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通信网络协议、算法和架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2 航海自组网(NANET)

文献[72]研究了使用船舶作为中继节点扩展岸基网覆盖范围的可行性,该研究使用了新加坡东海岸实际船舶移动的轨迹,表明在90%的时间里,船舶通过多跳船舶自组网(SANET),约90%的节点可以连接到岸基基站,具体参数为:平均路径长度约为1.8跳,船舶间传输距离至少为8km。

基于 SANET 和水面其他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节点(如浮标和平台)可以构建NANET[73]。在近海水域,由于船舶密度较高,这种网络是可以实现的,它可以提供船对船、船对岸通信。与陆基 MANET相比,NANET 的一些有利特性可用来进一步提高网络的性能,如 AIS 可提供船舶的位置和速度信息。这种网络也被称为MaritimeManet[74],它进一步使用多个定向传输取代传统MANET全向传输。文献[28]研究了一种基于AIS的路由协议,让节点利用船舶AIS的位置信息来确定邻居,并做出路由决策。类似地,文献[75]研究了GAODV协议,使用位置信息选择性地广播路由请求。类似于文献[67],文献[71]研究了海上交通模式(由节点密度和移动性确定)对 AODV、AOMDV 和 DSDV 路由协议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当NANET中的节点分布太稀疏而不能保证节点之间持续的连通性时,网络就变为 DTN。在这种情况下,间歇性连接会显著降低 TCP 的性能,这是因为中断会影响 TCP 的拥塞控制窗口的设置。因此,文献[76]提出了一个 RAR(Replication Adaptive Routing)协议,以使TCP更具有适应性。网络状态的实时检测用于确定网络是无线网状网络(WMN)还是DTN。如果是WMN,则数据通过单个路径传输,不进行复制;否则,复制的数据将通过多个路径传输。该方案在一个由20多个节点组成的测试实验中得到了验证。