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李世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坚持南下挽狂澜

上回说到,西河战役的胜利,给了李家父子更大的信心。接下来,李渊的目标自然是乘势南下西进,夺取长安,建立新王朝。他开始组建和完善自己的政治与军事组织,设立大将军府,自任大将军,统率三军:李建成为左大都督,李世民为右大都督,李元吉则留守太原。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军司马,其他重要官员各司其职。

同时,李渊效仿李密在太原大开粮仓,赈济贫民,以收人心,数月内又增兵三万。公元617年七月,李渊亲率十万大军出征,太原百姓夹道相送,祈求唐公凯旋。

李渊计划沿汾河东岸南下,直捣潼关。然而,霍邑成了进军的第二道障碍,守军为隋朝虎牙郎将宋老生,部下两万,屈突通也在河东率三万军马遥相呼应。

大军行至雀鼠谷时,遭遇大雨,连续二十多天不晴,积水成坑,泥泞不堪,行军受阻。唐军只能在较高处安营,等待天晴,但给养已不足,增运粮草的队伍迟迟未归。

此时,军中流传刘武周与突厥联兵南下的谣言,军心惶惶。李渊召集将领商议,裴寂提议守住太原,众将领普遍支持。然而,李世民却不同意,认为刘武周此时无力南下,突厥与他不过是互相利用,退兵将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

李建成、唐俭等人也支持李世民,鼓励继续前进。李世民强调现在粮草充足,宋老生虽然勇猛却缺乏谋略,进军霍邑是成就霸业的机会。因此情愿力战,恳请李渊不要犹豫。

尽管李世民言辞激昂,但李渊考虑到太原的安全,认为裴寂的话有理,万千将士的家眷都在太原。而李世民的激进思维,终究是年轻气盛,稳重与勇气之间,他依然更重视安全。

李渊不再理会李世民和李建成,沉声道:“不必再争,我已决定。今日傍晚,大军即刻回师。西取长安之事,日后再图。”

晚饭后,雨势略减,依旧淅淅沥沥。李建成的左军陆续拔营,心情沉重地向北而返。李世民焦虑不已,深知一旦撤军,西征将无望,数月努力将化为泡影。他不甘心,决定死守营寨,发令右三军不可北归。

夜深,李世民再次来到李渊的营帐,李渊假装沉睡不愿见他。李世民在帐外徘徊,心中惶恐,眼泪夺眶而出。他明白,这不仅是义举将毁,更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李渊隐约听到哭泣,故意问道:“是谁在外哭泣?”

侍卫回答:“是二公子。”李渊大惊,立刻召李世民进帐。

“男儿有泪不轻弹,汝为将军,深夜为何哭泣?”

李世民一时情急,答道:“我等为伸张大义而战,万民期待,岂可退缩?若退,士气丧失,百姓失望,最终陷入绝境。我一想到此,怎能不悲?”

李渊听后,似有所悟:“大军已北去,如何是好?”

李世民急忙回答:“右军尚未出发,左军去得不远,我愿快马追之。”

李渊叹息:“我的成败全在于你,便由你决定。”

李世民欣喜,急忙告别父亲,带着亲兵向北疾驰。

八月初一,连日的大雨终于停歇,晴空万里,将士们心情也随之愉悦。李渊下令晾晒铠甲,准备继续西征。此时,刘文静带着突厥的援军归来,李渊喜出望外,立即将其接入帐中详询。

刘文静初次出使并不顺利,但他巧妙利用始毕可汗贪婪的心理,提出唐公的承诺。始毕果然大喜,不仅设宴款待,还派出康鞘利率两千骑兵随刘文静参战,另赠战马一千匹。

李渊得知此事,欣然接见康鞘利,派他加入右军。传言突厥与刘武周联手攻太原的谣言不攻自破。

八月初三,李渊乘着大雾,从东南小路迅速逼近霍邑,安营扎寨。霍邑易守难攻,李渊忧心忡忡。李世民提出利用宋老生的骄傲,引诱他出战。李渊赞同,决定一试。

当天夜里,李世民命数十弓手将谣言写在箭杆上射入城中,翌日霍邑内传言四起,军心动荡。宋老生愤怒不已,决意出战,打开城门,率三万大军冲出。

李渊在城东布阵,双方交战不久,李渊下令收缩阵地。宋老生误以为唐军败退,追得太急,李世民、李建成乘机回师,截断其退路。

李世民挥刀杀入,士气高涨,隋军顿时大乱。李世民喊道:“宋老生已被生擒!”隋军闻言惊慌失措,纷纷向城门逃窜。李世民和李建成早已设伏,迎头痛击。

宋老生见军队溃散,孤身逃入城中,却被紧闭的城门挡住,最终落荒而逃。在此时,他向城头攀登,唐军不愿放过,李世民飞射长箭,正中其颈。

暮色降临,李渊下令攻城。雷永吉第一个登上城头,勇猛斩杀,隋军已无主帅,瞬间溃散。雷永吉带领弟兄们迅速打开南门,唐军蜂拥而入,霍邑城被攻陷。

李渊打开粮仓,赏赐将士。李世民在关键时刻坚持南下西进,避免了重大失误,挽救全军。李渊命奖励李世民五百两黄金,众将纷纷祝贺。

李世民却淡然一笑:“霍邑之捷,皆是弟兄们拼命换来的。”随后,他将黄金全部交给雷永吉,叮嘱他分发给弟兄们,尤其是阵亡者的家属。

雷永吉感动得跪了下来,泪水夺眶而出。由此可见,李世民在笼络人心方面颇有建树。也正是他这种对他人慷慨大度的行为,为他招揽了更多的人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