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卫国封国的时间与疆域
卫国封国时间,《左传·定公四年》《逸周书·作雒》《史记·周本纪》《史记·鲁周公世家》《史记·管蔡世家》《史记·卫康叔世家》《尚书序》《汉书·地理志》《毛诗谱·邶鄘卫谱》等史籍有明确记载,是在周公相成王伐三监之后。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对武王克商起始年的界定,克商年为公元前1046年。[1]周克殷后二年即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死,三监及淮夷叛。《史记·周本纪》:“初,管、蔡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随后,周公“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虚”[2]。所以卫国封国时间应在周公东征胜利后,即公元前1041年前后。
康叔是西周初年辖地较大的诸侯国君。《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康叔所封地域包括:“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于王之东蒐。”“武父”,其地不详,从武父以南看应是在卫国北部边境。而不是《左传·桓公十二年》公会“郑伯盟于武父”之“武父”。“武父”,杨伯峻先生认为是郑地,在今山东省东明县西南。[3]“圃田”,《水经·渠水注》:“渠水自河与济乱流,东径荥泽北,东南分济,历中牟县之圃田泽。”圃田,今郑州与开封之间的中牟县境。
西周初年今河南省开封市,直至杞县、兰考,皆属于卫国的东南部。《论语·八佾》云:“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郑玄曰:“仪,盖卫下邑也;封人,官名也。”(宋)邢昺疏:“《周礼》封人掌为畿封而树之,郑玄云:畿上有封,若今时界也。天子封人,职典封疆。则知诸侯封人亦然也。……此云仪封人,皆以地名;封人,盖职典封疆,居在边邑。”
清阎若璩《四书释地续·仪》云:“卫仪邑城在今开封府兰阳县西北二十里,乃卫西南境,距其国五百余里。”
西周分封时,“卫为诸侯之长”。由于开封处在卫国的西南边境,故卫设“封人”之官以掌仪地之封疆。
“有阎之土”,杜注:有阎,卫所受朝宿邑,盖近京畿。杨伯峻先生认为当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4]“相土之东都”,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通鉴地理通释·四》云:“商丘当作帝丘。”帝丘,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三监”之地,包括邶、鄘、卫等地,即今焦作、沁阳、获嘉等。这里当是卫国的西境。康叔受封时卫国的疆域也与上文论证的“西起太行山,东及今山东地区,北到河北南部,南达河南省中部”大体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