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1章 除了愚公移山,还有哪些传说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不少传说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精卫填海
1. 不屈意志的展现
○ 精卫填海的故事深刻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死于东海后化为精卫鸟。它不顾自身的渺小,立志要填平东海。这种行为反映出一种强烈的不屈意志。在面对浩瀚无垠、力量强大的东海时,精卫没有被其巨大的力量所吓倒。从现实角度来看,东海象征着一种强大的、难以战胜的自然力量或困境。然而,精卫凭借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向这个强大的对手发起挑战。这就如同人类在面对诸如自然灾害、巨大的社会难题等困境时,不被困难的表象所屈服,而是积极地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抗争。
○ 精卫填海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它每天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海,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中的毅力因素。在现代社会,许多伟大的事业都是靠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逐步推进的。例如,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的科学领域时,往往会遇到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们像精卫一样,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持续进行研究,最终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2. 目标设定与自我超越
○ 精卫鸟设定了填平东海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本身就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它没有局限于自己作为一只小鸟的渺小力量,而是有着远大的抱负。这类似于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设定的一些宏伟目标,如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从最初的简陋飞行器到如今的航天飞船能够飞向遥远的星球,人类不断向着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前进。精卫填海的故事激励人们在面对巨大的挑战时,要敢于设定远大的目标,并且积极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二、大禹治水
1. 主动应对自然灾害
○ 大禹治水的传说鲜明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面对洪水泛滥这一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大禹没有像前人那样采用简单的堵截方法,而是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新的治水方案。他深入实地考察,了解河流的走向、地形的高低等情况。这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在现代社会,当面临诸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科学家们也会像大禹一样深入研究灾害的成因、规律等,以便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地质学家对地震带的研究,气象学家对降雨规律的研究等,都是人类主动应对自然灾害的表现。
○ 大禹治水过程中,亲自率领民众疏通河道、开凿沟渠等。他积极组织人力,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性。他不是被动地等待洪水退去,而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引导洪水的流向,变害为利。这反映出人类在面对自然挑战时,能够主动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改变现状,而不是听天由命。在现代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如三峡大坝等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人类运用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利用水资源的典范。
2. 创新思维与长期规划
○ 大禹采用的疏导治水方法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他突破了传统的堵截治水观念,根据水流的特性和地形地貌制定了全新的治水策略。这种创新思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各个领域,创新都是推动进步的关键因素。例如,在工业领域,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到现代的智能制造,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大禹治水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规划的过程。他历经多年,分步骤地对各个水系进行治理。这启示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科学的规划。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实现最终的目标。
三、刑天舞干戚
1. 抗争命运的主观意识
○ 刑天舞干戚的故事充满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展现。刑天与天帝争神,失败后被砍去了头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抗争。他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这种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抗争的意识,体现了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如失业、疾病等。刑天的故事激励人们在面对命运的打击时,不要丧失抗争的意志,要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即使在看似绝境的情况下,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找新的生机。
○ 刑天舞干戚的行为是一种对既定命运的挑战。他不甘心失败,不顾自己已经失去头颅的巨大创伤,继续挥舞武器战斗。这反映出人类在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或者强大的权威时,有勇气去反抗,有决心去改变现状。在历史上,许多革命志士在面对反动统治时,就像刑天一样,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主观能动性,奋起抗争,为争取自由和平等而战斗。
2. 精神力量的自我驱动
○ 刑天舞干戚主要是依靠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驱动自己。他的身体已经残缺不全,但他的精神依然强大。这种精神力量是主观能动性的内在源泉。在现代社会,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也需要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例如,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可能会面临身体伤痛、竞争对手强大等诸多困难,但凭借着对胜利的渴望和顽强的精神意志,他们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刑天的故事提醒我们,精神力量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能够让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自我,不断向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