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架构、运营和数字化转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5.4 用户行为分析

分析用户行为后,我们才能知道用户在App上登录、点击、申请授信以及借款等行为背后的动机。用户行为分析帮助业务人员了解渠道质量、用户转化、用户怎么流失、为什么流失、在哪里流失,进而优化产品分析和实现精准营销。

用户行为由最简单的5方面数据组成,即时间、地点、用户、行为、交互。

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要将其定义为各种事件。比如,用户登录是一个事件,在什么时间、什么平台上、哪一个用户名或手机号做了信息录入,录入的内容是什么,这是一个完整的事件,也是对用户行为的一个定义。我们可以在App中定义无数个这样的事件。

有了这样的事件以后,我们就可以把用户行为连起来观察。用户首次进入App后就是一个新用户,他可能要注册,那么注册行为就是一个事件;注册之后可能开始申请借款,所有这些都是用户行为事件。

一个完整、多维、精确的用户画像等于用户行为数据+用户属性/标签数据。

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注册、登录、输入、点击等动作。

用户属性数据包括月入15 000元、27岁、女性、已婚、本科等个人信息。

1.用户行为分析的意义

(1)获客

在营销推广中,什么渠道带来的流量最高,渠道的ROI如何,不同活动和投放的转化率如何,这些都需要我们对用户行为进行详细分析。

用户行为分析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渠道成本,提升渠道的用户转化能力。公司对接的产品推广渠道越来越多,则可能会存在获客成本增高、获客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增高等情况。我们需要分析各渠道用户登录和注册转化、成功通过授信、借款、正常还款的用户,合理计算各渠道的ROI。

各渠道是获客的第一步,通过系统自动识别和自定义渠道,分析每一个渠道的留存、转化效果。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平台,可以很方便地统计和分析App的各个下载渠道;通过对渠道的多维分析、活动名称、展示媒介、广告内容、关键词和着陆页进行交叉分析,可以甄别优质渠道和劣质渠道,精细化追踪,提高渠道的ROI。通过渠道质量模型,可以制定相应的渠道获客和投放策略,如图2-31所示。

(2)漏斗

用户使用路径中的每个环节都会有用户流失,我们可以通过漏斗直观地分析每个环节的用户流失率,并判断是否正常。比如,从App下载、注册、登录、绑卡、认证、申请审批到借款——整个用户可能产生价值的阶段,通过漏斗知道用户的具体行业,对转化率过低、流失人群进行分析,发现具体的原因。

图2-31 渠道质量模型

(3)留存

基于用户行为,我们可以进行精细化留存评估。根据产品特性自定义用户留存,如将用户登录后去申请授信、借款、理财或还款的行为定义为一次活跃。用户的活跃度和用户留存能反映产品质量、运营效果。

用户一般不会突然流失,会有一些细微、特别的行为,我们要去跟踪用户的行为,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判断使用行为有没有下降、哪些行为下降。

留存是运营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做好了留存,才能避免新用户在注册后流失。这就好像一个不断漏水的篮子,如果不去修补底下的裂缝,而只顾着往里倒水,是很难获得用户持续增长的。

(4)精准营销

通过注册转化、产品申请转化、流失等数据分析产品的发展方向和运营优化空间。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合理地进行用户分群、用户分层,进而制定不同阶段的营销手段和策略。

2.如何进行用户行为分析

(1)数据采集

要想做好分析,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作支撑,这就涉及数据采集。例如,我们要想获取用户的某个行为数据,就需要在相应的按钮、页面、功能等模块加入监测代码,这样才能知道有多少人点击了这个按钮或打开了页面。

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代码埋点和可视化埋点两种方式,如图2-32所示。

图2-32 数据采集

通常情况下,所有的埋点都应该可以获取到通用属性。这类属性作为最基本的数据,做分析时有关键作用,如图2-33所示。

图2-33 通用属性

埋点时要收集的相关用户属性如图2-34所示。

图2-34 用户属性

做App埋点时,要详细分析产品流程中所有的功能点,对功能点进行细分,尽可能把用户操作的轨迹都保留下来,如图2-35所示。

图2-35 用户操作事件

(2)行为分析

用户行为分析包括事件分析、漏斗分析、留存分析、路径分析。

用户在使用App时的行为通常称为事件。我们可以把相关业务功能和用户行为都抽象为事件。一般来说,事件通过埋点来获得,如图2-36所示。

漏斗分析是指分析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各关键环节之间的转化率和流失率,如图2-37所示。

通常,我们会通过拉新把客户吸引过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有一部分客户逐渐流失了。那些使用我们App的人或者经常回访我们App的人就被称为留存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比如5~7天,对App有过任意行为的用户,称为该App在这段时间内的活跃用户。这个任意行为可以是打开App、登录、注册、申请贷款等。

留存分析定义的指标如下所示。

图2-36 埋点采集事件

图2-37 漏斗分析

·流失用户:一段时间内没有再打开产品的用户,称为流失用户。根据金融产品的属性,我们可以按30天、60天等进行划分。用户并不会高频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一般来说每月登录或使用一次属于正常。

·不活跃用户:一段时间内没有打开产品的用户。为了和流失用户区分开来,我们需要选择无交集的时间范围。比如流失用户是60天以上没打开产品,那么不活跃则是0~60天没打开。

·回流用户:有一段时间没用产品,之后突然回来再次使用的用户,称为回流用户。回流用户是活跃用户,且是由流失用户或不活跃用户转化来的。

·活跃用户:互联网领域一般定义为某一段时间内使用过产品的用户,金融产品领域可以定义为30天内使用过产品的用户。

·忠诚用户:也可称为特别活跃的用户,一般定义为每个月都打开产品而且重复使用两次产品的用户。

针对不同的活跃群体进行分析,比如用户用得好好的为什么不活跃了?什么样的用户能成为忠诚用户?什么样的用户会流失?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针对自己的产品和业务进行专门的分析,如图2-38所示。

图2-38 留存分析

用户来到你的平台后,通常会沿着不同的路径去使用你的产品。通过对用户行为路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用户最常用的功能和使用路径,了解用户登录App后分别做了哪些行为,以及是在哪个环节离开的。

分析用户在App各个功能模块的路径规律与特点,挖掘用户的访问或点击模式,进而实现一些特定的业务用途,如App认证、理财或贷款功能的到达率提升、App产品设计的优化与改版等,如图2-39所示。

图2-39 用户行为路径

客户使用消费金融产品时的关注点并不在于具体哪款产品,而在于产品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因此,我们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需求置于客户体验的首位,根据客户旅程来提供服务。

想要重新定义客户旅程,首先需要基于大量用户数据来分析和预测用户行为,服务用户的同时降低产品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并且使客户信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