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十六讲 连中三元

明朝有位商辂(1414—1486),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连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明史》说:“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明史·商辂传》)有明一代,殿试89科,而解元、会元、状元集于一身者,只有商辂一人。而明清500多年,进士考试201科,高中进士51624人,而乡试、会试、殿试第一者,也只有商辂一人。

一、三元连中

明清的科举考试,继承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传统,略有变通。在童试考秀才之后,主要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乡试,在省城举行,由学政(相当于教育局局长)主持,朝廷派乡试主考官,中试者第一名称解元。第二级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考试,朝廷派会试主考官,中试者第一名称会元。第三级为殿试,由皇帝主持,中试者分为三甲(等),第一甲第一名称状元。新科状元可以从奉天(皇极)门、端门、午门、承天门(天安门)、大明门的中门走出;免试入翰林院庶吉士;直接授修撰(从六品)等。

明朝行政系统,皇帝之下,设立内阁,辅助皇帝。内阁设大学士,人数不固定,一般为五至七人。其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皇权与相权,经常有矛盾:皇权过大,内阁只备顾问,没有实权;相权过大,遇上弱势皇帝,威胁皇权。洪武十三年(1380),宰相胡惟庸以“叛国罪”被杀,罢丞相不设,内阁权力,归于六部。洪武帝朱元璋直接领导六部。这实际上等于皇帝兼宰相,其好处是权力集中,减少行政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其坏处是皇权得不到制约,使专制君主更易专制。而且这样做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皇帝每日亲政、勤政,否则会导致行政机构运转失灵。

北京贡院旧影

逛一逛

京师贡院

乡试(秋闱)与会试(春闱)的场所。清代京师贡院在内城东南,代表东方文明之意。原为元朝礼部旧址,明永乐十三年(1415)改为贡院(一说为明正统年间事),万历二年(1574)拓建。

永乐帝以后,内阁地位逐渐提高。到他儿子洪熙帝、孙子宣德帝时,内阁权力,日渐加重。宣德帝为他年幼的儿子继位,制定了内阁票拟制度,凡事由各衙门提出方案,内阁大学士为皇帝草拟处理意见,司礼监代表皇帝朱笔批示。皇权运作,皇帝用了两手:权力交内阁,票拟交内监,二者相制约,皇帝操君权。所以到弘治帝继位时,皇帝不用操心朝廷的日常事务,由内阁和司礼监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明代内阁大学士,据《明史·宰辅年表》统计为189人。成化朝的内阁有个特点,清一色的学问官。如陈文,正统元年(1436)殿试榜眼(一甲第二名);刘定之,该科会试第一名、殿试探花(一甲第三名);彭时,正统十三年(1448)殿试状元;而商辂,已如前述。商辂身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他的事功主要在成化朝。

商辂,不仅学问超群、为官正直,而且丰姿瑰伟、仪表堂堂。因此,明英宗帝钦点商辂为状元,并简任为展书官,在皇帝身边文学侍从,以备顾问。

二、反对迁都

天有不测风云。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刹那之间,政局动荡。郕王朱祁钰替代正统帝,改年号为景泰,这就是景泰帝。当时,蒙古瓦剌,大兵压城,国都北京,危在旦夕。朝廷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要不要迁都南京?二是要不要保卫北京?

面临上述两大政治难题,在朝大臣无法回避,不能含糊,必须回答。一方,以徐有贞为首,主张迁都。其连带的问题是,不必保卫北京。另一方,以于谦等为首,反对南迁。其连带的问题是,誓死保卫北京。

商辂在这个临大事、决大议的面前,坚决反对迁都,主张积极抗敌。《明史》记载:“徐珵(有贞)倡南迁议,辂力沮之。”商辂反对首都南迁,主张抵抗瓦剌。当时于谦为兵部尚书,他为兵部左侍郎。他的志向志趣、品格品性与于谦非常相似!商辂后官兼左春坊大学士,赐第南薰里。

商辂在南宫复辟后,被革职,斥为民。虽然明英宗每每怀念:“辂,朕所取士,尝与姚夔侍东宫”(《明史·商辂传》),而不忍弃之,但天顺年间,竟不再任用。政治天气,风雨无常。明英宗崩驾后,成化帝继位,商辂重新得到重用。

