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章节安排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含九个章节,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本章将首先介绍中国高端人才紧缺以及海归人才引进政策的宏观制度背景,并根据研究背景提出本研究的视角和核心议题;其次,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再次,阐述本研究的思路,对章节安排进行介绍;最后,阐述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为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首先,回顾我国海归人才引进政策的实践与发展,以及国家宏观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背景,分析企业聘用海归高管的动因及现状;其次,阐述本书的理论基础,包括高阶梯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等。
第三章为文献综述。结合本研究的主题,本章首先针对高管背景特征的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其次,分别从企业创新、企业风险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股价崩盘风险、企业价值五个方面展开文献梳理;最后,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评述,并指出现有研究可能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机会。
第四章至第八章为本书的核心部分,阐述海归高管对中国企业转型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体而言,第四章研究海归高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具体剖析海归高管的类型、职位特征等因素对企业创新投入及产出的影响;第五章研究海归高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并深入剖析海归高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传导路径和渠道;第六章分析海归高管是否能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第七章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阐述海归高管对企业信息披露的影响,检验海归高管能否降低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第八章分析海归高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第九章为本研究的结论和展望部分。首先,总结全书的主要结论,陈述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其次,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最后,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本书的框架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的框架结构图
(1)资料来源:“千人计划”官方网站http://www.1000plan.org/
(2)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市场择时理论等均隐含假设高管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决策主体。
(3)数据搜集方法为:通过手工翻阅上市年报中的高管简历信息,判断高管是否在中国境外的国家或地区具有学习或者工作经历,并手工记录高管获得海外经历的具体国家或地区、具有何种海外经历、在海外获得的学历层次以及高管的职位特征等。由于高管背景特征信息自2001年开始披露的相对规范,因而本书实证研究中的样本起点为2001年。本研究开始时所能获取的最新数据年份为2016年,因而高管背景特征数据的样本范围是2001—2016年。但是,由于企业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计算需要前后一年(共三年)数据,因而在实证检验章节中的样本期间为2001—2015年。
(4)各家上市公司对除董事和监事外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界定存在较大差异性,除正文中列举的高管类别之外,部分上市公司还将如下职位归属于高管行列:营销总监、销售总监、技术总监、行政总监、首席科学家、首席风险官、首席战略官、人力资源总监、质量总监、投资总监、合规总监、(副)总工程师、总法律顾问、总裁助理(助理总裁)、首席架构师、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等。
(5)需要指出的是,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极少发现高管披露此类短期学习、交流、访问经历,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年报中高管简历信息一般较为简短(通常为100~200字),而担任上市公司高管级别的人员一般阅历较为丰富,因此高管大多倾向于披露最核心的简历信息,短期的海外交流经历出现的频率很低。
(6)资料来源:http://www.1000plan.org/qrjh/section/2?m=rc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