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曾仕强说管理的功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精微功夫毕竟还需要缘分

基础功夫人人可以学,但是精微功夫不是想学就能学的。你没有碰到高明的师父,高明的师父愿不愿意教给你,这都是问题。学习精微功夫,需要缘分。就企业管理来讲,缘分就是企业的环境,比如社区、顾客、股东、供应商、经销商、银行,还有相关的管理机构。我们要和这些环境维持良好的关系,大家就会来支持我们,这样缘分就够。银行支持我们,我们和银行有些来往,就能得到相关的经验。顾客支持我们,我们了解他们,也可以得到经验。慢慢地,精微功夫就会练起来。我们跟他们处不处得好,就看缘分够不够,缘分够的话,就会跟他们处得很好,缘分不够就会发生误会,产生不愉快的纠纷。

凡是采取高姿态,不能够亲切待人的公司,就算有利润也是缺乏功夫的。一家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价钱也相当公道,就是因为他们摆出了高姿态,就不会受顾客的欢迎。企业要依赖环境,没有办法离开环境而独立,就算能够维持经营,也不过是基础功夫,环境一变动,就会失败了。所以企业的生命有限,能够超过七年就很了不起了。当然也有经营了多年的企业,因为它常常调整,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动。企业如果只知道靠广告争取顾客的信任,而没有过硬的品质,只能蒙骗顾客一阵子,终究会被拆穿,逃不过倒闭的命运。所以企业一定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好,价格合理,同时人际关系,也就是企业的公共关系也要做好。这种按照正道而行的作风,不用依赖别人,不用依赖广告,自谋发展,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顾客,这就具有精微的功夫。企业能够了解这个道理,并且能够顺利地针对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这种企业一定可以永续经营,而它的功夫也一定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台湾功夫高的人很多,辜振甫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据我个人的观察,他的功夫是相当到家的。辜振甫先生在上大二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他一面求学一面继承父业,还没有毕业就当了七家公司的董事长。但是如果像他这样当下去,可能就不会有今天这种表现。他越想越不对,学业还没有完成,功夫还没有学到,就当七家公司的董事长,这太危险了,所以他把这些职位通通都辞了。之后他到日本去留学,在留学的三年当中,他到贸易公司当了个小职员。辜振甫先生的理念很好,一切从头做起,培训自己的毅力和耐力,果然他在那边学到一些基础的功夫。从日本回来以后,他出任台泥的协理,负责把台泥转为民营,之后他被推选为常务董事兼总经理。那时候辜振甫先生还是很年轻的,可是他知道业务要机动化,生产要计划化,管理要制度化,财务要合理化。1962年,他又创办了当时台湾唯一的证券交易公司和证券投资公司,出任董事长。

辜振甫先生的头衔非常多,如果印名片,三张也印不完。可是他每天穿西装,打领带,到处去开会,好像无所事事。很多人觉得奇怪:他有没有在做事?他当然在做事,一个人不管事,不可能把公司管理好,他是抓住重点,知道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最多的问题,这就是功夫。曾宪章先生也是很有功夫的人,如果要跟欧洲市场打交道,曾先生的功夫是很值得借鉴的。曾宪章先生是全友电脑的创办人之一,在全友奋斗了七年才离开。离开后,他创立了东怡科技公司。很多人问他为什么离开全友,他说全友已经是相当成功的公司,但是他还年轻,还不到坐享其成的年龄,所以他就离开了。曾宪章先生最值得大家称道的,就是他对欧洲市场的了解,他在国际营销方面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圈里是很有名的营销高手。有人问他:“你是工程师,你学的是理工,怎么会变成营销高手呢?”他说:“没办法,环境逼的嘛。”实际就是磨炼出来的。他在全友的时候,据我所知,一年至少有五个月在国外到处奔波。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国际营销,再加上他记忆力很好,很喜欢把资料积攒下来,所以他得到了很完整的培训。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有实际的营销经验,就促使他练成了一身好功夫。

当然功夫好的人很多,所以我们要睁大眼睛,看看附近有谁功夫高深,多跟他学,学几招就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