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并接受人原有的兽性
说起人禽之辨,马上有人替禽兽辩护,说什么禽兽有什么不好?难道人就真的比禽兽高贵?因此我们必须特别申明,人禽之辨,最好以“不贬低禽兽的价值,不否认人性中含有兽性”为基础,以免一开始就掉入二分法的陷阱:以人性为善,而视兽性为恶。
由于禽兽没有理性和自由,只能够接受本能和冲动的支配,可以说无所谓善恶,不过是自然而然的非道德(不是不道德,当然也不是道德,纯粹与道德无关)的活动。林语堂说过:“人类继承动物和原始野人的遗传本能,也就是进化自然过程的产物。这一种知识已使旧时关于人性原善原恶的辩论变得没有意义了。战斗的本能、饥饿的本能、性欲的本能、结群的本能以及一般本能超过理智的优越力,这一切都已容易被人了解。你不能因为人有性的本能而责备他,就似你不能因为海狸有性的本能而责备它一样。”
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意思是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只在于极微小的地方。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把孟子所说的极微小的部分无限地扩大,造成鄙视兽性的观念,甚至以兽性为罪恶的源头,实是十分对不起孟子。读书必须举一反三,孟子说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很少,就在告诉我们人和禽兽相同的地方其实很多。人类所拥有的衣、食、住、行、育、乐,禽兽几乎全有,所不同的不过是人类比较体面而已。同样是吃饭,所吃的东西不一样,吃的方式也不一样;同样是居住,住的场所不相同,居住的方式也不相同;同样有乐趣,但是花样各不相同,仅此而已。
往昔我们过分强调人和禽兽不同,并且把人抬到十分崇高的地位,却将禽兽贬低到令人鄙视的地步。父母看见幼小的子女玩弄自己的性器官,马上大惊小怪,严厉加以制止。徒然使幼小的心灵遭受伤害,从此误认为性器官是肮脏的。子女一岁多时,父母开始向其介绍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眼睛、嘴巴、鼻子、眉毛、手、脚、头都一一介绍,只剩下一样性器官,从来不介绍,也使得子女不敢去说那一部分。子女五六岁时,看见公鸡和母鸡、公狗和母狗在进行交配,很好奇,问父母它们在做什么。父母立即驱赶开鸡、狗,告诫子女不要看那种肮脏事。不错,我们的用意应该是以人性发展出来的理性来疏导兽性,转变兽性,促使本能与冲动能够由兽性的发作渐渐经由理性的运作来获得合理而有益的表现。
关于这一点,罗素在《权威与个人》一书中分析得十分透彻:“驱策我们那些野蛮祖先从事战争与狩猎活动的本能,需要寻找一个发泄口。如果无路可走,势必将迫使这些本能转变为恨与顽强难御的恶意。我们为这些本能找出很多无害的出口。譬如比赛和户外运动可以代替战斗本能,冒险、发现、创造可以代替狩猎。我们绝不能忽视这些本能,也用不着因而觉得遗憾。”
罗素认为有很多坏事由本能带来,而人类伟大成就中有很多最好的收获实际上也由本能而产生。他主张对于人的本能与冲动,不能够一味加以制止,也不能引向破坏性的出路,而应该多多找出能为人类生活带来快乐、光荣与灿烂光辉的出路。中山先生在《国民要以人格救国》的演讲中,也倡导“人本来是兽,所以多少带有兽性,人性很少。我们要人类进步,是在造就高尚人格。要人类有高尚人格,就在减少兽性,增多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