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名师讲稿精要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确定治疗原则

由于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因此,调理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

阴阳偏盛形成的是实证,所以总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也就是损其有余。分而言之,阳偏盛而导致的实热证,则用“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而阴偏盛所导致的实寒证,则用“寒者热之”的治疗方法。如果在阳盛或阴盛的同时,由于“阳胜则阴病”或者“阴胜则阳病”而出现阴虚或阳虚时,就应当兼顾其不足,加用滋阴或助阳之品。

阴阳偏衰形成的是虚证,所以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也就是补其不足。分而言之,阴偏衰出现的是“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所以应当采用滋阴制阳的方法,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和“阳病治阴”。“阳病”是指所表现症状的阴阳属性,“治阴”说明阴存在问题。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所以应当采用扶阳抑阴的方法,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和“阴病治阳”。

对于阳虚证和阴虚证的治疗,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有一句名言值得细细品读:“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即为,当治疗阳虚证或阴虚证时,不要一味地补阳或滋阴,而是在补阳时,适当加入滋阴药;在滋阴时,适当加入补阳药,这样治疗的效果更好。张景岳所依据的原理就是阴阳的互根互用。比如大家熟知的六味地黄丸,其为补阴类方剂,具有滋补肝肾之阴的功效。但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肉桂、附子这两味药,就成了另外一个中医名方——桂附地黄丸,其功效则是温补肾阳。单纯加了两味药,整个方子的功效就由补阴变成了补阳,这种组方的原理,就是阴阳的互根互用。桂附地黄丸的组方思路说明:补阳不一定单纯用大量补阳药,补阳可以“阴中求阳”,也就是在补阴的基础上,加入一两味补阳药,就可以取得微微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针对阴阳互损的情况,则应采用阴阳双补的治疗原则,对阳损及阴导致的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应当以补阳为主,兼顾补阴;而对于阴损及阳导致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则应当以补阴为主,兼顾补阳。这样阴阳双方才能相互资生,相互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