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运营实战:用户沉淀+商业变现+风险规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存在基础:流量成本高企背景下的个体机会

近年来,私域流量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热词,互联网巨头纷纷制定了与之相关的发展战略。疫情之后,消费主场已经开始从线下实体经济转移到线上赛道,私域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在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的加速回暖为私域经济的发力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与此同时,政策方面的利好也在助力私域经济的发展。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指出,企业使用的数据资源,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最终目的用于出售的数据资源,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存货。由此可见,数字资产时代已经向企业敞开了大门,政策方面的优惠和支持正在鼓励企业保护好、经营好自身的数据资源,而私域流量运营正是企业沉淀属于自身的数据流量资产的极佳方式,对于企业私域数据资产的建设、部署和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天猫、微信、抖音、快手都属于各自领域平台当中的佼佼者,然而都在不约而同地布局私域流量,有的低调进行,有的严格规范,但都不难看出各大平台对于私域流量的重视程度。那么,如此备受关注的私域流量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事实上,想要对私域流量进行准确的解释,还真不容易实现,毕竟它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某企业运营总监认为,私域流量主要具备三大特点,如图1-3所示。

图1-3 私域流量所具备的三大特点

根据上述特点,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回头客”。精细化运营用户是私域流量的底层逻辑,也就是说,相比于以往对用户的粗放式管理,在接下来的流量竞争中,各大平台都更注重对用户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的管理,包括用户留存、转化、复购、分享等重要节点。

事实上,判断流量属于私域还是公域,最重要的标准在于流量的所有权归谁。归个人所有,那就是私域流量;归平台所有,那就是公域流量。以这一标准进行分析,可以说私域流量从用户接触互联网开始就已经存在于各大平台当中,微信、微博、抖音等都是承载用户流量的工具。只要流量掌握在个人手中,统统属于私域流量,比如微博大V、抖音红人等,都是通过平台的公域流量池来吸引用户,将流量沉淀下来转化为私域流量后才有可能实现商业变现。

所以,私域流量绝非一件新事物,它只是在一轮又一轮的互联网巨头流量存量博弈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个体机会,经过多年的酝酿,加上新技术的加持,到2019年得以爆发。

私域流量蹿红的背后原因正是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步消失,获客成本上涨。当流量的增量红利犹存的时候,商家只要参与到主流电商平台当中,都可以获得分配市场蛋糕的机会。然而,当市场增速减缓,竞争对手却有增无减时,抢夺流量的形势则变得严峻起来。如果商家营销的速度跟不上流量成本的上涨趋势时,商家则面临亏损的境地。阿里获客成本从2018年279元到2022年1302元。可以看到近几年来获客成本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21年以来获客成本的增长速度大幅度提升,各企业在私域流量领域的布局是加速获客成本提升的重要原因。

正是由于流量成本的逐渐升高,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入局私域流量。以当下的拼多多、云集等平台为例,它们都是依托于微信用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交电商,并且可以说是运营私域流量的典型代表,因为它们能够将无数个私域流量汇聚在一起,并且将其转移到自身平台当中。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7月,拼多多日活跃用户数(daily active user,DAU)约3.07亿,月活跃用户数(monthly active user,MAU)约为6.56亿。

私域流量的风口已经打开,目前正在迅速延伸至各个领域,不仅仅是阿里、腾讯、快手对其进行了战略布局,还有许多依托于微信平台的创业商家也都在快速进行战略调整,并且可以看到很多知名投资机构也在纷纷布局,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金沙江创投、源码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