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则而变
持经达变
现在常常有人讲要“创新”,我认为那都是“鬼话连篇”。我们一定要读读老子的书,老子的道理是:不可不变,不可乱变。所以,我们要研究发展变化,要在20%里面变化,千万不能在80%里面变化。
我们现在学西方的管理理论当然很重要,但是西方人的智慧是有极限的。我们应该站在不变的立场上来变,千万不能站在变的立场上来不变。
大家都有乘电梯的经验。电梯上都有按钮,电梯的按钮应该装在什么地方,这叫作“经”,是不变的原则。一般来说,我们进入电梯后不可能面向里面,一进电梯就会转过身来,因此按钮一般在前面。如果电梯按钮在侧面,进入那部电梯以后,大部分人都会找不到按钮。
我还可以举出很多这种产业界乱变的例子,而乱变的产品迟早是会被淘汰的。所以,我觉得“持经达变”四个字一定要牢牢地记在脑海里面,那是中国人最了不起的一个经营智慧。如果不懂得持经达变,最好不要当领导。
随需而变
“持经达变”是变化要遵循的一个原则。那么,对于一个执掌企业的人来说(做人也是一样),怎么去掌握哪些东西要变、哪些东西不能变的尺度呢?我给出的答案是四个字:随需而变。
第一,不能为了要变而变。
先想一想,不变好不好?不变好,就不要变;不变不好,再来想怎么变。
有的干部会认为,如果不变的话,可能会有人说自己没有做事情。怎么办呢?不要管他。不能为了标榜自己而牺牲公家的利益,因为这只是为了表明自己做事了才变。“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条鱼放在锅里煎,该翻的时候再翻,不能着急。翻来翻去,翻得鱼都烂掉了,有什么意义?老子讲得最清楚:“治大国若烹小鲜。”本来没有什么事,就是老板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才让大家无所适从。
正所谓“无为而治”。但是,无为是要以无不为作为基础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我建议大家在对待中国人的事情上,要往深一层想,不要单从字面上去了解。
第二,把握好“时”与“位”。
我们说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变的,这是“经”,是80%。还有20%要变的部分,应该怎么去变,根据什么去变呢?
我认为,要依据两个标准:一个是“时”,一个是“位”,西方人称之为时间和空间。“时”“位”一变,人就要变;“时”“位”不变,人就不能变。
就一家公司而言,法令规章没有变,人员、干部没有变,产品没有变,但只要换一个人——总经理,公司就会开始变。尽管按照新任总经理的话讲,什么都不变,萧规曹随。其实,三个月就会变了。
至于说这种改变的程度也是要依据一定条件的。如果他个人的声望高,也许就变了;他的声望不够,就会想变也变不了。但是不管这个人是谁,他在变的时候,都要进行判断,根据一些条件,比如说人的变化、时间的变化等,来制定自己改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