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加强急诊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培训体系建设,提升急危重症整体诊疗水平,推动全国急诊医疗均质化进程,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突发事件救治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基于临床实践和诊疗需求,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团队着手开发了E-Training系列急诊培训课程并开始全国巡讲。2017年,为响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政策,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应运而生,E-Training系列急诊培训课程进一步升级为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临床核心能力提升项目“E-Training+”课程。近十年来,课程不断提升改进,目前已涵盖高级复苏、循环管理、中心静脉置管、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无创通气、血液净化、急诊超声、急诊感染、急诊护理、血气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镇痛与镇静、急诊营养、急诊出凝血、急诊心电图、急腹症、急诊纤维支气管镜、急诊创伤、急诊临床思维、急诊科研、急诊管理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众多模块。
“E-Training+”课程导师团队以实际临床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水平医院调整授课内容,不断更新与优化课程理论与逻辑,加强课程之间的整体性与关联性,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及内涵。“E-Training+”课程得到了广大急诊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受到全国各地学员的热烈响应。学员们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做、何时做、怎么做,很多学员跨省追课,课上互动参与,课后积极反馈,主动运用课堂知识解释临床现象,指导临床诊治并取得成功。
为了更好地保障“E-Training+”课程培训质量,提高急诊医师急危重症医疗服务能力,导师团队逐条梳理总结课程知识点,结合大量临床实际案例,编写“急诊医师核心能力建设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内容从临床思维培养到急诊核心素养提升,从核心概念理解到知识体系构建,从基础知识到临床技能,归纳操作方法技巧,旨在帮助学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急诊临床的病理生理学底层逻辑,并以此为基础灵活解决临床问题。
系列教材编写团队的教授、专家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他们为教材的编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此,向所有支持和帮助教材编写和“E-Training+”课程的朋友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同时,希望亲爱的读者能够对教材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
于学忠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