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审计目标
【复习要点1】审计的总体目标(**)
审计目标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它界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审计意见。
【提示】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其目的是为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而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经营效果提供的保证。
【例题·单选题】关于管理层、治理层对财务报表责任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B. 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C. 发表恰当的审计报告
D.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解析】管理层、治理层对财务报表责任主要表现在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等等。而C选项发表恰当的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而不是管理层、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答案】C
【复习要点2】审计准则(*)
1. 内容
审计准则的内容包括总则、定义、目标、要求和附则。
2. 性质
审计准则作为一个整体,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以实现总体目标提供了标准。
3. 目标
(1)目标将审计准则的要求与注册会计师总体审计目标联系起来。
(2)目标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关注每项审计准则预期实现的结果。
(3)目标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理解工作,以及在必要时为完成工作使用的恰当手段。
(4)“目标”可以确定在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下是否需要完成更多工作以实现目标。
4. 要求
(1)“要求”是注册会计师实现目标的规定动作,统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表述。
(2)注册会计师恰当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预期会为其实现目标提供充分的基础。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规定了在注册会计师偏离某项审计准则相关要求的及其特殊的情况下,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4)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是否根据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以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
【提示】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得绝对保证,这是因为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导致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的而非结论性的。
【复习要点3】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复习要点4】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复习要点5】与列报及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例题1·单选题】有关具体审计目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财务报表中没有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列报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违反了准确性和计价目标
B. 如果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确已发出商品、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交易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
C. 如果财务报表中将低值易耗品列报为固定资产,违反了准确性和计价目标
D. 如果财务报表附注中没有分别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成本核算方法做出恰当的说明,违反了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
【解析】选项A,违反了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选项C,违反了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选项D,违反了准确性和计价目标。
【答案】B
【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既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也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是( )。
A. 准确性 B. 完整性 C. 发生 D. 截止
【解析】根据认定的分类来看,只有“完整性”才是认定的共有属性,既与“期末账户余额”和“列报和披露”相关,也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而选项A、C、D均仅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