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味洗衣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夜来风雨声

烛火噼啪作响,映得账册上“太子谕“三个朱砂字刺目如血。

薛蕴的手指悬在那三个字上方,迟迟不敢触碰。东宫太子...这案子竟牵扯���储君?

“不可能。“他猛地合上账册,“太子仁厚天下皆知,怎会...“

老仆周全咳嗽几声,佝偻着背往炭盆里添了块炭:“公子,老奴亲眼看见杜琮带人闯入府中。他们逼老爷交出账册,老爷不从,杜琮就...“老人声音哽咽,“就当着全府人的面,把二少爷活活摔死在台阶上...“

薛蕴眼前一黑。二弟那年才十二岁。

“然后呢?“他听见自己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老爷当场吐血昏厥。杜琮命人把老爷抬进书房,灌了一碗药...说是治病,可老爷醒来后就开始七窍流血...“周全老泪纵横,“他们放火前,把老奴和其他下人锁在柴房。幸亏老奴会缩骨功,才逃出来...“

薛蕴胸口如压千斤巨石。三年前那个雨夜,他因外出查案逃过一劫,归来时薛府已化为焦土。所有人都说是一场意外,连朝廷派来的仵作也验不出异常...

“那场火是为了毁尸灭迹。“裴红叶冷声道,“你父亲中的是'牵机散',中毒后血脉逆行,七窍流血而亡。火烧过,什么痕迹都没了。“

薛蕴转向她:“你如何知道?“

裴红叶不答,从袖中取出一块铜牌放在桌上。铜牌上刻着“刑部仵作“四个字,背面则是“李三针“三个小字。

“李三针是你父亲的人。“裴红叶道,“他验出真相后,连夜将结果送到我师父手上,第二天就'失足落井'了。“

薛蕴拿起铜牌,触手冰凉。他忽然想起什么,急问周全:“周叔,父亲临终前可还说了什么?“

周全抹着泪点头:“老爷说...说账册有两本,一本在甲字库,一本在...在...“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嘴角渗出血丝。

裴红叶迅速点了他几处穴道,从药瓶里倒出一粒黑色药丸塞进他口中:“他肺被烟熏坏了,不能激动。“

周全缓过气来,继续道:“老爷说...另一本在'灯下黑'处...“

“灯下黑?“薛蕴皱眉。这是什么地方?

窗外忽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而下。裴红叶走到窗边查看,突然脸色一变:“有马蹄声,至少二十骑。“

薛蕴吹灭蜡烛,借着闪电的光亮望向窗外。官道上果然有一队骑兵疾驰而来,为首者身形魁梧,正是杜巍!

“他们怎会找到这里?“

裴红叶冷笑:“自然是有人报信。“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周全。

老仆慌忙摆手:“不是老奴!老奴对天发誓...“

“不是周叔。“薛蕴沉声道,“是郑元。他临死前说'小心户部'...“

裴红叶脸色骤变:“调虎离山!他们的目标不是这里,是...“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声巨响,接着火光冲天——正是“寒江独钓“在保定城的另一处据点!

“好个杜巍!“裴红叶咬牙,“薛蕴,你带周全从密道走,我去救人。“

薛蕴拦住她:“一起走。你现在去是送死!“

“那是我的姐妹!“裴红叶眼中寒光迸射,一把推开薛蕴,“记住,三日后午时,永定河废码头见。若我不来...“她顿了顿,“玉佩背面用醋浸过可见密文。“

说完,她纵身跃出窗外,几个起落便消失在雨幕中。

周全拽了拽薛蕴的衣袖:“公子,咱们快走吧。老奴熟悉这宅子的密道。“

密道入口在厨房灶台下,狭窄潮湿。薛蕴扶着周全艰难前行,身后追兵的声音越来越近。突然,周全脚下一滑,差点摔倒。

“周叔,我背你。“

“使不得!公子是千金之躯...“

薛蕴不由分说背起老人,在昏暗的密道中摸索前进。周全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伏在他背上轻声啜泣:“公子长大了...跟老爷年轻时一模一样...“

密道尽头是片竹林。暴雨如注,两人顷刻间湿透。薛蕴找了棵大树暂避,忽听周全“咦“了一声。

“怎么了?“

“公子你看...“周全指着远处火光,“那些人穿的...不是官兵服色...“

薛蕴眯眼望去。闪电照亮了那群人的���束——飞鱼服,绣春刀。锦衣卫!

