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侦探:用数据解密商业真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媒体:从媒介到游戏规则制定者

前面讲了消费者和商家两个角色,那么这两个角色想要产生互动,就需要媒体的存在。在传播学领域,对于媒体有很多的研究,其中较为著名的是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而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者说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这段话简单理解,就是在说,媒介看起来是承载信息的一种形式(比如同样的信息,可以使用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广播传播、电视传播等),但传播的这种形式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今,营销行业也被传播媒体的变化重新塑造,而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类社会的媒介从原始时代的口耳相传,到后来有了符号,再到有了纸张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信息才能通过图书来传播。之后也就有了传播学中说到的“大众传播”(Mass Media):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上的媒体都成为“传统媒体”,而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被多数人称为“新媒体”。在这个小标题下,我没有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这两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我相信,媒体形态还会不断变化,会不断出现更“新”的媒体,因此使用了“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媒体”的说法。

虽然互联网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大众了解的,但是互联网媒体的变化和迭代速度比之前的大众媒体更快了。在行业里,通常会将互联网媒体划分为以下四个时代。[1]

门户网站时代。这种网站年轻朋友可能了解比较少,就是早期手动将一些资料信息放在互联网上,提供一个获取综合性信息的入口,这个入口就被称为“门户”。雅虎网、新浪网、搜狐网是典型代表。

搜索引擎时代。搜索对很多朋友来说应该比较熟悉了,当互联网上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时,靠人“走进一个入口”去翻阅信息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就需要检索,也就是营销领域常说的,进入了“人找信息”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网站包括谷歌和百度。

社交平台时代。无论是门户网站时代还是搜索引擎时代,都是人在受着信息的牵引,信息的传播也仍然是相对中心化的。有人生产信息,有人查找信息,这被称为互联网的第一阶段,也叫作Web1.0时代。后来,用户开始在互联网上编辑和创建内容,进入Web2.0时代,开始了社交,互联网内容的消费者同时也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在这个时期,国外诞生了Facebook、Twitter,国内则出现了微博、微信。

推荐时代。其实互联网的推荐机制很早就产生了,比如亚马逊或者淘宝,会根据用户日常的行为去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商品,而这类技术用在内容上成为一个有针对性的创新。今日头条、抖音是这个时代的代表。

在叙述互联网媒体的四个时代的同时,其实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端到移动(主要指手机)端的转变,媒体形式也从网页成为一个个app。

在这些变化中,有一件事情没变:媒体作为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角色没有变。因此,广告也一直是媒体最普遍的赚钱方式。

互联网时代和传统的大众传媒时代最大的差异就是,互联网让“规模化”走向极致。从前,可能某一个电视频道拥有比较高的收视率,一个报纸有很高的订阅量,这样的媒体会成为商家更愿意刊登广告的地方。而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的界限,没有地域的差异,甚至不需要实体的纸张承载,只需要在网络上把人聚集起来即可。

因此,与之前的很多次媒介革命一样,互联网的出现也让媒体成为更强势的规则制定者,尤其是一些用户覆盖量级很大的媒体。商家需要思考,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广告被用户看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2.6亿[2],抖音的日活跃用户(即每天登录一次的用户)达到6亿[3],在这样的数据量级下,广告主要做好营销将面临两个挑战:如果想要覆盖更多的用户,就要有更高的广告预算;如果想要精准触达用户并带来转化,就要和其他的广告主竞争,带来更多与消费者互动的有效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