商辂像

三、智斗汪直

成化三年(1467)二月,商辂被召回北京,受命以原官入内阁。商辂疏辞,成化帝说:“先帝已知卿枉,其勿辞。”(《明史·商辂传》)意思是先帝皇父已经知道你冤枉,你就不要推辞了。商辂接任后,上疏建言八条:勤学、纳谏、储将、防边、省冗官、设社仓、崇先圣号、广造士法。成化帝都接受了。并请恢复成化元年(1465)以来因建言而被贬斥的官员职位,于是罗伦、孔公恂等也都恢复了原官。

在成化时期,商辂先后担任兵部、户部、吏部的尚书,在内阁竟达十年。商辂为官正直,不容邪恶,甚至对皇帝宠信的大太监汪直,也敢于建言,维护正义。及至对于当今皇帝宠爱的万贵妃,也敢不给面子,拒绝所请。

先说第一件,敢劾大太监汪直。成化十三年(1477),设西厂,太监汪直总管。明朝先后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等具有特务性质的机构,侦缉四出,任意抓人,屡兴大狱,酷刑逼供,卖官鬻爵,无法无天。汪直之督西厂,任施威风,数兴大狱。(《明史·汪直传》)

商辂率同官员,条陈受宠信太监汪直11大罪,言:圣上您偏听偏信汪直,而汪直又寄耳目于一群小太监。他们都自说秉承您的密旨,以此专事刑杀,擅作威福,贼虐善良,无恶不作。自从汪直用事,官员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立即除去,那么,“天下安危,未可知也”(《明史·商辂传》)

成化帝看了商辂等的条陈后,大不高兴,说:“用一个太监,怎么会危害天下,谁主此奏者?”命司礼太监怀恩传旨,严厉诘责。商辂正色回奏,略曰: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汪)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大同、宣府,边城要害,守备俄顷不可缺,(汪)直一日械数人。南京,祖宗根本地,留守大臣,(汪)直擅收捕。诸近侍在帝左右,(汪)直辄易置。(汪)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明史·商辂传》)

大学士万安、刘珝、刘吉也引义慷慨,怀恩、梁芳等稍稍收敛。商辂向同列谢曰:“诸公皆为国如此,辂复何忧。”(《明史·商辂传》)时兵部尚书项忠等也弹劾汪直,成化帝遂罢西厂。商辂等奏罢西厂,是明史以正压邪的一件大事。

汪直虽不视厂事,却宠幸如故,必然反扑。他们攻谮商辂曾收纳指挥杨晔的贿赂,商辂心不自安。这时,御史戴缙大颂汪直之功,并请恢复西厂。商辂见势,遂极力求去。成化帝允准,诏加少保,赐敕驰传归。商辂既去,朝中士大夫更加俯首事从大太监汪直,没有人敢与汪直相抗争。

再说第二件,敢犯万贵妃玉颜。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望,拿出她父亲的画像,让商辂在上面题赞,给润笔费金银绸缎非常厚重。商辂极力推辞,来者说这是万贵妃的意思。商辂说:“非上命,不敢承也。”(《明史·商辂传》)不是皇上的钦命,不敢应承。万贵妃不高兴,商辂也不在乎。

一年,天空出现彗星。给事中董旻、御史胡深等弹劾不称职大臣,涉及商辂。御史林诚也诋毁他,但成化帝不听。商辂便请求免官。成化帝发怒,命令逮捕这些言官,加重惩罚。商辂说:“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明史·商辂传》)成化帝喜悦,上述董旻等官杖责后恢复原职。商辂后升兵部尚书,又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十三年(1477),进谨身殿大学士。

商辂退休后,华盖殿大学士刘吉,见其子孙林立,叹道:“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商辂答:“正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明史·商辂传》)居家十年卒,年七十三。谥文毅。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存世。

商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明史》赞道:“商辂,侃侃守义,尽忠献纳,粹然一出于正。”历史对商辂的评价是一个字:正。人的一生,得个“正”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