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昆明市国贫县(区)的基本情况
一 昆明市概况
昆明市位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中部,介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北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东与曲靖市交界。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昆明市土地总面积210.13万平方千米[2]。昆明是云南省省会、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昆明区位独特,位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3]。
在地貌上,昆明市属于滇中中山湖盆高原地貌区,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境内最高点为拱王山主峰雪岭,海拔达4344.1米;最低点为金沙江与小江交汇处小河口,海拔695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
在气候上,昆明市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
截至2018年末,昆明市辖7个市辖区(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东川区、呈贡区、晋宁区)、1个县级市(安宁市)、3个县(富民县、嵩明县、宜良县)、3个自治县(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共计138个乡镇(街道)。
据《2018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206.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16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2038.02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2946.72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47.4%和49.3%,分别拉动GDP增长0.3、4.0和4.1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6387元,增长7.4%,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1543美元。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85.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9.0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72.85%。201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71.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2.74万人,占61.70%;农村人口218.92万人,占38.30%。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88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5元,增长8.7%。
二 昆明市国贫县(区)简况
在我国,除了东部沿海省市之外,一般而言,省会往往集中了整个省的资源和财富,因而是省内最富有的城市。然而,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国还有9个省会城市拥有24个国贫县(区)(见表2-1),其中,石家庄市4个,哈尔滨市1个,太原市1个,呼和浩特市1个,兰州市1个,南宁市3个,昆明市3个,西宁市2个,拉萨市8个。
表2-1 我国省会城市拥有的国贫县(区)

表2-1 我国省会城市拥有的国贫县(区)-续表

表2-1表明,昆明市拥有的国家级贫困县(区)达3个,占了全国省会城市拥有国家级贫困县(区)总数(24个)的12.50%,占了昆明市所辖县(市、区)总数(14个)的21.43%。
在昆明市拥有的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区)中,东川区为深度贫困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均为我国少数民族山区较为贫困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三 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的基本情况
从总体上看,昆明市的这三个国贫县(区)基本是集“山区、民族、老区、农业、贫困”为一体的县(区)。
(一)均为典型山区县(区)
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地处“两江一河”(金沙江、小江、普渡河)流域,总体地形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多数地区海拔在1500~3200米,海拔最高点4344.1米(拱王山主峰雪岭),最低点695米(金沙江与小江交汇处小河口),高低悬殊达3649.1米,立体气候明显。
在云南农业生产和经济布局研究中,常把土地分为坝区和山区两类。坝区是最珍贵的土地资源,按《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农村部分)》,坝区(或称坝子)是指坡度≤8°、连片面积≥1平方千米的山间盆地、谷地和其他平地[5]。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云南省坝区调查结果[6],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坝区面积分别仅有0.41万公顷、1.20万公顷和4.46万公顷,坝区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简称坝区比例)仅分别为2.20%、2.83%和12.43%。相应地,山区面积比例分别达97.75%、97.17%和87.57%。与云南省和昆明市平均值相比,东川区和禄劝县山区面积比例明显高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平均值;寻甸县山区比例虽低于云南省平均值,但明显高于昆明市平均值(见表2-2)。因此,总体上,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均为典型山区县(区)。
表2-2 云南全省及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坝区与山区面积比例

据云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编的《云南省不同气候带和坡度的土地面积》[7],东川区、禄劝县和寻甸县地形坡度>15°的坡地面积比例分别达86.63%、76.98%、44.36%,其中>25°的陡坡地面积比例分别达60.36%、37.44%、11.85%。与云南省和昆明市平均值相比,东川区和禄劝县>15°的坡地面积比例均高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平均值(见表2-3)。从>25°的陡坡地面积比例来看,东川区达60.36%,远远高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平均值;禄劝县>25°的陡坡地面积比例虽稍低于云南省平均值,但显著高于昆明市平均值。寻甸县>15°的陡坡地面积比例和>25°的陡坡地面积比例虽低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平均值,但总体上依然呈现山高坡陡的态势。
表2-3 三个国贫县(区)不同坡度的土地面积比例及其与云南省、昆明市的对比

正由于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均具有山高、谷深的典型山区县(区)特点,在气候上表现出另一种山区特性——立体气候。据云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编的《云南省不同气候带和坡度的土地面积》[8],云南省共划分出7个气候带,即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昆明市和东川区、禄劝县可划分出6个气候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寻甸县可划分出5个气候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表明昆明市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立体气候非常明显(见表2-4)。另外,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暖温带、温带、寒温带面积比例合计数分别达61.15%、79.32%和93.01%,远远高于云南省平均值(41.26%)。从海拔较高、热量条件最差的温带、寒温带面积比例合计数来看,昆明市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均在50%以上,远远高于云南省平均值(24.90%)和昆明市平均值(43.90%),表明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多数地区海拔总体偏高,气候条件较差。
表2-4 三个国贫县(区)不同气候带的土地面积比例及其与云南省、昆明市的对比

