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典型案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制度需要因地制宜

一、地区之间的差距

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表现在多个方面,诸如:人口、种族、面积、文化、经济以及发展水平等。由于经济发展和人才等因素,造成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和诊疗技术水平等,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全国各个省、地区以及市县,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建设医疗联合体。

如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等省(自治区)面积较大、人口稀少。县与县之间、县与省市之间相距甚远。这些地区,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广泛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比较符合客观实际需要。如各种类型的专科联盟建设、远程医疗协作网支撑下的医联体建设等,都是缓解医疗资源薄弱地区供需矛盾的措施。

分级诊疗是国家医改顶层设计的重要举措。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是各级医疗机构与医疗服务网络体系比较健全,且各级医疗机构能够按照国家定义的功能承担与履行社会服务功能。但是,我国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资源的现状并非如此,地区之间、城镇之间差别巨大。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之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更是如此。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都要根据现状制订切合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二、基础服务体系之间的差距

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及西部地区之间,医疗服务体系存在较大差距。在东部和经济发达地区,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而在中西部地区医疗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无论是硬件建设(房屋、装备、医疗设施等),还是软件建设(包括医务人员配置等),西部地区的县医院医疗技术资源都相对落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也比较薄弱,技术力量更是短缺,无法满足当地百姓的就医服务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在城市内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规范化建设,问题也比较突出。三级医院与专科医院技术实力比较雄厚,二级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同样需要在城市内部开展医疗卫生资源重组,按照国家对各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医疗资源,让各级医疗机构按照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差距

从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看,城市内部二、三级医院资源配置比较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资源配置需要加强。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差距更是明显。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管理为抓手的分级诊疗建设,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县、乡镇等医疗机构无法有效开展,缺少应有的设备硬件资源和技术资源。

四、信息化基础建设差距

信息化是实现医疗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开展医疗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没有信息化做支撑,就无法开展好医疗工作。无论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建设医疗联合体,开展分级诊疗工作,首先要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对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更需要信息化做支撑。

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当中,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水平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落后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落后于中部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水平之间差距也是影响医联体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