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图书出版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一 选题意义与研究范围

辽宋夏金时代正值我国出版业的黄金时期,女真人建立的金政权继承了辽与北宋已有的出版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将出版业拓展到了更广阔的边疆地区。在印刷技术方面,金朝甚至超越了南宋的发展水平,“平水印刷术超过北宋,而且南宋、元也不能与之相比,开后来元刻平话附图及明刻传奇附图之先声”,[1]对推动我国北方地区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元朝的出版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金代出版业的发展,在我国出版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出版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版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金代出版业的发展在促进文化传播及金代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取得都与出版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无论从出版史研究的角度,还是从金史研究的角度来看,金代图书出版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学界对金代图书出版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前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是针对各出版环节的单独研究,没有将金代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整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因此,将金代图书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整体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金代图书出版发展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其与金代社会所产生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探讨出版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寻找出版发展的规律。第二,前人对金代图书出版的研究仍是运用传统出版学的研究方法,使用旧的研究模式,多数文章与著作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其原因是没有新的出版史料的发现,在研究上难于创新,这就要求在研究上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建立新的研究体系。近年来传播学理论的引进为出版研究走出旧的范式提供了出路,将传播学理论引入出版研究是近些年新兴的研究出版现象的方法,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产生,但对于金代图书出版传播的研究目前还无人问津。本书从传播学的角度对金代图书出版进行了研究,并对以前研究相对薄弱的金代图书编纂、金代刻书地点、金代图书的流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展示金代图书出版全貌的同时,探析金代图书出版的特点、作用与影响。

研究图书出版首先必须明确“出版”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确定本书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出版”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在不同的认识视角下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学界对于出版的定义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两要素说的主要观点认为,兼具复制与发行两个步骤的活动即为出版,如《世界版权公约》对“出版”的定义是:“可供阅读的或视觉可以感知的著作物以有形的形式加以复制并向公众广泛发行。”即将著作物通过某种手段或技术制作出多个复制件,再将这些复制品向公众传播,就是出版。只对作品进行复制或是只对原件进行发行都不能称为出版。如我国古代,印刷术发明以前,通过手抄的方式,将著作制成多份手抄本的复制件,再拿到市场上出售,即为出版。印刷术发明以后,雕版印刷成为复制作品的主要手段。以两要素标准界定出版含义的表述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三要素说的主要观点认为,出版是兼具编辑、复制与发行三个步骤的活动。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73)对“出版”的定义是:“对书写的著作物的选择、复制与发行。”国内很多学者也采用此说,如许力以提出:“出版,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以传播科学文化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2]仝冠军认为:“出版就是将知识、思想或信息产品经过加工以后,以手抄、印刷或其他一切方式复制在一定物质载体上,并通过出售或其他途径向社会传播的活动。”[3]于翠玲则认为:“著述者提供的原创文本,通过媒介(版本载体、复制技术)或中介环节(专业化的媒介机构)达到向公众发布以及扩散传播目的的行为,就是出版。”[4]以上用三要素说界定的出版概念,在复制与发行这两要素之上增加了编辑要素。一般而言,两要素说代表早期的或起码的出版活动,三要素说代表成熟的出版活动。研究出版史需以三要素说作为出发点,考察历史上包括两要素在内的所有出版现象,进而探讨出版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5]

现在大多数人均认同三要素说,本书也采用了这种观点,即认为出版是指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并复制到有形的物质载体之上,再通过此复制件将信息内容传递给众多的受众,以实现信息流通和共享的社会活动。该定义指出了出版的三个基本环节为编辑、复制与流通。但由于宋金时期的图书编辑还未完全从编纂中分离出来,仍属于图书编纂、编撰的范围,并不像现代出版社的编辑是与著述完全分离的性质。此时的出版还不是成熟的出版活动,因此,依据三要素的定义,本书中金代图书出版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金代图书的编纂、金代对图书出版的管理、金代图书的刻印、金代图书的装帧设计以及金代图书的流通与典藏,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金代图书出版的特点、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