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发经济的定义与背景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逐渐成为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促进产业升级和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首发经济”,这既反映了国家层面对这一经济现象的高度关注,也体现了对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远考量。
首发经济的具体发展脉络,如图1-1所示。
那么,究竟什么是首发经济呢?
从其发展历程来看,首发经济始于“首店经济”。
自2005年起,众多国际连锁品牌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将在中国市场的首家门店,即“首店”作为试验场和市场风向标,这些门店通常选址于一线城市的中心地标区域。
2015年之后,深圳、成都和杭州等城市开始将首店数量作为城市营销的一部分,视其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而正式拉开将首店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的序幕。

图1-1 首发经济发展脉络
2018年,上海市在推广首店概念时率先提出“首店经济”,同年,上海吸引了835家首店落户。[1]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中心城市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这是国家级文件中首次同时提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表明首店已不再限于品牌门店,而是向着更多品类、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拓展,使首发经济正式成为新经济形态之一。
从首店经济发展为首发经济的过程可以看出,首发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
简单来说,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其内涵、特点、价值、举措见图1-2。
“首次”与“创新”是首发经济的两大关键词。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首发经济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扩大消费需求。同时,企业通过首发活动可以迅速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图1-2 首发经济的内涵、特点、价值与举措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首发经济开始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结合,一跃成为新时代的“宠儿”。特别是在经济供强需弱的大环境下,过去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增长的传统模式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已无法充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因此,亟须构建一个“政府促进消费、消费引导投资”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在这种经济发展新格局下,首发经济无疑成为“热点词”。
一方面,首发经济源于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只要产品符合心意就很愿意尝试新的品牌,哪怕从未听说过这个品牌。[2]另一方面,该模式强调企业应通过率先推出创新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来激发市场需求,从而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这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也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例如,在科技行业,苹果公司以其iPhone系列产品的首发而闻名,每次新品发布都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抢购热潮。根据科纳仕咨询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苹果约占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17%[3],而每次在发布新手机之前的一个月里,苹果公司的股价往往会平均上涨4.6%[4],这正是首发经济力量的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首发经济从企业实践逐步演变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开始探讨首发策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首发经济推动产品创新。相关调查显示,成功的首发能够显著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同时也能为后续产品线的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首发经济还涉及市场进入时机选择、定价策略和营销活动规划,这些都是企业在制定首发战略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首发经济是连接传统经济学与现代商业实践之间的桥梁。它结合了消费者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首发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以及企业如何根据市场反馈调整自己的策略。
首发经济的研究还包括对创新扩散过程的分析,即新产品的首次亮相如何引领潮流,并最终被广泛接受。根据哈佛商学院的调查,上市的新产品中有57%是直接由客户创造的;美国斯隆管理学院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成功的民用新产品中有60% ~ 80%来自用户的建议,或是采用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改革,这进一步证实了消费者在产品创新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首发经济不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市场策略,更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结果。
通过首发,企业能够快速获取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首发经济还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供应商、渠道商和终端用户共同参与到产品的早期推广中,形成了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首发产品的高关注度既能带动短期内的销售增长,又能在长期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因此,企业在制定首发策略时,既要关注产品本身,也需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消费者心理以及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基于上述背景,首发经济的内涵呼之欲出。但并非所有“首次”进行的经济活动都能被称为首发经济,它在更深层次体现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总的来看,首发经济具备“三化”:细节化创新、试点化试验、标杆化引领,见图1-3。

图1-3 首发经济的“三化”
其一,首发经济的核心在于“细节化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首发经济仅局限于推出新产品、开设新店铺或举办新展会这些表面的“新”事物。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新事物的背后,首发经济更加强调的是在供应链管理、技术应用以及市场运营等各个环节上细致入微的创新和优化。
例如,在技术应用上,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趋势,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个性化服务水平;而在市场运营方面,通过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策略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
这些细节化的创新举措,尽管并不引人注目,却能够为品牌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其二,首发经济的关键在于“试点化试验”。
通过小规模的试验性推出,企业可以验证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接受度,降低试错成本,同时为大范围推广积累宝贵经验。
具体而言,试点化试验允许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投入下进行风险控制。在全面推广之前,通过小规模的测试,企业可以避免在未经验证的市场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从而减少可能的经济损失。
其三,首发经济的本质在于“标杆化引领”。
这种经济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或产品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这种标杆化引领适用于科技、时尚、汽车、娱乐等众多领域。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协同产业联动,则是首发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这意味着,一个成功的首发事件能够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例如,国际时装周的首次举办,在吸引全球时尚界关注的同时,还会进一步以点带面促进当地服装制造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经济循环,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首发经济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单一国家或地区的界限,扩散至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