“奇怪...“周全嘀咕,“杜巍是兵部的,怎能调动锦衣卫?“

薛蕴心中一动。除非...杜巍背后的人能跨部调兵...

竹林外传来马蹄声,薛蕴立即背起周全继续逃。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半个时辰,终于找到一座废弃的土地庙。

庙里漏雨,但总比外面强。薛蕴生起一小堆火,帮周全烘干衣服。老人受寒发热,开始说胡话:“老爷...老奴对不起您...没护住二少爷...“

薛蕴心如刀绞。他取出玉佩和账册残页,就着火光细看。账页上的数字触目惊心:景和四年正月至三月,各地漕粮被秘密调拨三十万石,用途一栏均写着“军需“,但旁边朱批却是“金丹所需“。

最可疑的是那“太子谕“三字。薛蕴曾随父亲见过太子几次,印象中那是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醉心诗书,不似沉迷方术之人...

他忽然想起裴红叶的话,将玉佩浸在醋中。片刻后,玉佩背面果然浮现出几行小字:

「甲字库账册为饵,真本藏于《贞观政要》夹层。九转金丹非太子所求,实为...」

后面的字模糊不清,只能辨认出“道门“二字。

道门?薛蕴猛然想起老君山那个道士。难道...

周全的呓语打断了他的思绪:“...二少爷死得好惨...老爷吐血时手里还攥着奏折...“

奏折?薛蕴急忙摇醒老人:“周叔,你说父亲手里有奏折?“

周全迷迷糊糊地点头:“老爷那晚本来要上密折...折子被杜琮抢走了...“

“奏折内容是什么?“

“老奴不知...只听见老爷对夫人说...说要弹劾兵部与道官勾结...“

道官!薛蕴脑中灵光一闪。本朝崇尚道教,皇帝常召道官入宫讲法。若是有道官借炼丹之名...

天蒙蒙亮时,雨停了。周全的烧也退了些。薛蕴决定冒险进城——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杜巍绝对想不到他敢回京城。

两人扮作卖柴的父子,混在早市人群中进了保定城。城中戒备森严,到处贴着海捕文书,上面画着薛蕴的肖像,罪名是“谋杀河阳通判郑元“。

“公子,咱们现在去哪?“周全小声问。

“先找地方安顿。“薛蕴压低斗笠,“然后我要去趟翰林院。“

父亲生前好友刘世安现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或许能帮他查到些什么。

他们在城西找了间偏僻的客栈住下。薛蕴换了身粗布衣裳,把佩剑用布包了,扮作送书的杂役前往翰林院。

刚到翰林院门口,就听见里面一片嘈杂。几个书吏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嘴里嚷着“不好了“。

薛蕴拉住一个相熟的老书吏:“张伯,出什么事了?“

“刘、刘学士他...“老书吏脸色惨白,“刚才在书库突发急病,人没了...“

薛蕴如遭雷击。刘世安死了?这么巧?

“什么病?“

“听说是心脉断裂...七窍流血...“老书吏突然住口,警惕地看着薛蕴,“你是...薛御史?“

薛蕴暗叫不好,正要否认,老书吏却压低声音:“快走!锦衣卫的人就在里面!刘学士临死前说了句'灯下黑'...他们正查谁听过这话...“

灯下黑!薛蕴心头狂跳。他匆匆告辞,绕到翰林院后墙。这里有一棵老槐树,他小时候常爬这棵树溜进书库找父亲...

趁着守卫不备,薛蕴攀上槐树,透过气窗看见书库内的情景:刘世安的尸体躺在地上,几名锦衣卫正在翻检书架。一个穿紫袍的背影站在窗前,正是杜巍!

“继续搜!“杜巍厉声道,“一定要找到那本《贞观政要》!“

薛蕴屏住呼吸。《贞观政要》...这不正是玉佩密文中提到的书名吗?

