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谁说朱允炆比本王嫡长的?
形势迫在眉睫。
所有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急切,整个金陵城上空,都压着一股沉闷的气息。
皇帝太老了。
随时都有可能驭龙宾天。
在国本高悬,储君无人的情形下。
大明等不起,陛下等不起,朝野都等不起。
所以,储君人选会在最短时间内确立。
最早在太子下葬之前,最晚肯定在下葬之后。
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今年。
这几乎成为王公大臣们的共识。
当下,哪位皇孙或是藩王,谁要是被皇帝带在身边,帮助皇帝分担国事。
那么储君人选,就在陛下心中定下了。
只不过还差一道册封诏书而已。
……
一连两天,朝臣的奏本不断上呈。
奏请老朱尽快册立太孙,二皇孙朱允炆是绝佳人选。
很快,这一奏请,就遭到其他官员的反对,拿出三皇孙为太子嫡子,立嫡不立贤,当立三皇孙朱允熥。
但这一批官员,在短时间内,就因为御史的弹劾,或者其他官员的检举。
要么论罪流放,要么外调任职……。
在很快时间,就被边缘化,难以再次上书。
不可谓不快。
詹徽动手,一下子就把朝中有异议的声音给打压下去。
作为吏部尚书,这就是他所掌握的权柄,带来的威势。
“殿下!”
王景弘快步跑进殿内,看向三皇孙急切的说道:“都察院御史与礼部官员弹劾殿下,灵堂失礼,乃是大不孝之举,奏请陛下要严惩殿下,警示天下。”
朱允熥目光如电,把反对的人给打压了,转过头,就开始针对他来了。
大不孝!
这指责一旦坐实,朱允熥就彻底的没有争太孙的资格了。
“陛下很重视这弹劾,在谨身殿召见文武大臣议事。”
王景弘急的不行,他怎么会不明白,这事对皇孙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朱允熥坐不住了。
老头子这是什么意思?
要公开对他处刑是不是?
“走。”
“去谨身殿!”
既然冲他来,他要是不在场的话,岂不是就如他们所愿了?
……
谨身殿。
老朱穿着一身素服,满脸阴沉坐着。
底下分别文官与武官勋贵。
勋贵们阴冷的看着文官,弹劾二爷大不孝,这是直接把二爷给往死里陷害啊。
“陛下。”
“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恶意指责。”
蓝玉大声喊道,“允熥何来大不孝?”
“他三天三夜为太子守灵,衣不解带的跪着。”
“这是大孝的行为,怎么在他人眼里,就成为大不孝了?”
“臣无法理解,这到底是何等用心险恶的人,才会这般弹劾允熥。”
勋贵们连连点头。
文官那边,有官员反驳道:“凉国公,皇孙守灵是事实,但他在大闹灵堂,争夺孝子首位,惊扰了太子安息,是不是事实?”
“御史弹劾有错吗?”
另外有官员也是附和道:“就事论事,守灵是三皇孙应该的。”
“但大闹灵堂,不管如何就是不孝。”
蓝玉怎么可能跟文官对得过嘴,文化上就处于先天的欠缺。
“放你娘的屁。”
蓝玉破口大骂道:“允熥守灵不说,你们就盯着灵堂吵闹不放是吧?”
“陛下,您看吧,连凉国公都承认,三皇孙在灵堂大闹。”
官员赶紧说道:“这难道是孝子该有的举动吗?”
蓝玉瞪大眼睛,嘴巴张得老大,“本公什么时候承认了?”
“刚才国公说盯着灵堂吵闹不放,是不是承认这是事实?”
蓝玉:“……”
我入你娘!
你们特么的怎么这么恶心人?
勋贵们也是头皮发麻。
凉国公就是这么反驳,却不想自己就落下的话柄。
汤和心头叹息,就蓝玉这莽夫,他怎么可能是文官的对手。
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给陷进去,成为针对三皇孙的帮凶。
他不得不站出来,道:“三皇孙乃是嫡子,该是跪在孝子首位尽孝,二皇孙不让,依旧跪在首位,这难道不是僭越失礼,不顾兄弟身份,长幼之序的区别,强行霸占的行为吗?”
“三皇孙不过是跪在该跪的地方,怎么就成了大闹灵堂?”
“当初太子妃与二皇孙与三皇孙起了争端。”
“怎么就成了三皇孙大不孝之过,难道太子妃与二皇孙就没有错误?”
蓝玉眼睛一亮,喊道:“就是。”
“允熥乃是太子嫡子,跪在首位天经地义,二皇孙跪在首位就是僭越……。”
礼部官员反驳道:“二皇孙也是嫡子,他跪首位,别说本就应该,陛下也是应允的。”
李景隆也忍不住出声,冷笑道:“那三皇孙也是应该的,当日陛下亲自恩准。”
事情最终还是回到老朱的身上。
朱允炆跪首位,老朱应允。
朱允熥跪首位,老朱也应允。
说来说去,他们都无法把责任推到陛下的身上。
谁敢啊?
詹徽看了看黄子澄等人,这时候开口,道:“二皇孙是嫡子,又比三皇孙长。”
“他是嫡长,跪首位符合礼法制度。”
“三皇孙胡搅蛮缠,大闹灵堂,陛下顾及太子安息,才一时忍让开恩。”
“怎么就成了三皇孙是嫡子,是天经地义了?”
“难道因为陛下一时息事的做法,你们就觉得是正确的?”
黄子澄马上要跟进。
他们这次,就是准备先借朱允熥大不孝的行为,将朱允炆推出来,一旦陛下认可二皇孙。
那么大不孝的罪名,就能顺势的按在朱允熥的头上。
从此杜绝朱允熥任何觊觎太孙之位的资格。
黄子澄要说的,就是添油加醋,把朱允熥在都督府说要做太孙的事,拿到台面上来。
再次给朱允熥制造绝对不利的情况。
但黄子澄刚一开口,只说出一个字来。
殿外就传来冷声。
“谁说的,他朱允炆比本王这个嫡子,还要嫡,还要长的。”
“区区一个庶子,也敢与本王嫡子身份相提并论?”
朱允熥跨步走进谨身殿,驻足而立,光线都在他身后。
他一身孝服白衣,腰间悬剑,左手扶着剑柄,向左稍稍倾斜,右手负在腰间。(参照老三国人物形象)
姿势堂正,气度轩昂。
众人看不清朱允熥的神色,只看到那挡在光线前的挺拔身姿。
老朱一时有些恍惚,他好似看到了,那个令他朝思暮想,意气风发的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