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每位患者都希望通过医师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患病;也希望知道,他们的病怎样才能好得更快,怎么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这样的问题,每天由不同的患者和家属提出,答案却有共同之处。每一位医师都无数次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回答患者的问题、解除患者的疑惑是医师的职责,是分内之事。但背后的问题是:从大众的角度,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普及才能最大程度地让他们保持生活健康,才能让他们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这些疾病的专业知识学校很少教授,网络上又有许多无法辨明的信息,不少患者相信了社会上口口相传的虚假信息,没有及时到医院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没有获得正确的治疗,结果一般疾病发展成了顽疾、可控病症发展为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复杂疾病、功能失衡的代偿阶段进展到结构性失用阶段,给疾病的诊疗造成了巨大困难,患者家庭也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包袱。患者之所以容易轻信网络和社会上没有科学依据的说辞,大多因为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病急乱投医的无助心态。我们无端失去了保护健康、挽救生命的机会,也让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感受到了挫败。
科学知识,尤其与公众生命息息相关的健康常识,其实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如果没有准确、有科学依据的知识普及,一些奇谈怪论甚至迷信观点就会乘虚而入,误导大众。由于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意见逐步统一:从一线临床医师的视角,把临床实践中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总结出来,分门别类,再以我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追踪的医疗进展,以简洁平实的文字,总结成文,编成此书。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没有之一),而且短期内尚无逐渐减少甚至减缓增长的趋势。这也让我们在临床忙碌中忧心忡忡,一个人口大国正在成为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的大国。国内外研究和临床实践告诉我们,要大幅度提高居民的心血管健康水平,减少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生命年损失和死亡,仅仅依靠医务工作者在医院病房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切实减少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需要切实提升患者及其家庭参与医疗、依靠科学防病治病的积极性和知识储备。在影响居民心血管健康的因素中,大多属于可变的因素,比如膳食和运动、体重等,尽管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遗传因素发挥作用也与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这是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结论。国内外大量实例告诉我们,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积极作用。而有效的医学常识普及对争取好的临床救治结局、减少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也有明显的作用。
有鉴于此,作为一线临床医师,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医务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付诸行动了。因而,就有了此读本。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明了的叙事方式、图文并茂的编排,把关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按常见病分类,同时按危险因素、症状表现、日常管理和居家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的家庭救治应采用的策略和基本技术的顺序,进行了总结梳理,整理成文。为的是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对于家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有家族病史的读者尤有参考价值。
医学进展极快,许多新近出现并行之有效的诊疗方式即便作为医务工作者也未必能尽数掌握,为此,我们还尽可能地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结合不同疾病的诊治需要,简单介绍了有关诊疗技术的原理和优劣。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把我们的医疗常识推向更广的领域,帮助更多的公众,以提升我国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科学认识,减少心血管疾病对我国公众身体健康形成的不利影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
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首席科普传播专家
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