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金石之药,自古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卷分三品,上品之中,以金石之药为先,如玉泉、丹砂、水银、空青、紫石英、白石英等。历代医家皆善用金石药。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采诸家之长,集263首经方,其中金石药亦复不少,如承气汤之用芒硝、白虎汤之用石膏、猪苓汤之用滑石、矾石汤之用矾石,其用风引汤除热癫痫,拢却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生石膏等金石药,可谓极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于用药法中列玉石上、中、下三部,广而用之,即用紫石寒食散一方,就列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等。可见晋唐之前,金石之风已至鼎盛。宋元以来,延至明清,乃至民国,诸医以善用金石药闻名者,亦复不少,如孔伯华治疗热病善重用石膏辛寒清热,又张锡纯调降气机善重用代赭石重镇降逆。可见金石之药,古今名医皆重之,重病危疾多赖以取效。道家诸贤,认为此类药物具有轻身延年不老的功效,更以汞修制仙丹,积累了丰富的金石药炮制和使用经验,如葛洪《抱朴子》所载金石炼制金丹,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炼丹术和古代化学技术。
金石之药,较之草木之药,有何特殊功效?其一,重以去怯。此论源于《十剂》,以金石药往往具有重镇的特性,故能安定神气之怯弱。如《汤液本草》云:“重:可以去怯,磁石、铁浆之属是也。”磁石本身有阴阳相引之性,于磁朱丸用于不寐之治;铁落重坠,可以安神定魂,生铁落饮中用于癫狂之治。其二,重以降逆。金石之药,其质多重,故能沉降上逆之气机。如赭石之重,可降逆气、平冲气、镇肝风。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将参赭二药合用,治阴阳两虚,肾不敛藏,阳气上脱。又如青礞石一味,最善降逆坠痰,王隐君在礞石滚痰丸中用之为君药,取其重坠之性,能将脑窍之痰坠而下行,故专治痰浊上蒙脑窍之癫狂。三者,重以入肾。金石之药,以其重而下坠,故能作引经之药,可引药入肾,而补益精气。如黑锡丹中,以黑锡重坠,引补命火之硫黄、胡芦巴、附子、肉桂、肉豆蔻、补骨脂、沉香,直入肾中,专补真阳,治真元亏惫、上盛下虚之痰喘。四者,金石通神,可调神魂之乱。金石之成,积淀不啻千万年,历经变迁,所携信息甚多。如龙齿一物,本为远古生物之齿,沧海桑田,变为化石,然其所蕴含之时空信息尚存,故可调神。许叔微曾言“龙齿安魂,虎睛1定魄”,其于精神疾病之调治,颇有功效。
1 虎睛:现禁用。下同。
唐启盛教授临证40余年,经治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癫痫、卑惵、灯笼病等神经精神疾病,以及高血压、失眠、鬼交、夜游症、梦魇、不安腿综合征、无名热、顽固性呃逆、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纤维肌痛等内科疑难疾病极多,积累了丰富的金石药使用经验。自2010年始,命及门诸弟子和学生搜集历代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地方标准,就金石药部诸品整理总结,每味药按释名、性状、鉴别、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分别论述,勒为一册,名之曰《金石药物汇编》。书成之后,印发百余册,内部学习,以供临床参考,对大家学习、研究、临证均有裨益。遂又命弟子及学生检索古代名医使用金石药的医案,于2017年在《金石药物汇编》基础之上,重新整理汇总,参照古代名医医案,揣摩古人用药思路,学习其用药经验,于临证加减变化,更觉有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代医家使用金石药的经验,我们在前期金石药物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金石本草和金石医案合为一部,称为《金石本草医案精编》,对古代的本草和医案文献进行全面、完整的检索,将本草与医案互相对照,为现代临床和研究提供借鉴。
本书的编写过程前后历经13年有余,通过各种中医药数据库、电子古籍并结合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馆藏古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医药文献中的历代本草和医案进行了全面的检索。在学习古典文献的同时,对原金石本草和金石医案进行了整理,认真地考证、校对、补充、修改。最终金石本草部分引用了《中华医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地方标准43部、历代本草著作121部,金石医案部分引用了《中华医典》、古今医案云平台及历代医案相关著作等260余部。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金石本草篇,包括了230种药物,按照金、玉、石、卤的顺序排列,其中收录于药典者19种、收录于地方标准者54种,收录于其他著作者157种。每种药物从来源、始载、异名、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成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附注等12个方面进行描述。第二部分是金石医案篇,包括了77种药物,也是按照金、玉、石、卤的顺序排列,共收录2 000余则医案。
本书的编委会集中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优势学科资源,从基础到临床,囊括了医史文献、各家学说、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神志病学等多学科人员。各位编委在繁忙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之余,勤奋治学、认真编写、毫无保留、通力合作,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和抗疫工作极其繁忙,编委们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以高度的责任心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
本书是对近些年来我们对古代金石药物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因金石药物的系统研究尚无先例,沧海书籍收集整理,难免挂一漏万,待付梓以后,我们将继续学习整理,以臻完善。
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及中药工作者学习和临证参考,也可供中医药学教师、科研人员、医学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研究使用,还可供企业的中药相关生产和研究使用。
编 者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