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消费者:游戏的起点
消费者是营销故事的起点,而且营销的最终结果是消费者买单。因此,我们要从认识消费者(很多时候也就是我们自己)开始。
营销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参与到营销的游戏当中。人们有很多需求,当有产品或者服务可以满足时,就会有人发起营销动作。因此,消费者是营销故事的起点。不过,消费者是多种多样的,要做好营销,先要定义消费者。
最简单的说法,如果“营销”的定义是“识别并满足人类和社会的需要”,那消费者就是“有需要的人类”。但对于这个概念之下的具体情境,有些时候人们也会感到困惑。
比如,“买”产品和“用”产品的是一个人吗?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丈夫升职了,想要买一条好领带,但觉得自己的审美没那么好,而妻子常常帮他选衣服,于是,就把这件事全权委托给妻子,妻子去了商场,看了多款领带,最终选择了其中一款并且付了钱。那么,在这个场景里,谁是消费者呢?是丈夫,妻子,还是他们两个都是呢?在英文里,有两个词可以区分这个场景:Consumer(消费者)和 Customer(顾客)。Consumer这个词是Consume(消耗)的名词形式,所以,真正的“消费者”是消耗(用了)产品或服务的人;而Customer是光顾商店的人,尽管产生了购买行为,但并不一定是直接的使用者。在这个例子中,丈夫才是真正的消费者,因为他才是使用领带的那个人,而妻子是顾客。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要考虑清楚购买决策是谁下的。在刚才的场景中,我们更需要影响妻子的购买决策。同样,在多数送礼情况下,须主要影响送礼的人。所以,消费者并不一定是购买者,而是最终消耗产品或者服务的人。做好营销,不仅要考虑对消费者的影响,也要考虑对顾客的影响——谁是购买的决策方,更需要影响谁。
再比如,购买或者消费的一定是个人吗?企业、政府是不是也可以成为消费者呢?在很多商业场景中,大家都会遇到这种词:to B,to C等,有时候还会被简写成“2B”“2C”(因为2的英文是“two”,发音和“to”类似)。但总有些分不清楚。其实这些“to”开头的词,都是在表达“对谁说、影响谁”。换句话说,“to”后面描述的就是一种生意所面向的消费者。下面就此做简单的讲解和区分。
to C:即to Customer,就是对顾客,指向的是个人消费者。平时每个人都会用的产品,其实都是to C的,比如薯片、饮料、服装……这些通常情况下是卖给个人消费者的,这部分生意就是to C的。前文的多数例子,也都是to C的。
to B:即to Business,指向的是对商业消费者,通常是企业。比如,刚才说到的薯片、饮料、服装,也有可能会卖给企业,有的企业采购零食,或者采购工服,那么这种就是to B的。除了一些可以to C也可以to B的产品之外,也有一些产品是只针对企业的。比如,机床、拖拉机,软件领域也有一些专门服务企业的,这些都是to B的产品。
to G:指的是对政府消费者,to Government。同样,有可能是to C也可以售卖的产品,也有可能是只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to S:这个比较少见,是to School,指的是对学校消费者。有些时候,to G和to S不会被特别清晰地单独划分开来,消费者为机构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使用“to B”的说法来概括。
这里提个问题,为什么to C是to Customer而不是to Consumer呢?——对,聪明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消费者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企业、政府、学校等。因此,消费者是以上这些类型的总集。不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会有一些需求,这些需求方就都是消费者。
我们再延展一下,市面上还有一些词,经过刚才的解释,是不是也就比较好理解了,比如以下几个词。
B2B=Business to Business,就是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由企业卖给企业。比如微软把办公软件卖给采购的公司。
B2C=Business to Customer,就是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由企业卖给个人。比如微软的软件也可以卖给个人。
C2C=Customer to Customer,就是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由个人卖给个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闲鱼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上,有人转让自己的二手商品,供给和消费的都是个人。
这些就是营销行业谈论消费者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概念了。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字母或者概念,就天然觉得不好理解,其实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迅速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