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儿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概述】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是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利用荧光素钠进入视网膜血管受激发产生黄绿色光的特点,在活体眼中反映视网膜血管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疾病严重程度、疾病随访等具有重要价值。
【原理与设备】
荧光素钠(sodium fluorescein):分子式C20H12O5Na,分子量376.27Da,是中性、橘红色结晶。其激发光波长为465~490nm,发出的荧光波长为520~530nm。荧光素钠进入血液后有60%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体内不参与机体代谢,大部分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小部分经肝脏从胆汁排出,24小时基本排尽。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是将荧光物质快速注入静脉内,利用蓝色光照射,使眼内血液循环中的荧光素被激发发出荧光,用高速敏感的照相机进行拍摄或录像,记录眼内充盈荧光的血管、荧光素的渗漏和组织染色、缺乏荧光素的无灌注区等。荧光只有持续激发才能维持,当激发停止时荧光立即停止,故荧光没有余晖。
FFA检查需要依赖眼底照相设备。根据其成像原理及成像视野范围主要分为传统光学眼底照相、广角眼底照相两大类。详细分类请见本章第一节。儿童的检查配合度欠佳,FFA采用广角眼底彩照设备具有优势。
【检查方法】
检查前准备
无散瞳禁忌证患者常规散瞳(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10分钟1次,共3次;一般要求瞳孔大于6mm)。造影前半小时口服抗过敏(氯苯那敏4mg或氯雷他定10mg)和止吐性预防药物(维生素B6 20mg或甲氧氯普胺2.5mg)。尤其是婴幼儿,还须提前2~4小时禁食、禁饮,以防止检查时哭闹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明确患儿是否存在易引起缺血、缺氧、窒息的系统疾病或近期手术史,尤其是矫正胎龄或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备齐抢救设备,必要时请麻醉师床旁监护。
(1)静脉给药眼底血管造影:
与成人的操作流程相似,简述如下。
给药剂量:静脉注射按体重为10~20mg/kg,常用20%的荧光素钠3~5mL,于4~5秒内注射完毕。
1)皮试观察无阳性反应,确认肘静脉通道通畅,更换为造影剂原液注射器,嘱患儿放松,特别是肩肘部位;快速注入造影剂,同时开始计时。
2)成人FFA在计时至8秒左右开始摄影,分早(1分钟内)、中(1~10分钟)、晚(10~15分钟)三个时段拍摄图片至计时15分钟左右。儿童体循环较快,在注射造影剂当时即刻开始摄影,1~2秒的频率连续拍摄至主照眼视网膜静脉完全回流。
3)45°、50°或55°镜头拍摄范围应尽可能包含后极部和周边八方位;可根据需要变化方位,如以病灶为圆心拍摄,或向更周边部移动。对配合度不佳的患儿,首选超广角镜头,拍摄范围应尽可能涵盖全视网膜(图1-4-1,图1-4-2)。
4)黄斑区病变、细小或局部病灶可选用小角度镜头拍摄获取细节。对于血流或血管壁搏动等动态观察可拍摄录像。

图1-4-1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给药)
女童,6岁,确诊为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A~D.右眼FFA显示颞侧血管牵拉变直、分支增多;因患儿配合度欠佳,其余方位难以获得清晰照片。

图1-4-2 广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给药)
A.女童,7岁,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B.女童,9岁,确诊为FEVR,右眼FFA显示颞侧血管牵拉变直、分支增多。


图1-4-3 口服眼底血管造影的典型示例
A、B.女童,6岁,口服FFA的黄斑无血管区;C、D.男童,7岁,确诊为FEVR,口服FFA的周边部无灌注区;E、F.男童,5岁,确诊为FEVR,口服FFA显示无灌注区域与新生血管形成;G、H.女童,10岁,确诊为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口服FFA显示微动脉瘤和局部渗漏。
(2)口服给药眼底血管造影(图1-4-3):
在现实操作环境下,儿童通常对于静脉注射方式难以适应,同时头部和眼睛的位置也不易稳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研究团队进行了改进,采用口服给药方式进行FFA检查。口服药物不仅避免了静脉注射,也减轻了儿童对注射针头的恐惧,从而提高了他们在检查过程中的合作性。同时,通过使用超广角眼底相机,我们能快速、广泛且高质量地完成眼底血管造影。这一系列改进显著提升了儿童眼底检查的可行性和效果。
1)适用年龄:
4岁以上儿童(女童通常3岁以上即可),如能配合完成广域眼底照相者多能完成口服造影。特别是对惧怕静脉给药、难以完成静脉注射与针筒固定者,可首选口服给药。
小于6个月婴儿,较容易固定体位,可首选口服给药,由家长协助固定头位,利用眼科广域成像系统中的FFA模块完成FFA检查。
6个月~4岁的小龄儿童,广域眼底照相难以配合,可选全身麻醉下行静脉给药FFA。
2)给药剂量:
注射用水配置浓度为25mg/mL的荧光素钠口服溶液,根据体重,按25mg/kg给药。具体操作为0.5g∶5mL(10%)荧光素钠原液,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20mL。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及实践,对于体重> 40kg的儿童由于口服药物剂量较大,成像效果欠佳,排除禁忌证后可首选静脉给药造影。
3)具体流程与注意事项
a.口服给药前:交代患儿须禁饮禁食4~6小时,空腹可避免口服药液时哭闹导致的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空腹也有利于药液的快速吸收,增强显影效果。
b.尽量快速喝完(1分钟内),避免呕吐或药液外溢。若呕吐或外溢药量较多,对造影图像质量影响较大。
c.自服药开始记录时间,3~5分钟开始眼底观察及拍摄,视网膜出现强荧光定义为开始显影,如果无血管显影,则以5分钟为单位间断观察,截至服药后50分钟。
d.利用广角眼底照相机,拍摄尽量涵盖视盘、视网膜血管、黄斑结构;血管充盈状态及轮廓;病灶位置、大小、荧光素渗漏情况;可根据需要变动方位,如以病灶为圆心拍摄,或向更周边部移动。
e.造影报告:结合患者病史和眼底彩照,阅读造影图片,描述造影所见,如有可能给出参考诊断;选择有代表性的图片出具图文报告,并签署报告者姓名。
【检查相关宣教和注意事项】
荧光素钠是一种无毒染料,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少数可感觉恶心。若出现明显呕吐、皮疹或晕厥,应立即停止造影,予抗过敏、抗休克等治疗。检查完成后建议患者留观20分钟。
荧光素钠不参与机体代谢,大部分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告知患儿检查后适当多饮水。儿童检查后出现皮肤对光的瘙痒、皮肤色黄、尿液黄染等,须及时跟患儿父母解释说明,避免引起恐慌或纠纷。
参考文献
[1]HAYREH S S. Recent advances in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Br J Ophthalmol,1974,58(4):391-412.
[2]JIANG Z,SUN L,HOU A,et al. Oral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with ultra-wide-field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 in pediatric patients precis:Oral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 children. J Clin Med,2022,11(18):5421.
[3]YAMAO S,TSUJIOKA T,TAKADA R,et al. Utility of oral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with ultra-wide field imaging system for evaluation of various retinal disorders. Retina,2021,41(6):1338-1345.
[4]GARCIA C R,RIVERO M E,BARTSCH D U,et al. Oral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with the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 Ophthalmology,1999,106(6):1114-1118.
[5]KORNBLAU I S,EL-ANNAN J F. Adverse reactions to fluorescein angiography: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urv Ophthalmol,2019,64(5):67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