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9章 基础太弱
丈母娘就在旁边房间,邵承东就是有些难以自控,却也知道不能随着性子来。
他知道守真难以拒绝自己,可是自己却不能过分。
他忍不住伸手探后捏了一把,虽然不大,却丰翘柔韧,手感极为美好。
“守真,你回去吧,我自己来洗脚。”
被捏了一下,苏守真也魂不守舍,嗯了一声,转身就逃。
邵承东坐在原地,楞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对上了豹子的眼神。
一瞬间,他感觉豹子也在笑他。
“去,去,你去狗窝睡,有小三陪你还不美吗?”
豹子不理他,钻了进来,借着书桌两个跳跃,就落在了他的床上。
邵承东一米五的床,但是凉席只有一米二宽,留下的区域,就是专门给豹子和老虎留的。
天热了,老虎更喜欢它狗窝的米板,而且狗窝在院子里,更加凉快,就不愿意来床上睡。
但是豹子还是喜欢他的床,连小三都诱惑不过去。
第二天一早,邵承东就起床洗内库。
洗了内库才又洗漱,懒得做饭,就出门去买早餐。
南锣鼓巷主街有不少店铺,各种各样的早餐都有。
邵承东买了白粥,豆浆,油条,焦圈。
要不是老丈人留下了几十斤粮票,他也不敢这么消费。
邵家,蒋斯诚跟苏守真一起床就看见了铁丝上孤零零挂着的内库,苏守真还天真说道:“我都说了几次,他衣服我洗,他还自己洗。”
蒋斯诚却笑道:“哪怕你平时帮他洗,今天他也不好意思你帮他洗,男人啊,虽然不会来月事,却也有……”
被自己妈妈教育了一番,苏守真的脸忍不住红了。
原来这样啊!
吃完了早餐,三个人一起出门,邵承东往东,她们母女往西。
到了单位,邵承东来到办公室,将图纸整理了一番,带上茶缸,放了茶叶,没有冲泡塞进了布艺背包。
姚淑芳好奇问道:“小邵,你要出去?”
“对,要跟一机床的薛科长出去,今天就剩你一个人留守办公室了。”
“哎,你们都忙的不可开交,我却觉得闲的难受。”
“趁着现在多学点东西,以后总能用上。何况,你也让我们都解脱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办公室里多了一个女的,来的早,走的晚,卫生,开水都不用邵承东操心了。
然后他拿着图纸来到了警卫处,申请带图纸出去。
与孙浩汇合后,两人就在院子里等着薛科长。
他们等了不到五分钟,薛科长就下来了,今天厂里还配了一辆吉普车,有些像北京吉普,却又更大,邵承东不认识是什么牌子的。
薛科长没有一点架子,虽然邵承东年轻,但有真才实学,刚进单位就能拿出成熟的技改方案。
在他们这种技术人心里,这样的人才值得尊重。
薛科长还带了一个下属,叫曹刚,一脸络腮胡,看起来却很忠厚,话也不多。
四个人加上司机,刚好把车坐满,一起前往红星厂。
红星轧钢厂原本是娄半城的私人工厂,前年施行了公私合营,然后红星厂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原本厂子只有几百人,可是这两三年,工人增加了将近十倍。
而这么大的规模,红星厂其实也只是钢铁厂的下属二级单位。
作为京城钢铁行业的龙头单位,钢铁厂始建于清末,员工人数超过了三万。
今年他们在金州钢铁厂的帮助下,解决了侧吹高炉的技术难题,真正从铁厂变成了钢铁厂。
可是论炼钢,他们还只是个弟弟。
轧钢厂需要钢铁厂供货才能生产,产品特性就注定不能当家做主。
但只要是钢铁厂的产品,需要什么型号,具体产量,他们也能做一部分的主。
目前的轧钢厂有几千人,公私合营之后,生产经营都是公方说了算。
所以邵承东他们来并没有见到娄半城,甚至没有见到如今的杨厂长。
他们是直接跟技术科对接,与技术科的人打交道。
今年钢铁厂才能生产钢,如今只有两个型号的普通钢材。
但哪怕是机床这种工业母机,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特种钢材的。
只要材质过关,大部分地方,普通钢材也能用。
就比如机床的外皮,连钢材都不用,用铁皮当外皮就好了,能节省不少成本。
邵承东没有见到自己的两个老同学,应该不是一个科室,或者他们去车间实习了。
邵承东也没有提起他们,了解到红星厂的轧钢能力,他们就又立即驱车前往西郊的钢铁厂。
邵承东来了之后却有些大失所望,如今的京城钢铁厂太弱了。
除了规模,他们没有任何技术优势。
邵承东在实习的时候去过武钢,武钢的规模是京城的十倍,产品线也多了十倍有余。
武钢的钢材类型就有四十种,京城钢铁厂只有两个类型。
他想要碳素钢,还只能靠一机床的小实验室来研制。
但钢铁厂技术科的人很热情,详细询问了邵承东需要的普通碳素结构钢的要求,表示他们愿意根据标准来开炉炼制钢材。
所以邵承东跟他们几乎没有谈多少,主要是薛科长在跟他们谈。
中午邵承东他们没有离开,留在厂里吃了一顿招待餐,下午还去参观了新高炉。
侧吹高炉技术今年才传到京城,然后现在街道上修建的高炉都采用了这种技术。
很多人都认为,靠这种高炉,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钢材。
可是太多的人忽视了,高炉修建的基本条件……不合格的侧吹高炉,炼不出钢。
邵承东发现,自己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薛科长。
说实话,方家胡同那个实验室里的钢材炼制,都比几万人的钢铁厂要先进的多。
回来的路上,邵承东忍不住问道:“薛科长,京城钢铁厂的技术能力太落后了,他们今年才学会炼钢,你就是给它们碳素结构钢的技术,又能保证他们多久炼制出来?”
