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同年度同一食品品种抽查合格率比较
选取大宗消费品种,例如液体乳、小麦粉产品、食用植物油、瓶(桶)饮用水和葡萄酒等,描述食品质量国家抽查合格率的变化,由此分析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质量安全状况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
(一)液体乳
如图4-13所示,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对全国1286家企业的液体乳产品的抽查结果表明[158],液体乳的合格率总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对82家企业生产的120种灭菌乳产品的13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合格率为100%;2011年对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进行抽检,合格率为99%,不合格项目为黄曲霉毒素M1;2013年抽检的588家企业的5417次乳样品,合格率为99.2%,检出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为酸度、蛋白质、非脂乳固体、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酵母、霉菌、乳酸菌数、脂肪;2014年共抽检488家企业的895次乳样品,合格率为98.99%,检出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为酸度、蛋白质、非脂乳固体、霉菌、酵母、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由此可见,我国液体乳产品总体合格率保持在高水平上。
图4-13 2010—2014年间液体乳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
(二)小麦粉
如图4-14所示,2009—2014年间对全国上百种小麦粉产品的抽查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小麦粉产品合格率逐年上升,由2009年的95.30%上升到2014年的99.68%。2009年和2010年抽查发现的小麦粉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过氧化苯甲酰实测值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灰分未达到标准。而2011年和2012年发现的主要问题是灰分未达到标准。2014小麦粉的不合格检测项目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过氧化苯甲酰。
图4-14 2009—2014年间小麦粉产品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
(三)食用植物油
如图4-15所示,2009—2014年间对全国30个省份的200种左右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抽查结果表明,产品合格率近年来开始稳步提升。2014年的抽查合格率为97.7%,比2013年和2012年的抽查合格率分别高出0.30%和3.80%。尽管抽检合格率逐步提升,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小觑,2012年超过60%的不合格食用植物油产品主要问题是过氧化值超标,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苯并芘。例如,某公司的食用植物油产品苯并芘实测值为36μg/kg,而国家的标准值为小于或等于10μg/kg,超标260%。2013年检出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主要为过氧化值、酸值、溶剂残留量、苯并芘、黄曲霉毒素B1。2014年的突出问题表现为苯并芘、酸值、黄曲霉毒素B1、过氧化值、极性组分、溶剂残留量等,且抽检结果表明近200家企业致癌物超标。
图4-15 2009—2014年间食用植物油产品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
(四)瓶(桶)装饮用水
2014年对30个省(区、市)的3192家企业进行瓶(桶)装饮用水的抽检,共抽查样品909批次,合格率仅为70.41%,比2013年下降17.69%。2013年对30个省(区、市)3288家企业进行瓶(桶)装饮用水的抽检,共抽查样品2846批次,合格率为88.1%,检出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为菌落总数、电导率、霉菌和酵母、游离氯/余氯、高锰酸钾消耗量/耗氧量、溴酸盐、铜绿假单胞菌、偏硅酸、锶、亚硝酸盐、大肠菌群。2011年对186种瓶装饮用水和34种桶装饮用水进行抽检,合格率为91.8%,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溴酸盐、电导率、界限指标(锶含量)、游离氯项目。2010,抽查了294家企业生产的300种瓶(桶)装饮用水产品,合格率为92%,不合格项目涉及菌落总数、电导率、亚硝酸盐等。从抽查的合格率看,瓶(桶)装饮用水的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瓶(桶)装饮用水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展开质量提升行动。
图4-16 2010—2011年,2013、2014年间瓶(桶)装饮用水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
(五)葡萄酒
图4-17 2010—2014年间葡萄酒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
如图4-17所示,2010—2013年间对全国28个省份的近650家企业的葡萄酒产品进行抽查,结果表明葡萄酒的质量比较稳定,抽检项目包括葡萄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糖精钠、干浸出物、酒精度、苋菜红、苯甲酸、日落黄、合成着色剂、二氧化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9个。2014年抽检的96个批次的葡萄酒样品,合格率为100%。2013年抽检的405个批次的葡萄酒样品,合格率为98.5%,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为干浸出物、酒精度、苋菜红、苯甲酸、日落黄、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糖精钠。2012年和2011年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8%和93.75%,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山梨酸、酒精度、干浸出物等。2010年抽检了120种葡萄酒产品,合格率为96.70%,不合格项目涉及菌落总数、酒精度、山梨酸等。抽查结果显示,菌落总数一直是影响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食品添加剂则近几年成为影响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
(六)碳酸饮料
如图4-18所示,2010—2013年间碳酸饮料的抽检合格率上下浮动。2011年碳酸饮料的抽查合格率达到100%,但抽检样本数较少(不足100份)。2012年抽查省份的覆盖面更广、抽查的样本更多、涉及的抽查项目更多,合格率降到95.70%,但依然高于2010年的93.00%。2013年抽检碳酸饮料的合格率达到98.40%。2014年共抽检碳酸饮料3192批次,抽检合格率又下降到96.15%。2012年抽查的不合格项目主要为二氧化碳气容量、菌落总数、甜蜜素、安赛蜜,其中二氧化碳气容量和甜蜜素超标占50%左右。2013年检出的不合格项目为酵母、菌落总数、苯甲酸、二氧化碳气容量、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2014年检出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为菌落总数、苯甲酸、霉菌。
图4-18 2010—2014年间碳酸饮料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
(七)果蔬汁饮料
2009—2014年间对上百种果蔬汁饮料产品的砷、铅、铜、二氧化硫残留量、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合成着色剂、展青霉素、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商业无菌等20多个项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2019—2014年间果蔬汁饮料的抽查合格率逐年提升。2014年共抽查579批次果蔬汁饮料样品,抽检合格率为100%。2012年之前,果蔬汁饮料的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霉菌、酵母项目超标。而2012年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原果汁含量不符合标准的规定。2013年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亮蓝、霉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检出的各类不合格样品食品的生产企业和进口经销商,均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和销售,召回不合格产品,彻查问题原因,全面整改,对相关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详细公布了不合格食品的生产企业信息、不合格检测项目、检测结果与风险级别。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作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科学引导市场消费,营造婴幼儿配方乳粉社会共治的良好环境。
图4-19 2009—2014年间果蔬汁饮料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