(二)少数民族众多,其中禄劝和寻甸均为民族自治县
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中,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均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占昆明市少数民族自治县总数(3个)的2/3。
禄劝县分布着彝、苗、傈僳等23个少数民族,2017年末少数民族人口15.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48.73万人)的32.70%。禄劝县少数民族达23个,尤其以彝族较多,其次为苗族,故被称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寻甸县境内居住着回、彝、苗等24个少数民族,共计13.3万人,占总人口(56.3万人)的23.6%,其中有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1021户3825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8.8%。全县有宗教场所216所(其中清真寺82所、基督教堂100所、寺庙34所),有信教群众8.9万人。
由于历史原因,东川区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区,虽然不是民族自治县,但农村人口多,其中拥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彝、回、布依和苗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三)均为革命老区县
禄劝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35年、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禄劝,历时12天,途经14个乡镇、311个村民小组,红色文化遗迹遍布境内。现今皎平渡镇的皎平渡口是毛泽东同志指挥中央红军主力成功抢渡金沙江、实现北上抗日重大战略转移的渡口。1999年,禄劝县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首批革命老区县之一。
寻甸县也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确定的云南省首批革命老区县之一。1935年4月和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路经寻甸,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和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并发布了抢渡金沙江的“4·29”渡江令,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东川也是革命老区。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长征经过东川,地处现今东川区拖布卡镇树桔村的“金沙江树桔渡口”成为中央主力红军巧渡金沙江三大渡口之一。1947年后,东川人民勇敢地投入边纵斗争,为云南解放做出了贡献。2014年,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补充确定东川为云南省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县。
(四)基本是农业县(区)
从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比例来看,据《云南统计年鉴-2014》[9](能够查阅到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数据的最新年份统计年鉴),禄劝县和寻甸县2013年末农业人口比例分别达98.20%和97.38%,远超过云南省平均值(83.41%)和昆明市平均值(59.08%),是典型的农业县。东川区属于特殊的资源枯竭型城区,总体上以农业人口为主,2013年末农业人口比例达81.99%,大致与云南省平均水平相当,但远高于昆明市(59.08%),因而实际上也是典型的农业区(见表2-5)。
表2-5 云南全省及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2013年末农业人口比例及其与云南省、昆明市的对比

从经济指标来看,第一产业(指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简称第一产业占比)较高,尤其是禄劝县和寻甸县,其第一产业占比分别达25.89%和26.28%,远远高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平均值;东川区尽管由于矿业缘故,第一产业占比低于云南省平均值,但也明显高于昆明市平均值。从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禄劝县和寻甸县分别达69.45%和48.77%,显著高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平均值;东川区尽管低于云南省平均值,但明显高于昆明市平均值[10](见表2-6)。
表2-6 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2017年第一产业比例和农业总产值比例及其与云南省、昆明市的对比

(五)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
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确定贫困县(区),其标准是:按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农区县低于150元、牧区县低于200元、革命老区县低于300元的,即列入国家扶持贫困县(区)范围。当年共确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区)。东川区、禄劝县和寻甸县均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区)。此后进行过三次调整。
1994年,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对贫困县(区)进行了第一次调整。按照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元的县(区)一律退出、低于400元的县(区)全部纳入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区)。昆明市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均被列为全国扶贫攻坚贫困县(区)。
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区)进行了第二次调整,贫困县(区)改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国家把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并在上述四类地区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11]。全国共确定592个重点县(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东川区、禄劝县和寻甸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12]。
2011年,我国又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13],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区)进行了第三次调整。本次调整结果,东川区、禄劝县和寻甸县依然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
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2014~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不仅显著低于全国、云南省和昆明市的平均水平,而且在全省居于低下水平。由表2-7可见,一方面,云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一直处于倒数位置,例如,2015~2017年云南省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均居倒数第四位,表明云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低下;另一方面,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云南省一直居于倒数位置,例如,2015年东川区、禄劝县和寻甸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分别位居倒数第七位、倒数第十五位和倒数第十八位,这足以表明这三个国贫县(区)农户收入水平的低下。
表2-7 昆明市三个国贫县(区)2014~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在云南省的位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