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王朝178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王位上坐着的是天竺人

三日后。

康提城内张灯结彩,男人穿着纯棉纱笼,女人披上轻盈的纱丽,每个人都盛装打扮出席,共同迎接这场康提王国百年难遇的盛事。

三百年前的中国无敌舰队又回来了,还要与王国一起守卫佛教圣地!

这个消息犹如一阵狂风,刮遍了这座山谷之城的每个角落,让每一个收到音讯的王国子民都感到振奋不已。

在正式定盟前的三天里,每天都有康提人呼朋唤友跑到城外军营边围观正在列队训练的宁军士兵。

黑发黑眼、皮肤白皙,这不就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中国人吗?

对于这些在三百多年前狠狠收拾过他们祖先的中国人,康提人并没有多少恶感,反而是以好奇、期盼居多。

中国人再怎么坏,也是佛教徒,不至于比那些十字教徒更坏吧?

在康提人的希望与期盼下,三天时间转瞬即至。

在万众瞩目下,郑承熵和康提王太子斯里在城门口登上装饰华丽的象鞍,骑上了队伍最前面的两头战象,并肩入城,其余上百头披红挂彩的战象则两两一队跟在后面入城巡游。

一百名被允许入城的宁军士兵,则排出了一个横十竖十的方阵。

他们头戴插着雉翎的飞碟藤盔,身穿靛蓝色海军步兵夏季短衫,两条栓着弹药盒、水壶的牛皮武装带交叉背负。

肩上则扛着插有明晃晃刺刀的燧发枪,踢踏着响亮而又整齐的脚步走在象兵方阵之后,向康提人民尽情展示着己方军容、军威。

看着这支虽然才一百人,但却纪律严明,动作更是宛如一人的队伍,乱糟糟的康提百姓不由得有些自惭形秽。

不愧是中国无敌舰队的后代,即使过了三百年,依然不是康提人可以力敌的。

围观的康提人自卑自叹过后,随即又生出了无尽的欣喜。

因为盟友强大也是好事,意味着他们可以早日收复失地,摆脱尼德兰人的欺辱。

载歌载舞的欢庆后,象兵方阵来到了宫殿前的山脚下。

郑承熵和斯里王太子跳下象背,一同朝宫殿旁边的佛牙寺走去。

佛牙寺建在一长方形花岗石基上,分为二层,白墙红瓦大檐顶,谈不上高大雄伟,却也庄严肃穆。

郑承熵走进了这座墙壁和天花板都绘满壁画的寺庙,突然有种感觉,那些色彩鲜艳,形象栩栩如生的神佛雕塑仿佛正凝着自己一般,有一种无形的威压。

他定了定心神,走进大殿正堂,双手合十朝宝相庄严的佛祖金身拜了拜,然后向腊贾迪国王、沙罗南卡罗大师一一行礼。

一阵寒暄过后,两张案几被搬进了大殿内,郑承熵和腊贾迪国王各坐一方,开始翻阅盟书。

盟书由汉语、僧伽罗语、暹罗语三种语言书写,并约定了大宁、康提双方结盟的条件与义务。

主要有三条。

第一、大宁派出战舰帮助康提人收复锡兰岛沿岸失地,事成之后,以科伦坡、亭可马里两座港口及周边二十里地作为酬谢。

第二、康提王国派出3万名陆军士兵、2万名民夫协助参战,并无偿提供稻米5万石,牛5000头,蔬果肉食若干作为宁军的战时补给。

第三,赶走尼德兰人,收复整个锡兰岛后,康提王国向大宁两年一贡,重新成为大宁的藩属国。

……

双方确认盟书没有问题后,开始准备签字。

不过在签字之前,还有一个佛前立誓的仪式要完成。

腊贾迪国王恭敬的跪在蒲团上,开始以康提国王的名义立誓,永不叛宁。

郑承熵只好跟着照做,以会稽郡王的名义立誓,永不殖民锡兰。

郑承熵在这里耍了一个滑头,没敢以大宁皇帝陛下的名义立誓,毕竟皇权至高无上,即使他贵为郡王,也不能代表皇帝,而且他压根没有请示过皇帝。

通事赖重光祖籍潮州府,家里经常做大宁往返暹罗的生意,由于是商贾家庭出身,所以也是个机灵鬼,在看到郑承熵眼神示意后,硬着头皮把“会稽郡王”四个字用暹罗语翻译成了“大宁皇帝”。

康提人不懂汉语,自然没瞧出这点小把戏。

佛前立誓之后,郑承熵和腊贾迪国王正式签订盟书,并互换了盟书。

看这一切搞定后,赖重光躲在角落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他知道自己已经上了贼船,这辈子怕是要跟着郡王殿下一条道走到黑了。

他也没料到,郡王殿下竟如此胆大,敢假冒皇帝的名义立誓。

……

看着盟书签订后,腊贾迪国王不知道是太开心了还是怎么的,黝黑的面庞浮现出了一丝不正常的潮红,一直不停的咳嗽。

这一幕,不仅被郑承熵看到了,还被地位等同国师的沙罗南卡罗看到了。

老和尚那对原本浑浊的眼睛,突然闪过了一抹精光,随即便恢复如常。

……

签约定盟后,腊贾迪国王匆匆离开了佛牙寺。

由斯里王太子、沙罗南卡罗大师陪着郑承熵参观起了这座寺庙。

郑承熵一个殿一个殿的礼拜了诸天神佛,还给寺庙捐了1000枚大宁银元作为香油钱。

此举赢得了沙罗南卡罗大师和佛牙寺僧伽的好感。

没一会儿,斯里王太子也匆匆离去了,郑承熵本打算离开,但却被沙罗南卡罗大师叫住了。

“亲王殿下,老僧有几句话想同你讲。”

赖重光把老和尚的暹罗话翻译成汉语复述了一遍。

郑承熵不明白老和尚是什么意思,但也没有拒绝,笑着点头道:“大师有话请直说,如果需要本王帮忙,力所能及的事,绝不推辞。”

“哈哈,好,请殿下随我来。”

沙罗南卡罗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讲述起了佛牙寺的传承历史。

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留下了8万余颗舍利,天竺各国为了争夺佛舍利而发动战争,经过佛教徒调解,8位国王平分了舍利。

在公元317年,南天竺的羯陵伽国国王战败,于是谴公主将佛牙舍利藏在发髻中送给了他的好友锡兰国王。

这就是锡兰佛牙舍利的由来,至今已在国内供奉一千多年,成了僧伽罗人最敬仰的圣物。

郑承熵不知道老和尚在卖什么关子,没事讲舍利干什么,是打算给自己讲经吗?

已经有些不耐烦的郑承熵强摁下心中的不耐,装着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聆听,时不时还询问两句。

但老和尚沙罗南卡罗似乎已经看穿了一切,笑着说道:“亲王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吧,觉得老僧我啰嗦。”

“大师何出此言,弟子绝不敢冒犯佛祖。”

郑承熵知道要跟锡兰这种宗教狂热国家打交道,不能表现得像个伪信徒,一直装作自己很信佛。

“亲王殿下,老僧之所以跟你说这么多,只为了告诉你一件事,锡兰和天竺有着长达数千年的文化和宗教联系。”

“本王对此有所了解!”

“不,亲王殿下,你不了解,你知道现在坐在康提王位上的实际是一名天竺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