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36/53192236/b_53192236.jpg)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这些年,绝大多数家长都在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却忽视了孩子品格的培养和心理的成长。
《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实则指出了古代教育的次第与本末。那么什么是今天教育的先后?什么又是教育的本末呢?
一个国家最小的单位是家庭,一个家庭最小的单位是人,而孩子又是家庭的明天和未来,这就是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宁愿付出一切去成就孩子未来的根本原因。这个心是好的,可若家长不知主次,把教育的先后、本末都弄反了,只在树干和果实上下功夫,忽略了养护树根的重要性,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家长为孩子找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希望孩子学业有成,这些做法和想法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是家长们不学习、不知止、不改变、不以身作则的理由和借口。
孩子有好的生活习惯,可能是家长日积月累的得当行为决定的;孩子积极主动,可能是家长平时做事时积极的言行态度决定的;孩子自尊自信,可能是家长正确的鼓励确认决定的;孩子有爱心、负责任,可能是家长对人对事的奉献、有担当决定的;孩子爱劳动,可能是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能放手,不替代孩子的成长决定的;孩子情商高、与人交流的能力强,可能是家长会为人处世、会待人接物决定的;孩子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可能是家长正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决定的;孩子乐于助人、为人善良,可能是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决定的……
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太多了,但是不少家长忽视了这些,一味地重视孩子的成绩。在对孩子的人生更为重要的人格成长的教育上,却没有多少家长去过问、去学习、去下功夫。学校和家庭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就像两块磨盘,长期碾压着孩子的生命能量。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难保不会出现厌学甚至抑郁等倾向。
为什么不少家长觉得很难和孩子沟通、交心,看不到孩子的真实心理需求?就是因为家长们普遍焦虑,这种焦虑的情绪让我们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关注不到孩子的人格健康教育。我们大把大把地花掉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给孩子买学区房,投资课外教育,但是这样的教育真的能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吗?真的能让我们的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和快乐的人生吗?
的确,如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可是放眼社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越来越多,心理出状况的孩子、亲子关系出状况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了。
很多家长还在掩耳盗铃,一心想着只要孩子撑过高考就没事了,最起码他考个好大学就有好未来。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家长们并不清楚一个规律:孩子没有在家里学会内生长,往往会终生活在一个狭窄的人格世界里。大学生“空心病”、“巨婴”、抑郁倾向激增、经营不好婚姻、亲情淡漠……这一切无不表明:单一的知识教育无法让孩子有良好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的,更难以让孩子拥有幸福一生的能力。
一个人是否能够拥有健康成熟的人格,取决于家庭教育是否健康。家庭教育的效果则取决于家长。家长自己的内在是荒芜的,就很难培养出一个内在充盈的孩子,因为他没有好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他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很难要求孩子做到。可以这么说,你愿意成为什么样的家长,你就会有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孩子;你能够成为什么样的家长,是由你能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决定的。
我做家庭教育这么多年,亲眼见证无数家长、孩子好的转变,只有一类孩子的问题我是解决不了的——他们有不学习的家长。你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课程里好不容易调整过来了,有了点信心,一旦回到原来的环境,又被家长的负面确认推回去了。我们在解决问题,家长却在制造问题,孩子怎么能变好呢?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绝对不是空有知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而是有德行、有责任感、有爱心、有正能量、有家国情怀、懂付出的下一代。所以家长们要把格局打开,我们的教育不仅是在培养自己的孩子,更是在给国家培养人才。我们要做的事,不是给孩子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是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比拼的不再只是学习成绩,更是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孩子们能获得的外部教育资源几乎是公平的。什么将成为他们发展的分水岭呢?一定是内部资源——家庭教育。唯有高水平的家庭教育,才能够培养出懂感恩、有抱负、内心温暖强大的孩子。换言之,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