薛科长笑说:“不用急,反正你需要的量也不大,几十公斤的产品,只要炼制一炉钢出来,就能满足了。就是他们真的炼制不出来,我那实验室也能满足你的需求。”
邵承东摇头道:“你需要给我一个具体时间。”
“如果只是你需要的碳素钢,实验室一个星期就能按照标准做出来,但如果想要整体提升京城工厂的加工能力,你给我一个月的时间。
说实话,我比你还要心急,因为相比你的需求,我们一机床一个月最少需要几万吨的量。”
是啊,虽然一机床自称是精密机械,可是机床使用的材料,很多都是普通钢铁,甚至许多都是铸铁。
真正应用到合金钢的位置,主要是几根主轴与夹具,其他能将就就将就。
这样的水平,真的算不上精密机械。
为什么八级工在如今如此重要,就是因为他们能弥补机器之间的差距。
邵承东点了点头,跟孙浩说道:“我跟夏姐要去出差,你这边就听薛科长的安排,你的精力不用放在钢铁厂,等钢铁厂那边做出合格的钢材,直接跟轧钢厂对接。”
孙浩点了点头。“你放心,只要材料供应上,我保证让红星厂生产出合格的样品。”
回到方家胡同,邵承东看时间还早,就跟薛科长参观了总部的实验室。
一机床有个材料研究室,主要是拆解国外的机床,然后对机床不同部位的材料进行分析,然后防制相应的配件。
有没有成绩先不说,这里有个小高炉,他们的热水供应源源不断,冬天还能供应暖气。
实际上,他们如今已经研究出了不少合金钢的主要成分,像邵承东需要的碳素钢,这个技术他们就刚掌握不久。
也因此,薛科长不希望邵承东去别处寻求支持。
一机床想在厂区建设一个特种钢车间,需要资金支持,只要这次立功,就能跟部里申请资金支持。
涉及到了众多利益,邵承东当然只能支持。
如果不出意外,他们研究所跟一机床还要共事二十年。
有这颗大树乘凉,研究所也没有那么显眼。
回到办公室,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
姚淑芳见他回来,就跟他说道:“夏姐上午过来了,说让你回来去找她。”
邵承东把自己的茶缸拿出来,泡上了第四遍开水先凉着。
杂志社的办公室里,夏英正跟一个中年女人在说话,看到邵承东过来,抬手示意了一下,让他在排椅上坐下。
说完了话,她走了过来。“我已经买了票,明天下午一点的火车,只是买的急,只有一张下铺,一张中铺。”
邵承东笑道:“当然是你睡下铺,我睡中铺。我还以为要到下周才出差呢。”
“时间就是生命,明天下午出发,到了金州刚好是周日傍晚,好好休息一晚,第二天好办事。”
邵承东点了点头。“跟金州特钢那边联系了吗?”
“联系了,不过我没有让他们接。那边我熟,他们厂离火车站也不远,有公交车直达。”
“行,我听你安排。”
晚上回到家,邵承东跟丈母娘说了明天就要出差,丈母娘就为他准备路上的吃食。
其实邵承东很不想麻烦她,空间里,他爸做了不少吃的呢。
空间里有冰箱,还是冬天,食物能放好几天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