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与晚清招商局和电报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唐廷枢总办,盛宣怀入局会办

1873年7月,轮船招商官局正式营业不到半年,李鸿章发布调令,任命唐廷枢为轮船招商局总办,负责招商事宜。

唐廷枢,出生于1832年5月19日,广东香山人,是当时闻名的买办人物。他是在轮船招商局初创过程的困难时刻,接替朱其昂出任总办的。唐廷枢自幼在香港教会学堂学习,精通英语,先后在香港司法部门和上海海关担任翻译。特别是他在怡和洋行主持华人客货揽载业务,对于航线的开辟、轮船的调配以及中外贸易情形,都十分熟悉。他不但从长期的买办活动中积累了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丰富知识和实际经验,而且同商界保持着广泛的联系,本人又饶有资财,是当时航运界最活跃也最有实力的人物。他自然成为李鸿章欲解决商局招商及运营困境的最佳人选。

唐廷枢到任轮船招商局后,立即抓紧招集商股,以扭转资金困难的局面。唐除了自己投资和将自己原先委托外商经营的“南浔”“满洲”“汉洋”“永宁”等号轮船随带入局,还积极招徕亲友投资,其中包括徐润和徐润的亲友。盛宣怀稍后入局,也积极配合招集商股的工作,认领了50万串商股。为此他先后两次到苏州与常熟,从他与苏州怡园园主顾文彬等人合开的典当行中去提款,至上海轮船招商局去参股。

在轮船招商局招股工作中,唐廷枢与徐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商局第一期议招股本100万两,于1881年完成。次年再招新股100万两,于1883年完成。

唐廷枢凭借他广泛的人脉和在商界的号召力,成功地将原来附股洋商的买办资本吸引到轮船招商局来,扭转了商局开创时的困境,也实现了李鸿章“设局招徕,俾华商原附洋商股本,归并官局”的设想。

在李鸿章任命唐廷枢为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同时,原任总办的朱其昂改为专管漕运的会办。唐廷枢接任后一个多月,禀请李鸿章任命长期在宝顺洋行担任买办的徐润出任会办,协助经理局务。徐润,广东香山人,14岁时随其叔到上海,入英商宝顺洋行当学徒,因其能干而升至买办。在宝顺洋行期间,他出资捐得员外郎,由李鸿章“奏保四品衔”。徐润先后在美商旗昌轮船公司、英商公正轮船公司附股投资,并在上海、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相继开设众多货号,是一位能干的商人。李鸿章对唐廷枢的提议,自然十分赞成。

1873年9月9日,李鸿章签署了一份文件——《札饬盛宣怀入局》。这是一份委任状,任命29岁的盛宣怀出任轮船招商局的会办,文件说:“应添派妥员,前往会办。已另札饬委盛道宣怀赴局会办,所有该局运漕、揽载及一切规画事宜,均应悉心,随时禀候核夺,仰即遵照。”盛是继出任总办的唐廷枢,留任会办的朱其昂之后,第三个到位的高管。盛宣怀在商局代表李鸿章“往来查察”,“订明不经手银钱,亦不领局中薪水”,他“向未驻局办事”,李也“向未责以专司招商局务”,只是遇有重要事件,与唐廷枢、徐润等筹商会禀。[9]盛宣怀入局后,对唐廷枢负责的招股工作,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

一个月后,李鸿章又正式任命徐润担任会办。至此,改制后的轮船招商局形成了由唐廷枢、徐润、朱其昂、盛宣怀四人组成的领导班子。其中,唐为外资洋行代表,朱为漕粮北运代表,盛为李鸿章代表,徐为具有买办背景的国内工商业主代表。

1875年秋,盛宣怀赴湖北督办矿务,1879年就任天津河间道,其中大部分时间未能办理局事。朱其昂于1878年病故,后由其弟朱其诏接任会办,但是1879年朱其诏就任永定河道而离局。因此,改组以后的商局,主要经营者为唐廷枢与徐润。1878年后,唐廷枢负责开平矿务局,不常驻局,轮船招商局日常工作由徐润主持,但是重大决策仍需由唐廷枢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