他小心地挪动位置,想看得更清楚些,不料树枝突然断裂!虽然及时抓住墙沿,但声响已经惊动了里面的人。

“谁?“杜巍厉喝。

薛蕴当机立断,纵身跳下高墙,落地后几个翻滚卸去力道,头也不回地冲进小巷。身后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喊叫声,他左拐右拐,最后躲进一家药铺的后院。

药铺老板是个慈眉善目的老者,见薛蕴满身狼狈,二话不说把他藏进地窖。直到天黑,外面搜捕的声音才渐渐远去。

“多谢老丈相救。“薛蕴拱手道,“不知老丈如何称呼?“

“老朽姓程,是这保生堂的坐堂大夫。“老者捋须微笑,“薛公子不必多礼,老朽与你父亲是故交。“

薛蕴一惊:“您认识家父?“

程大夫点头,从药柜暗格中取出一封信:“三年前薛尚书曾托老朽保管此物,说若他日公子来寻,便交予你。“

信封印着火漆,上面是父亲的笔迹:“吾儿子怀亲启“。

薛蕴双手微颤地拆开信,里面只有一张薄纸,写着:

「吾儿若见此信,为父已遭不测。九转金丹乃妖道蓝道行所献,借太子之名行妖术。兵部杜巍、户部章衡皆为党羽。真账册藏于灯下黑处——翰林院御赐《道德经》函套夹层。勿信东宫,勿近道官。守正辟邪,吾儿切记。」

信纸背面还写着一串人名,第一个就是“刘世安“,后面跟着“郑元“、“赵德成“...都是已经死去的人。

最后一个名字让薛蕴浑身一震:“裴红叶“。

名字旁边有个小注:“寒江独钓,可用不可信“。

薛蕴脑中一片混乱。父亲信中说勿信东宫,可玉佩密文却说“九转金丹非太子所求“...而裴红叶的名字出现在死者名单上,又标注“可用不可信“...

程大夫见他神色不对,关切地问:“公子没事吧?“

薛蕴收起信件:“程伯,您可知道蓝道行是谁?“

程大夫面色顿变:“蓝真人是皇上最宠信的道官,如今掌管朝天宫,号称能炼九转金丹...“他压低声音,“不过老朽听说,他炼丹要用童男童女的血做药引...“

薛蕴想起河阳那些失踪的孩童,胃里一阵翻腾。难怪需要那么多粮食打掩护,原来是为了...

“程伯,翰林院可有御赐《道德经》?“

“有啊,就放在御书阁最显眼处。“程大夫苦笑,“灯下黑...薛尚书果然高明。“

辞别程大夫,薛蕴悄悄回到客栈。周全见他安然归来,长舒一口气:“公子,老奴打听到消息,裴姑娘被抓了!“

薛蕴心头一紧:“怎么回事?“

“说是'寒江独钓'的刺客行刺杜侍郎未遂,死了三个,抓了一个女的...“周全递上一张皱巴巴的告示,“明日午时要在菜市口凌迟处死...“

薛蕴展开告示,上面画着裴红叶的肖像,罪名是“谋逆“。处刑时间正是原定他们相见的时辰!

“公子,咱们救不救?“

薛蕴沉思片刻,摇头:“先取账册。“父亲说得对,裴红叶“可用不可信“。但若她能带他找到更多线索...

夜深人静,薛蕴独自在院中练剑。雨又下了起来,将他浑身淋透。剑招越来越快,最后化作一片银光,将雨帘都斩断。

父亲、母亲、二弟...薛府十七条人命...河阳饿死的百姓...赵德成、郑元、刘世安...

每一剑都带着刻骨仇恨。直到虎口崩裂,鲜血混着雨水顺剑身流下,他才颓然停手,跪在雨中无声恸哭。

次日清晨,薛蕴换上一身书生装扮,将佩剑藏在琴匣中,前往翰林院。今天是大朝会,杜巍必定在宫中,正是取账册的最佳时机。

路过菜市口时,他看见刑台已经搭好,周围站满了锦衣卫。裴红叶会被押到这里千刀万剐...薛蕴握紧琴匣,硬起心肠继续前行。

翰林院今日当值的是个年轻编修,见薛蕴抱着琴匣,以为是来送乐谱的,问也不问就放行了。御书阁在翰林院深处,平日少有闲人进出。

薛蕴很快找到那套御赐《道德经》——紫檀木函套,金丝楠木匣,就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他假装整理旁边书架,趁人不备迅速检查函套。

果然在夹层里摸到一叠纸!薛蕴刚要将它取出,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冷笑:

“薛御史,本官恭候多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