾改變。

人一生的經歷有限,但書本就如「時光機」、「隨意門」一樣,只要我們願意,就可透過它擴闊自己的生活閱歷。

今天網上閱讀方便至極,手不釋卷仍可說是勤奮學習的惟一評判標準嗎?

找出與勤學有關的成語,看看有多少與「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