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梁山,我想做一个好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看着像是送礼的

“哪家?”

“李家。”

“哪个李家?”

“石碣村的李家。”

王伦微微沉吟,笑道:“这倒是近得很,邻居有困难,他应该帮一把。”

张虎离开后,王伦叫来三队长,让他去调查石碣村李家的情况。如:李家名声如何?名下有多少土地田产,以及有多少家丁护院?

现在,三个队长分工明确,大队长对内负责事务管理;二队长负责梁山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三队长对外负责消息打探。

不想三队长竟是石碣村的人。

三队长姓赵,叫赵衡。

赵衡道:“李家在石碣村名声不错,村子有闹矛盾的,都喜欢让李老爷主持公道。遇到灾年、荒年,李老爷会低价借我们粮食。”

王伦问:“我准备找李家借粮,你怎么看?”

赵衡沉默不说话。

王伦又问:“他家有多少土地和田产?”

赵衡道:“不太清楚,估计有四千来亩。”

王伦忍不住感慨:“可真是富有,土地田产面积都快赶得上梁山的占地总面积了。都是在官府登记在册的?有没有隐田?”

赵衡理所当然道:“自然有隐田,一半以上都是隐田。若无隐田,一年得缴多少税。”

王伦被逗乐了,笑道:“你知道他家隐田逃的税,是谁在缴吗?”

三队长赵衡变身问题宝宝,“都是隐田了,还要缴税?”

“自然要缴。地方官府收税是有标准的,县令要收不齐税,是催科不力,乃是失职,轻则罚俸降级,重则贬官去职。”

“这么严重?”

“你关注错地方了?你应该问,这种情况县令会怎么做?”

“怎么做?”

“通常是预借与和买,你有遇到过吗?”

预借是提前征收未来的赋税;和买是官府向百姓“公平购买”物资,其中以绢帛居多。

赵衡听到预借和买,整个人气得不行,“那些当官的惯会花言巧语,什么预借合买,就是胡乱找个理由上门抢劫。还不如直接用打门捐。要不是有李老爷带着我们抵抗......”

话说到这儿,他突然顿住了,“你是说官府收的预借合买钱,合该是李老爷要缴的税?”

“对,就是这样。”

王伦点点头给予肯定,道:“官府强制摊派赋税,百姓吃不饱饭,卖田卖地,卖儿鬻女,给人为奴为婢,地主乡绅至少要负一半的责。”

赵衡握紧了拳头,牙关紧咬,李家老匹夫竟如此愚弄他,“另一半算谁的责?”

王伦笑道:“自然是朝廷和官府的责任,整日高高在上,屁事都做不好。”

……

石碣村,李家庄。

年近七十岁的李老爷坐在院子晒太阳,身边儿孙环绕,好不惬意。

一个中年管家来到他身边站立,他挥挥手让家人到一边玩去,“可查清楚是怎么回事?”

近来附近几个村子在流传有一个传言,说官府之所以强制摊派赋税,使得他们吃不饱饭,卖田卖地,卖儿鬻女,给人为奴为婢,是因为李家大量隐匿田产,让官府收不上税导致的。

“衙役那边已经问过了,县令依旧每日喝茶听曲,没任何查隐田的动作。”

“所以这不是县令做的,是有村民在哪儿听到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意外传开的。”

“应该如此!”

“你带钱去打点一下,让那些村里的村长、族老多给我们说说好话。说李家隐藏的田产只有千来亩,一年只有几十石粮食的税,都在灾年赈济乡亲父老了。若李家不这么做,灾年恐也无余粮,怕是无力再继续帮助乡亲父老。”

“我这就去打点。”

“等下。”

李老爷迟疑了一下,问:“老三家有个婉儿的丫头,漂亮得像个瓷娃娃,今年好像十六了。”

中年管家道:“婉儿小姐来年十六。”

“也不小了,该给为家族做贡献了。”李老爷长叹了口气,道:“你去和老三说,让他把婉儿安排给县令做妾,嫁礼备丰厚些,别委屈了孩子。”

这时,有家丁慌忙的跑进院子,大喊:“不好了,梁山的贼人来抢劫了,足足有两百多人。”

李老爷眼神锐利,喝骂道:“慌什么慌,还不派人去县里报官。管家,你去把家丁佃户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听从护院的指挥守庄子。告诉他们今日但凡有死伤,我李家必定重金赔偿。”

王伦带两百梁山贼人从石碣湖上岸,直奔李家庄,路上无论是遇到房子成片的村子、孤零零的小院、亦或是漂亮的小娘子都不劫掠。

只让梁山兄弟大声喊:“粮食是李家的,命是自己的,不要自误。”“隐田不是李家的,是没人要的,谁家种的是谁家的。”“梁山替天行道,为大家讨公道,李家收一次隐田的租子,梁山就来抢一次李家,势必要让他家将不义之财吐出来。”

乡下村子,从不缺胆子大的,有人隔着院墙大声问:“隐田真是谁家种的,是谁家的?”

王伦停下脚步,笑道:“隐田没有地契,那就是荒地,种上粮食就是刚开荒出来的。

刚开荒出来的地,不是种地家的,是谁家的。

只要你愿意纳税,完全可以去官府登记。

就算不愿意纳税,也可以去登记,因为有了地契还可以卖。我看李家就特别喜欢土地田产,回头你卖他家,他家肯定欢喜。”

那人笑道:“诶,你这话说得有理,回头我就去登记,再转头给卖李家。”

不多时,一行人到了李家庄,看到李家庄高达三丈的院墙。

有李家护院爬上院墙喊话,“梁山的好汉,我家老爷愿送上一百石粮食,还请诸位退去。”

王伦全不理会上面喊话之人,用眼神示意大队长常钧继续喊话,常钧上前一步,大声道:“你当打发叫花子啦?一千石粮食,少一石都不行。”

王伦一巴掌拍在常钧后脑勺,“我们是来给贫苦百姓做主的,抢劫只是顺带的。我是叫你继续带着兄弟喊之前喊的口号。”

李家护院威胁道:“我们已经派人快马通知县里了,至多守一个时辰,官军就会到来。你们若是不识趣,一粒粮食也别想得到。”

李家不仅院墙高,院墙内的护院、家丁、佃户加起来更是有三百之数。不过多是老实巴交的乡下汉子,没见过血,少了一股狠劲。打起来,多半打不过梁山贼人,但守庄子问题却不大。

常钧被王伦教育后,带着梁山一众弟兄继续喊口号:“粮食是李家的,命是自己的,不要自误……”

不过喊着没太大激情,他们想不明白,现在不抓紧时间攻打庄子,喊口号有什么用。

这时,他们看到王伦带着一个汉子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来到李家大门口,汉子挑着担,担子两边各有一袋油纸包,看着像是送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